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撰写)《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和诗进献),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比得上)。寻除(授予)《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再迀著作佐郞。

【注】1、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2、赓 [gēng]:(1)本义:连续,继续,如赓续。(2)酬答、应和.如赓和(唱和;酬谢、赠答之意);赓歌(作歌唱和;连续不断的歌声,表示欢乐);赓酬(作诗相唱和、赠答)3、通“庚”,赔偿。如“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管子·国蓄》

译文: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年非常聪明,与众不同,后进入太学,又考中进士。徽宗亲自撰写了《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写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没有人能够赶得上。没有多久,汪藻被提升为《九域图志》编修官,再升著作佐郎。

时王黼与藻同舍,素不成(关系不合),出通判宣州,提点江州太平观,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注】:(1)住同一馆舍的人。指同僚。

(2)王黼[fǔ]北宋末年大臣、宰相。王黼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元年(1119年),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金兵进入汴京,他不等诏命,便带妻儿逃跑,宋钦宗下诏贬他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吴敏、李纲请求杀王黼,此事交由开封尹聂山处理,聂山与王黼宿怨未解,就派人将其杀死。

(3)提点:宋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4)投闲:指处在闲职。

译文:当时的宰相王黼与汪藻同舍,关系素来不好,汪藻就被迫离开朝廷做宣州通判,又做提点江州太平观,居此职共八年,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

泰伯第八原文及翻译赏析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注解和翻译(1)

高宗践祚,召试中书舍人。帝以所御(御制)白团扇,亲书“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艳(羡慕)之。属(zhǔ适逢)时多事,诏令类出其(代指汪藻)手。

【注】(1)践祚:天子即位。(2)召试: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译文:高宗即位,召试中书舍人。皇帝以他所御制的白团扇,亲自在上面写了“紫诰仍兼馆,黄麻似《六经》”十个字送给他,士大夫阶级都对他美慕。适逢当时国家多事,皇帝的诏令多数都出自汪藻之手。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逐渐)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最终)如其策。又言:“崇、观以来,赀结(贿赂)权幸,奴(像奴隶一样)事(侍奉)阉宦,与开边误国,得职名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直秘阁、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者,近稍镌褫(降职和褫夺),而建炎恩宥(降恩宽宥),又当甄复(经审查后复职)盍(何不)依国初法(方法,惯例)止(止于)中大夫。”

【注】外重wài zhòng,意思是中央政权以外的地方藩镇势重。

译文:汪藻曾论奏诸大将手中握有重兵,逐渐形成了国家内轻外重的局面,并且陈说了所以待将帅的三件事,后来十年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他所说的。他又上奏章说:“崇宁、大观以来,那些用钱贿赂当权的大臣和侍臣,像奴隶一样侍奉宦官,以及开拓边境祸国殃民,取得自观文殿大学士而下至直秘阁和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职位名称的人,近年来对他们稍微有些削级和革职,可是从建炎开始,却对他们进行恩赦,现在又该甄别和恢复他们的官职,臣认为,何不依国初的惯例,这些人的官只让他们做到中大夫。”

绍兴元年,除(授予)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以(因为)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注】守:担任···的太守。是:这,代指湖州。章:通“彰”,表彰。赐庙忠烈:赐予修建忠烈庙的省略句。

译文:高宗绍兴元年,汪溪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任湖州。他因为颜真御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

泰伯第八原文及翻译赏析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注解和翻译(2)

又言:“古者有国必有史,古书榻前议论之辞,则有时政记,录柱下见闻之实,则有起居注,类(分类)而次(排序)之,谓之日历,修而成之,谓之实录。

【注】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尙矣。”从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但流传下来的很少。主要因其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译文:汪藻在疏中又说:“古代有国家就必定有史书,因此记皇帝书榻前议论的,就有时政记;把柱下所见所闻的事实记下来的,就有起居注;类列而加以编排,就形成了每日大事记;修而成书,就称作实录。

今逾(过了)三十年,无复日历,何以示(昭示)来世?乞(请求)即臣所领(管辖)州,许(允许)臣访寻故(原来的)家文书,纂集(编集)元符庚辰以来诏旨,为日历之备。”制(皇帝的命令)可。史馆既开,修撰綦崇礼言不必别设外局,乃已(作罢)。郡人颜经投匦诉其敷籴军食,遂贬秩(贬职)停官。

【注】綦(qí)崇礼:字叔厚,山东高密人。立朝端方亮直,不惮强御。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退居台州临海,卒。

匦:[guǐ]箱子,小匣子。

“敷籴军食”,就是把朝廷分派的“所需籴之数”按“人户家业田土顷亩”平均摊派征购军用粮草。

译文:现在已经过了三十年,可是不再看到每日大事记,这怎么能够昭示于来世?臣请求就在臣所主管的湖州,允许臣寻访旧的官宦人家的文书,编集哲宗元符庚辰以来的诏旨,作为编写每日大事记的准备。”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汪藻负责的史馆得以顺利开办,但是修撰綦崇礼却向皇帝上疏说不必在朝廷外面设局,这样湖州史馆就被迫停止。与汪藻同郡的人颜经又向朝廷投书控告汪藻购买大量的军食,汪藻因此被贬级停官。

泰伯第八原文及翻译赏析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注解和翻译(3)

六年,修撰范冲言:“日历,国之大典,比(近来)诏(诏令)藻纂修,事复中止;恐遂散逸(散失),宜令就闲(无职事羁绊﹐闲居在家)复卒(完成)前业。”诏赐史馆修撰餐钱,听(听任)辟属(征聘僚属)编类(依类编列)。

译文:绍兴六年,修撰范冲向皇帝上疏说:“每日大事记,是国家的大典,近来皇帝曾命令汪藻纂修,但事情被迫中止;臣恐资料遂因此散失,应该让他现在就闲职的时间再完成以前的事业。”皇帝于是就下诏颁赐给汪藻史馆修撰的伙食费,听任他自己招聘僚属进行编纂。

八年,上(呈上)所修书,自元符庚辰至宣和乙巳诏旨,凡(总共)六百六十五卷。藻再进官(进升官职),其属(僚属)鲍延祖、孟处义咸增秩有差。言者论(弹劾)其为蔡京、王黼之客,夺职居永州,累(多次)赦不宥。

译文:绍兴八年,汪藻向朝廷呈上他所修成的书,该书收集了自哲宗元符庚辰年至徽宗宣和乙已年所有的皇帝诏旨,共计有六百六十五卷。汪藻因此再得升官,他的僚属鲍延祖、孟处义也都分别得到加级。谏官弹劾他曾做过蔡京和王黼的门客,因此被夺职谪居永州,屡次遇到大赦,都没有得到宽宥。

秦桧死,复职,官(使···当官)其二子。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近来)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这部实录)。诏赠端明殿学士。

译文:奏桧死了以后汪藻得以恢复官职,并授予他的两个儿子官职。绍兴二十八年,《徽宗实录》修成。右仆射汤思退上疏,说汪藻曾纂集过诏旨,近来纂修的实录,所采用的材料十之七八是取自汪藻编的诏旨,汪藻确实大有力于这部实录。皇帝于是下诏追赠汪藻端明殿大学士。

(节选自《宋史·汪藻传》)

泰伯第八原文及翻译赏析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注解和翻译(4)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B.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C.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D.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B. 紫诰:指诏书。古时诏书盛以锦囊,以紫泥封口,上面盖印,故称。黄麻:古代诏书用纸。亦借指诏书。

C. 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品级到了最高级。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D. 元符庚辰:这里兼用年号、干支纪年。从汉武帝起,皇帝开始有年号。干支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汪藻文才出众。群臣纷纷为徽宗亲自编制的诗写和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无人能及;时值国家多事,当时的诏令多出自他之手。

B. 汪藻仕途坎坷。他与同舍的王黼不合,在整个王黼当权的时期不被重用;后来还被谏官以做过蔡京、王黼的门客为由夺去官职。

C. 汪藻正直敢言。他建言,对于那些贿赂当权、侍奉宦官、开边误国却取得职位的官员,应依照国初的惯例,授予官职不可过高。

D. 汪藻致力史学。他亲自参与编修《九域图志》《徽宗实录》。绍兴八年,汪藻呈上他主持编撰的实录,他和僚属都因此得到嘉奖。

(《徽宗实录》不是汪藻编纂的。二十八年,《徽宗实录》成书,右仆射汤思退言藻尝纂集诏旨,比(近来)修实录,所取十盖七八,深有力于斯文(这部实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颜真卿尽忠唐室,尝守是邦,乞表章之,诏赐庙忠烈。

(1)他因为颜真卿尽忠唐皇室,曾经担任过湖州的太守,上疏皇帝请求褒扬颜真卿,皇帝于是下诏赐颜真卿建忠烈庙。

(2)日历,国之大典,比诏藻纂修,事复中止。

(2)每日大事记,是国家的重大典籍,近来皇帝曾命令汪藻纂修,但事情又被迫中止了。

14. 请简要概括汪藻抢救文献资料做了哪些事?

①上书建言,自告奋勇奏请主持修史工作;②后因故停官,在朝廷允许下,继续修史;③他和同僚们一起完成了共计六百六十五卷的编撰工作。

泰伯第八原文及翻译赏析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注解和翻译(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