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廷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也正是他糊涂一这时,感觉得少活好几年,还差点没做成清朝汉人配享第一人!要是没有这糊涂一时,他活个89、90岁的不香吗?很显然,张廷玉是智者,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然而,张廷玉晚年为了退休,为了配享,那可是一失再失。弄了个不准配享、收回赏赐、灰色收入充公的尴尬。好在最后,退了休,也配了享,只是元气大伤,怕要影响寿命了!
关于张廷玉被抄家的事,有朋友说,家没被抄,一查张廷玉是廉洁模范,弄得皇帝很尴尬。其实并非如此,抄家这事在《清史稿》记载语焉不详,而关于张廷玉太廉洁,皇帝太尴尬方面。我做了一个查证,于是我就翻了《钦定清高宗实录》,在实录中有明确的记载。
(八月甲子)谕、前经降旨。张廷玉说受恩赐物件……着将御赐物件收回……此护国寺恩赐官房,自应收回……其查出现存一万五千余(两)银,着交贮内务府库内。……伊有应代朱荃赔交赎罪官项,着于数内扣抵。——《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九》第二十五条记录
农历1750年8月,乾隆命令内务府总管索绰络·德保去抄张廷玉的家。
最开始索绰络·德保把张廷玉历年皇帝赏赐的宝贝还有房子,还有在京赏赐府邸里的一切私人财产统统没收。这索绰络·德保是正白旗包衣,更是皇亲国戚,他女儿是乾隆的瑞贵人。
乾隆皇帝觉得过分,就又把张廷玉府邸里的还给了他,但赏赐的宝贝和都收走了。其中官房部分,蚕池口的恩赐住房是康熙皇帝赐给张廷玉的父亲大学士张英的,还让他的子孙居住,但护国寺恩赐官房没收赏给张廷玉的死对头大学士史贻直居住,这套房子是皇帝赏给张廷玉的。
抄家中,在张廷玉家发现现银一万五千多两银子,被收到内务府了。应该说,张廷玉三朝元老,拥有一万五千多两银子,也真的不多,皇帝也真的有点很尴尬的,最尴尬的还给收走了。理由是要为朱荃的罪行抵扣赎金!
这朱荃是谁?张廷玉为什么为他的罪行买单呢?我们后人现在了解到朱荃浙江桐江人,是个像唐伯虎一样能写会画的艺术家,也就是书画家。不过,古代搞文学创作的,书法、书画创作的一般都是官员。
这朱荃也是官员,那时已经投水身亡。他是博学鸿词科(不是进士科)出来庶吉士,后来和范进一样担任了地方学政。他摊上了大事,《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里说他在担任四川学政期间,纵容秀才“匿丧赶考”, 又 “贿卖生童”, 还“勒索新生规礼”,这些有四川总督、湖广总督、浙江巡抚等以及他的弟子还有亲人作证,绝对实锤!
“匿丧赶考”,就是家里亲人去世了,假装啥事都没有继续赶考。在古代,家里亲人尤其是父母去世,是不允许考试的,也不允许做官的,只有等了守孝三年后才能考试和做官。
“贿卖生童”,就是收钱卖答案,让不该成为童生的人称童生,让不该成为秀才的人成为秀才,涉及到9名生员、童生,获取大量银两和貂皮大衣。从童生到秀才,需要经历三次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这期间考试科目太多了。
“勒索新生规礼”这就简单了,你考上了秀才,是不是要感谢恩师的栽培,怎么感谢,出钱送礼说好话。一旦牵扯到钱,就会有腐败,国家是不会允许的。这个朱荃竟然向秀才们要了四五千两白银,这是朱荃的亲弟弟朱英证明的。
这种科场舞弊案,有一件就足以掉脑袋了,他朱荃竟然有三件。而且就连朱荃博学鸿词科,也有问题!博学鸿词科本名博学宏词科,是最爱儿媳杨贵妃的唐明皇开设的,主要遴选优秀的文艺青年。后来撤销,到了南宋又重新设立,后来又取消。
清朝一共举行了三次,康熙在平定三藩后设立,雍正还后来也想搞一次,结果搞了一半驾崩了。乾隆完成了雍正未完成的事业,在乾隆元年和乾隆二年举行了两次,不过因为博学宏科的“宏”和“弘”音同形似都有一个“厶”字,为了避皇帝名讳,改为了博学鸿词科。
考博学鸿词科比进士科容易些,程序也少些,人人都可以考,但有个前提必须是三品以上官员举荐。
举荐朱荃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张廷玉。
不过,朱荃由庶吉士出任学政却是张廷玉保荐的!
乾隆十二年(1747)二月,张廷玉,保荐翰林官吴绂、朱荃、金甡三员。张廷玉为什么要保荐他,因为朱荃是张廷玉的儿女亲家!朱荃是张廷玉次子张若澄续妻之父。这张廷玉不是摊上大事了吗?更大的事还在后面,这个朱荃竟然还是严鸿逵案涉案人员。
乾隆皇帝看到朱荃畏罪自杀,就深挖朱荃,发现张廷玉不仅年年给他好评,而且还发现朱荃是严鸿逵案涉案人员。
严鸿逵正是吕留良的学生,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名士,他与黄宗羲、黄宗炎、高斗魁交好,走在抗清的第一线。后来失败了,也是抗清学子的精神领袖,康熙先革除了他的秀才资格,后来设立博学宏科,浙江官员举荐他也没去。
吕留良去世后,湖南秀才曾静读到吕留良大作,惊为天人,派遣弟子张熙拜见吕留良。张熙得知吕留良去世后,就同吕留良的徒子严鸿逵、徒孙沈在宽来往。曾静派弟子张熙,企图策反岳飞的后裔岳钟琪,结果被岳钟琪出卖。曾静露出水面,雍正大怒,大兴文字狱,对吕留良及其徒子徒孙们疯狂报复。
这时,就连严鸿逵也去世了,雍正把吕留良、吕葆中、严鸿逵坟墓挖开执行死刑。
朱荃是浙江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吕留良的影响,而且和严鸿逵有着一定的关系,是涉案人士,只不过是个存在感很低的小人物,才成为落网之鱼。
在办理严鸿逵案时,张廷玉可是亲自缮写(誊写)的,他能不知朱荃的底细吗?朱荃已死,可把张廷玉害惨了。乾隆说,我们祖孙三代对你这么好,你竟然跟朱荃搞在了一起,在康熙、雍正时你怎么不敢?还好你告老还乡了,要不然立即革你的职,说你的事!
乾隆决定对张廷玉抄家!抄家直接原因就是朱荃事件,其间接原因还有以下几个:
- 一,张廷玉心口不一还跟皇上抬杠。
张廷玉为臣之道玩得炉火纯青,让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满意。
他还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更是加班加点,随叫随到,甚至在家里还要干工作,真可谓爱岗敬业。
还有他的性格和雍正形成互补,雍正把他当成好哥们,以至于驾崩时特地留下了遗诏,要鄂尔泰和张廷玉配享太庙。
这让张廷玉兴奋不已,他虽然不是第一个封伯的汉人,但汉人配享清朝的太庙他可是史无前例,然而他想不到是,他更是空前绝后的。于是,他激动地说随时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乾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他老爸决定的事,他总爱对着干。
他老爸放过了曾静、张熙,可他一上台就把他们处死了。
这不后来还牵扯到了朱荃,朱荃又牵扯到了张廷玉。张廷玉说的是赴汤蹈火,可他在1748年时,却提出要辞职。乾隆不同意,表示你那么优秀,都让你享受配享太庙了,哪里有配享太庙的大臣告老还乡的道理。
张廷玉一下子举出好几个配享太庙而告老还乡的人,当然都是别的朝代的,他举出的像魏征、刘伯温。
乾隆就说你咋不学诸葛亮?应该说大臣提出辞职,皇帝挽留也是正常现象,可张廷玉可能太累,皇帝没批准心情就不好。时不时总说自己身体不好,要给年轻人让位,同意告老还乡吧!
张廷玉一直在努力,说到动情处还流了泪。
到了1749年正月,乾隆要他学习文彦博,十天开一次会,四五天值一次班。
到了冬天,张廷玉又以身体原因要求退休,乾隆帝没法拒绝,只好同意了,还亲自为张廷玉写了三首诗。
- 二,不信任皇帝!
第二天,张廷玉向皇帝谢恩,一张口就让乾隆烦了,但乾隆还是忍了,给他立了字据。
张廷玉表示,先皇世宗宪皇帝对我太好了,留下遗诏要我配享太庙,我磨着你辞职,担心死后不能配享太庙,再说外边人也有这样的议论。要不,您给立字据!
张廷玉心想,雍正遗诏不杀曾静,你却杀了,我对你不放心,你要反悔了,我还有字据。他这就天真了,就是有字据,最终解释权也在皇帝哪里啊,你怎么能跟皇帝说理啊!乾隆心里很烦,表面很开心,拟了诏书,又写了诗。
诗云:“造膝陈情乞一辞,动予矜恻动予悲。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可例青田原佑庙,漫愁郑国竞摧碑。吾非尧舜谁皋契,汗简评论且听伊。”
- 三,藐视皇帝!
立字据,着实让皇帝恶心了一把。
回去后,张廷玉晚上又加了个班,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感谢信。
第二天,天气有点不好。张廷玉老胳膊老腿,加上身体有微恙,也就让他们家老二,也就是朱荃的女婿张若澄面圣。
张若澄看着皇帝龙颜平和,其实皇帝在张若澄走后大发雷霆,这张廷玉架子也太大了吧!他不是倚老卖老,目无君上嘛!
乾隆决定,下令当面约谈,让他好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张廷玉第二天天不亮就认识到自己错误,跑来请罪,乾隆更生气了。
- 四,结党泄密。
乾隆下令军机处傅恒、汪由敦拟旨令张廷玉入宫请罪。
第二天圣旨刚出宫,张廷玉就进宫请罪了。
只见乾隆皇帝勃然大怒,怒斥他结党,怒斥军机处泄密。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弟子,张廷玉还为捞过大学士。
很显然,所谓的军机处泄密,其实就是汪由敦泄密,这事一出,汪由敦就倒霉了。
后来,乾隆为了分化张廷玉,拉拢汪由敦,就把张廷玉在圆明园的澄怀园赐给了汪由敦。张廷玉的号就是澄怀主人,他自纂的年谱就叫《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 五无情无义的老师。
1750年(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乾隆的长子爱新觉罗·永潢薨逝,张廷玉开启返乡之旅时,皇帝为了表示对他的厚爱,一下子给了赏赐了很多的退休金,还派大臣、侍卫为之送行。
永潢的头七刚过,张廷玉急匆匆就上奏回乡。
乾隆皇帝很生气,在谕旨中发牢骚。你张廷玉给我讲过课,又是安定亲王的老师,怎么如此绝情?我们待你不薄,这么无情,人心何在?
尽管乾隆皇帝让张廷玉受尽尴尬和屈辱,但比起张廷玉早已去世的大对头鄂尔泰,他和他的子孙的结局好多了。
鄂尔泰是满人,张廷玉是汉人,乾隆也是满人,然而一个人汉人足以让满人乾隆倾向于自己,也实在厉害。
只是我不明白,张廷玉晚年为什么频频出歪招,又是辞职,又是无礼,又是让皇帝立字据的,反而在抄家上有惊无险,最终还是成为有清一代空前绝后的汉臣配享太庙第一人呢?
难道这些自污行为,也是张廷玉的高招的一部分吗?请问您怎么看呢?还请评论区内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