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记读书笔记,是从十年前工作开始。那时每天要坐地铁单程通勤1小时,那时候手机屏幕还不是很大、网速也不是很快,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到来。可能也要感谢处在那个时代,我选择通过读书打发无聊的路上时光。于是读的书越来越多,读得也越来越快,大概一周可以阅读一本至两本书,读完就会把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现在回头想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记录底层人们悲惨命运的故事。有时可能是喜欢品尝苦难,就像品茶或者咖啡,其中的苦味可以促使身体释放缓解压力的激素,就像人哭过后会轻松一样。对悲惨命运的印象深刻,也因为在茫茫众生中,自己只是其中沧海一粟,而产生的共鸣。

量子纠缠人生感悟(活着生与死的量子纠缠)(1)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余华的《活着》。1993年,余华租9平米的房子每月只能赚300块钱。1994年却凭借新书狂赚了1500多万。张艺谋也凭借该书改编的电影,斩获了7个戛纳大奖。这本书就是累计销售量突破2000万册的《活着》。那时候我工作参与的项目也进入了极其艰难的阶段,十年前还没有996这个词,但我已经承受了长达一年的加强版996,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了自己一直坚守,而没有离职。每天保持职业的微笑,才明白什么是以笑的方式在哭。

量子纠缠人生感悟(活着生与死的量子纠缠)(2)

有人说,如果你体会过命运的无常,就一定要读一读《活着》。主人公富贵一生经历了7次死亡,父亲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了、母亲病死了、女儿难产死了、女婿在工地被砸死了、孙子吃豆子撑死了,身边所有的亲人都死了。最后只有一头同他一样年迈的老黄牛,陪在他身边,听他用极其平淡的口吻,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向死而生,让死亡陪伴着生命。读余华的《活着》,活着与死亡,像是一双纠缠的量子,让你不知道下一段这个人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活着还是死亡,越是幸福的时候,转折越是悲惨,让人在心惊胆战中吃糖。这种手法在《权力的游戏》也经常用到。

量子纠缠人生感悟(活着生与死的量子纠缠)(3)

书评说:活着虽然苦,但并没有感到绝望,它像是在传达一种即使烂成一滩泥,也要活下去的勇气,读完之后只想好好活着。它给了奔波卖命的人们一点慰藉和陪伴。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与平庸。

量子纠缠人生感悟(活着生与死的量子纠缠)(4)

余华在活着中一共描写了7次死亡,可是在写到有庆去世时,他还是忍不住趴在桌上嚎啕大哭,为人间的至痛郑重写下了12个字: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虽然寒冷,但有光就有希望。我一直觉得活着整本书的高潮就在这里,正如书中那句: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因为不得不走。

量子纠缠人生感悟(活着生与死的量子纠缠)(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