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刘杨洋)啪——醒木一响,“书接上回……”不久前来自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王封臣老师在平谷区文化馆开讲评书《隋唐英雄传》第二十七回。扣人心弦的情节、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得台上讲得热闹、台下笑倒一片。如今,每周一晚7点,平谷区文化馆都会有这样精彩的公益评书表演。本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艺术梦想的理念,文化馆采用公益方式,吸引观众走进礼堂免费听书,这让评书“发烧友”连连称赞。

上海电视台播过哪些评书(开讲了平谷办评书馆)(1)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教师王封臣在北戏书馆平谷分馆演出。通讯员 刘杨洋 摄

名家弟子开讲《红楼梦》

提起平谷区文化馆里开讲评书的源起,不得不提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影视表演系和曲艺系的系主任张怡老师,她是评书名家连丽如唯一的女弟子。

2014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平谷区文化馆馆长刘春雨在北戏观看了一场张怡的评书表演,当时就被“震”了——一个女评书演员竟能如此压得住场子。彼时,刘春雨正犯愁平谷区文化馆应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场地来提高百姓的欣赏水平。看到如此出色的表演,他当即找到张怡,希望她到平谷开设北戏书馆的分号。

上海电视台播过哪些评书(开讲了平谷办评书馆)(2)

张怡在北戏书馆平谷分馆说评书《红楼梦》。通讯员 刘杨洋 摄

“评书是市井文化的产物,历来都在京城热闹繁华的地方演出。平谷地处远郊,那里的人会喜欢吗?《红楼梦》一书虽广为人知,但通读此书并能理清各色人物关系的人并不多,内容能吸引观众吗?”张怡坦言,当时听说要去平谷演出,心里有点忐忑。

而在真正开讲后,令张怡没想到的是,平谷观众迅速接受了自己,就连文绉绉的《红楼梦》也一并接受了。书友们还自发建立了微信群用来通知演出时间。

开放并非简单的开门

在张怡看来,对于一个书馆来说,观众可以请假,但说书人一定不能请假。所以她头一年基本没有缺席,47 场演出下来,观众共计6000 余人次。

在平谷讲了3 年《红楼梦》,张怡在平谷区有了固定的“粉丝群”。平谷老百姓通过评书爱上了《红楼梦》,喜欢上了阅读, 目前,书馆里正开讲评书《刘公案》和《隋唐英雄传》。讲《刘公案》的是北戏的大三学生向鑫石,16 岁开始学艺的他穿着大褂讲起来有模有样。他笑言:“讲完这部长篇书,我也该毕业了。”

上海电视台播过哪些评书(开讲了平谷办评书馆)(3)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大三学生向鑫石准备在评估登台献艺。通讯员 刘杨洋 摄

讲《隋唐英雄传》的是北戏教师刘兰芳先生的弟子王封臣。传统评书加上现代流行词,甚至还夹杂一两句英文,使得观众笑声不断。观众席中有白发的老人,有年轻的情侣,也有穿校服的孩子。

“文化馆的开放并不是简单把大门打开让人进来,而是要思考如何为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服务。平谷虽是远郊区,但文化氛围很好,本地的传统曲艺平谷调为评书提供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刘春雨曾以为,光顾这个书馆的可能都是老年人,没想到中青年群体竟占了绝大部分,甚至还有全家一起来的,这让他备受鼓舞。

以演促教 后继有人

历史上评书曾几度辉煌,可如今,不少人觉得评书缺乏新意。在张怡看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评书在一段时间内和书馆脱节了。“评书本身、说书人、听书人、书馆缺一不可,面对面的交流才能最大程度感受到它的魅力。”张怡说,评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只要我们还在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评书就有生存的空间。

如今,张怡多年培养的学生逐渐成才,成为北戏书馆平谷分馆的新生力量。不是曲艺专业的北戏青年教师樊磊说:“去听张怡老师的选修课的初衷是觉得自己台词功力不够好,希望可以通过评书提高台词水平,没想到第一次上课便被吸引了。”前两年,樊磊为了学好评书,就在北戏书馆里打杂,而后才开始慢慢有了登台的机会。每场演出过后,樊磊都会和张怡交流演出心得,认真听取平谷观众意见。如今,这个“小学徒”在平谷也渐渐有了知名度和粉丝。

北戏书馆平谷分馆采用公益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免费走进书馆,接触评书、了解评书、进而喜爱评书艺术。截至目前,北戏书馆平谷分馆共说书179 场,观众达3 万余人次。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通讯员 刘杨洋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