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写作有关的老话

文 | 宋宏建

写作文俗语有哪些(与写作有关的老话)(1)

首先声明,我不敢妄称自己是作家,连业余也不敢。充其量我是一个码字的,还不是专业户。2004年我在国土资源作家网上注册时,就冠以“非著名文学爱好者”,至今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搞过教育,当了十年“孩子王”,所以在我那一亩三分地儿的小圈子里,也有人经常毕恭毕敬地抬举我:“宋老师,看看你写的东西,也很一般,都是些家常便饭、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可眼下,我们既有生活体会,也读了不少文艺理论,就是写不出来东西。要么腹内空空,觉得没啥可写。要么提起笔来,头绪乱麻一团,不知从哪儿下手。”我笑笑说:“这就像一个江郎才尽的作家,被杂志社催稿慌急,憋在屋里如芒在背,坐卧不宁。妇人被他晃得眼晕,问道:‘你不是号称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吗?一篇小文就难为成这样。’作家叹曰‘难哪!’妇人又问:‘瞧你难受那样儿,能比我们女人生娃儿还难?’作家苦笑:‘你们那是奇货可居,待价而沽。我这算什么,肚里的库存不对路,人家要的又无货啊!’”

这个段子,实际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没东西可写,二是有东西无法写。不过这两个问题,教科书上都有解决的办法,诸如多读、多记、多思、多写等等。上面说了,我是“非著名文学爱好者”,不懂得创作理论,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涂鸦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对写作有关的几句老话吧。

写作文俗语有哪些(与写作有关的老话)(2)

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副对联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大意是明白世事和把握规律都是学问,处事恰如其分、合情合理、总结出经验就是文章。它既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多容则融、有量则谅、善合则和的入世一面,也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之一。但曹雪芹处身于那个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和自身的叛逆性纠结在一起,很难割裂开来,《红楼梦》所要表达的又正是反对封建正统的思想,因而脂砚斋批曰“此联极俗”。

实事求是地说,那“世事洞明”的学问和“人情练达”的文章,似乎给人一种圆滑世故的感觉。反过来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是一句深负哲理的名言,是一笔修身养性的宝贵精神财富。若要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那绝非是一日之功。它不仅需要人聪明好学、心胸开阔和知识渊博,而且更需要为人不卑不亢、品性优良和长期的磨历,才能吃透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提高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然其积累的经验或心得,只能作为处世哲学的指南在社会里应用,主要是指人际交往,绝对不能拿来作为文学创作理论的圭臬,或者所谓的“好文章”来效法推崇。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旗帜鲜明,决不能误导。由于文学拒绝油滑,“笨拙的真诚”和“不通世故”,有时会显得更加可爱。

在眼下这个什么都会“速成”的社会里,很多领域似乎都有一种“潜规则”,在写作上更是流行一种说法: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读万卷书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就是受了上面对联的误导,而带一点投机钻营色彩的捷径。总之,洞察世事,吃透人情,那是练习做人,与写作无关;铺排世事,刻画人情,才是锤炼文字,与取巧无关。

写作文俗语有哪些(与写作有关的老话)(3)

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两句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见《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意即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雕琢诗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至死也不罢休,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它与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一样,是古代文人对文学创作孜孜以求精神的生动写照。

诗人性好佳句,要求佳句必须是使人吃惊的语言,这种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是其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浏览中国的诗词典籍,“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句)中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人贾岛句)中的“敲”字,古往今来都是比喻做文章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的经典用词。古人作文,无论长短,均讲究简练、精准。长者如“十三经”,一部从千把字到二十万字的都有,但都言简意赅,惜墨如金。短的如《陋室铭》八十一字、《爱莲说》百二十言,均因其思想深邃、立意高远而脍炙人口。还有不长不短的,如《道德经》仅五千言,就深邃博大地融儒、释、道三位一体,奠铸了华夏文明的千载基石;洋洋洒洒地构造出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空灵世界,以及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被用30种语言翻译成外文500余本。

俗话说:多言无益。然而比“多言”更无益的,就是刻意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譬如有些人为了卖弄所谓的学问,凡遇公共场合,便极尽所能地口若悬河: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有时兴头一起,竹筒倒豆出一堆历史掌故,如数家珍排一溜大家名姓,出口成章背一段古文或唐诗宋词,好像自己就是《三国演义》里过目成诵的张松,忽悠得一些肚子里没有墨水的小青年目瞪口呆。若有女士在场,或有人客套地捧他两言,那就更加情绪高涨,口无遮拦,连哪代皇帝与哪个妓女、某某领导与某某小女生有染都说得头头是道。其实这些人说得再多,远兜近转还是些添油加醋的陈年酸菜,听一遍新鲜,两次厌烦,再后就是昏昏欲睡。还有些新闻标题,为勾人眼球,煞费苦心地大书特书“惊现”、“揭秘”、“之最”之类,其实也都是舍本取末的“惊人”效果。

笔者意思,根据写作的表达需要,或竭力铺排一咏三叹,或画龙点睛一字千金,或丽词佳句文采斐然,或白菜豆腐实话实说,只要人至妙境,情到深处,真情实感的迸溅,都能达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功效。《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里,有两个“偷听”奸人谈话的情节:一是李小二妻子听了“一个时辰”,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二是林冲无意之间,就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准备谋害他的全部内容。都是偷听却一详一略,前者是因陆谦等人在酒店设计时做贼心虚,谨防隔墙有耳,写来若隐若现,藏头露尾,这样写合情合理且设置悬念;后者是写奸贼深夜纵火之后得意忘形,自然全无顾忌,恰好促使林冲怒火中烧,手刃仇敌,逼上梁山。其惜墨如金和泼墨如云,全由故事情节发展决定,可谓妙笔生花。至于“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打油诗,完全可以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齐眉比肩,作为大白话的经典嵌入中国文学史册辉煌的画廊。

写作文俗语有哪些(与写作有关的老话)(4)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国学大师王国维倡导的三个境界里,第一境借于晏殊的词作《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形容学海无涯,只有不畏孤独寂寞,登高望远才能树立远大目标。第二境就是柳永《凤栖梧》词的名句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必须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第三境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为经过长期努力奋斗,而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困惑之际,会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成功喜悦。

宋代黄庭坚有诗:“风生群口方出奇,老生常谈幸听之。”很好,即使老生常谈的陈年旧历,我还是希望年轻人能翻一翻,记一记,日积月累,终有所得。比如从阅读大量优秀的作品开始,从捕捉每一个闪光的细节开始,随时随地记下灵感的火花,一心一意完成自己的计划,字斟句酌地推敲文字,翻来覆去地锤炼技巧等等。经过阅读到借鉴,观察到体验,习段到整篇,理论到实践。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能从刻意模仿到自觉创新,从引经据典到挥洒自如。最终的结果是:三流者仿造,二流者改造,一流者创造。

接下来还有的老生常谈,就是师法生活和天生悟性了。首先讲生活,那是一切文化的源泉,自然也是写作的源泉。人类社会的悲欢离合,洪荒宇宙的沧海桑田,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描摹形式和深刻启示。其次讲灵感,大体有文思泉涌、时断时续和稍纵即逝三种情况。不管属于哪一种,能不能及时捕捉、抓住并妙笔生花到瓜熟蒂落,那就看你是否用心了。再次讲技巧,那实在是太多,只能根据文章题材和体裁需要分别而论。不过最常用的巧合、悬念、对比、映衬、铺陈、留白等等,还需要专题研究和探讨,这里不多赘述。最后说到悟性,这是最难把握的了。佛家云:迟悟者十年面壁,顿悟者一朝开花。耍笔杆的人都知道,上路的码字就像机不可失的偷情,色胆包天欲罢不能,而陌途的写作那只能是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即且昙花一现。所以,我固然相信功到自然成、铁棒磨成针的满腔豪情,但还是想奉劝一下那些缺乏悟性、或悟性太低的同道,喜欢文学,练笔玩玩可以,大可不必憨汉子只摸着一条路,非被“作家”那根绳索牵着活受罪且走到黑。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拿出来;如果你缺少智慧,请你流汗;如果你缺少智慧又不愿流汗,请你离开!这句话不是老话,但我很欣赏。把它套到写作上,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有悟性,请你当作家;如果你缺少悟性,请你流汗;如果你缺少悟性又不愿流汗,请你别做作家梦!

写作文俗语有哪些(与写作有关的老话)(5)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作者简介:宋宏建 河南地矿局文学老年。

关注头条号“等你FM”,更多精彩每天等你来。

本文为"等你FM"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