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清明来临,想起了寒食节,想起了苏轼的《寒食帖》,想起了苏轼在贬谪黄州时的境遇。于是从书架上找出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品读“东坡居士”。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寒食节与您一起赏读林语堂)(1)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苏东坡由现在起,于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黄州(今湖北黄冈)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偏僻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苏东坡拖家带口一行刚到黄州,住所浅陋,手头拮据。为了生活养家糊口,他向太守讨了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地种田,聊以温饱,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东坡”。东坡居士也在此诞生。

这块地大约十亩,距离他居住的临皋亭大约一里多地,苏东坡每天往返这条脏泥路。农忙之余,他到城里喝点小酒,喝醉了就写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坂词》,结尾“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晏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嘻”。一词可窥他苦中求乐的乐观度态。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离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林语堂写道。

苏东坡在他的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语调则近诙谐,他说:“临皋亭下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地,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者,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寒食节与您一起赏读林语堂)(2)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于是他和他一帮酒友的夜游引起了有趣的谣言。

有一次东坡和朋友夜游,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 夜晚的天空极美,他喝的微醺,兴奋的唱词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言传到太守耳朵里,说苏东坡到江边,雇了一舟,写了这首告别词,顺流而下逃走了。这可把太守吓坏了,因为他有职责监视苏东坡不得越出他的县境。他立刻到苏东坡家里查看,结果发现苏东坡尚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更没想到的是这谣言也传到了京都,甚至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第二年,发生了一个更严重的谣言。苏东坡胳膊上患有痼疾风湿,后来右眼也受了影响,于是他几个月闭门不出,谁也没见到他。恰巧的是,曾巩在另一省死亡。于是乎又一个谣言传开,说苏东坡也在同天去世,二人一同玉楼赴召,同返天庭了。当时皇帝正在吃午饭,听到此事,胃口又全无,叹了口气说:“难得再有此等人才。”一声叹息离桌而去。

这消息也传到苏东坡好友范镇耳朵里,他哭得很伤心,吩咐家人去送丧礼。随后一想, 应当派人到黄州打听清楚才好。打听才发现传闻失实,都起因于苏东坡数月闭门不出的缘故。苏东坡给范镇的回信里说:“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寒食节与您一起赏读林语堂)(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林语堂说: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此种醇甜的诙谐美。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

林语堂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借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便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将其看作一一种惩处, 或是官方的监禁。

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最精美的作品: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赤壁夜游是用赋体写的,也可以说是描写性的散文诗,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韵。苏东坡完全是运用语调和气氛。这两篇赋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予表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林语堂苏东坡传经典语录(寒食节与您一起赏读林语堂)(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林语堂不无羡慕地说: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黄州也许是啾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一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是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庄稼已然种上,无金钱财务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天给他的快乐。 ”林语堂写道。"他有一群朋友,像他一样,可以把时间自由运用,而且还在一方面像他,身上金钱不多,身边空闲不少。

读到这里,我已被苏东坡的生活态度电到数次,也被林语堂先生的文采震晕。东坡居士大才,林先生何尝不是。文中大幅引用林语堂先生原话一是与大家共赏林先生的精彩作品,二是不忍也无能去动一字一句。

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是的,境界并非单独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内心中的一种境界。因此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作品,才能说是有境界,否则就没有境界。

东坡居士不正如此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