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

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岁月中

有一支队伍不容遗忘

他们孤悬华南敌后战场

仅靠收听延安新华广播

来获取党的消息

他们戮力同心、以少胜多

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

多年以后,东纵儿女重新出发

循着先辈的足迹,擎起复兴大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旗手”

2022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卢运柏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2)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3)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4)

炮火隆隆他喊“敢死队跟我上!”

卢运柏出生于革命世家

爷爷是当年的地下工作者

父亲为公安事业奉献一生

1976年,21岁的卢运柏

来到“红一团”

凭借过硬的素质

次年便当上了班长

1979年,边境战争爆发

时任连队副指导员的卢运柏和

他的“敢死队”奉命来到战场

执行穿插任务

他们须在极短时间内

穿越500米雷区,攻占数个高地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5)

“敢死队跟我上!”

一声令下,卢运柏发起冲锋

战士们紧随其后

勇敢地向雷区跃去

炮弹飞来,没有一个人退缩

打红了眼就以身排雷

激战三天四夜后

他们成功攻占18个高地

回看英雄的战友们

15名敢死队员

牺牲2人,受伤12人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6)

战后,卢运柏所在营被中央军委

授予“攻坚英雄营”荣誉称号

所在连队被广州军区

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卢运柏个人荣立二等功

但他却宁愿

在战场上牺牲的是自己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7)

军号在耳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吹响!

1992年,卢运柏转业返乡

少校军衔、正营级教导员

个人二等功、老革命的后代

大家眼中的“好单位”

卢运柏可以尽情挑选

但他却没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卢运柏被分配去了开发办

成为一名合同工

凭着军人的执着与倔强

37岁的卢运柏开始了

自己的第二项事业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8)

他仔细研究征地的来龙去脉

下到田里跟农民耕种

了解农民的难处

短短两个月

他竟超额完成了任务

2002年,彼时的开发办撤销

卢运柏也被调任到银通贸易公司

时值国家体制改革

公司内40多名职工面临下岗

卢运柏做出决定

“要下岗,我先下!

失业没工作的,都来找我卢运柏!”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9)

卢运柏和战友们一同成立了公司

不但兑现了对下岗职工的承诺

还为退役军人开辟了绿色通道

直到现在

凡是退役军人来公司学技术的

一律免费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0)

这个头我来带

要拆,就从我家开始拆!

退休后的卢运柏奔赴基层一线

恰逢社区三旧改造推进的瓶颈期

小区内居民多达3000余户

卢运柏连同17户亲戚的家也在这里

亲人们本以为卢运柏的上任

会阻挡拆迁进程

没想到他竟狠下心肠“大义灭亲”

“拆!从我家开始拆!”

亲人的责骂、不理解

一股脑地涌了上来

好几个夜晚卢运柏整夜无眠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1)

“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卢运柏想起了战场上牺牲的兄弟

“十七八岁战死沙场

仅剩的5块钱拿出来交党费

我比他多活40多年

却心疼这几间祖屋!惭愧啊!

“轰隆!”旧屋作古,新宇迭起

卢运柏带头拆除了自家

连同17户亲戚的祖屋

在他一次又一次协调下

乡民的思想终于有所松动

社区的“三旧”改造拆迁顺利完成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2)

“建起组织,聚齐军心做一个永不退位的指导员!”

卢叔就像我们的定海神针

只要他往这里一坐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服务站站长黄媛媛这样评价卢运柏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3)

近年来,在卢运柏的带领下

街道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编班

组建了“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

制定了学、比、赶、超制度

十不准纪律要求

党支部建了起来

党员和群众联系了起来

退役老兵的心也暖了起来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4)

“没人喜欢听说教

我们要拿出真心对他们

不让他们失望”

卢运柏不仅提出把退役军人

当成亲人一样对待的标准

还组织退役军人成立志愿服务队

参加辖区内应急抢险、救灾处置

疫情防控等任务

成立“老兵工作室”

帮助大家解难题、释疑惑

组织老兵深入社区学校

广播“永和担当”,讲授红色课程

......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5)

“一个也不落,都是战斗员!”

提起他的队伍

卢运柏自信又自豪

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卢运柏

1955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2年退役,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红棉老兵·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思想政治指导员。

该同志利用红色基因,激发退役军人参与社会治理热情,助力退役军人工作。他牵头组建“红棉老兵·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志愿服务队,按照“一个班级一支队伍一个项目”思路,做好“红色文化宣讲员、社会秩序维护员、交通安全劝导员、突发事件战斗员、新冠疫情防控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帮扶解困勤务员”,累计开展10余类志愿活动计36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万人;他推动流动退役军人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2连”,开展岗位技能比拼,培育了一批退役军人行业模范,推动当地企业建立退役军人之家,并优先招录退役军人。2020年荣获广东省“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敢死队没有援兵却拼死反击(战场上带敢死队)(16)

文章来源:中国退役军人(ID:zgtyjr)。转载需注明来自“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否则视为侵权。

作者:赵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