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的专注是深入书法精髓的前提,书法史上留下了很多痴迷书法的故事。

探索发现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七世孙30年不下楼)(1)

欧阳询像

欧阳询的故事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在路边看到一件好的书法作品,都已经走出去好几里路了,有返回来看,舍不得离开,觉得实在是好,干脆在边上住了三天,看够了才走。

探索发现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七世孙30年不下楼)(2)

智永像

学好书法除了执着还要刻苦训练,前人同样留下了许多书法训练的故事。

书圣王羲之七世孙(是第五儿子王徽之的后代)智永,练字30年不下楼;张芝练习书法练到“池水尽墨”;清代邓石如“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

书法艺术是永无止境,直到“人书俱老”。

探索发现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七世孙30年不下楼)(3)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到: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是说一个人对书法获得深刻的领悟和真正的把握,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到那时他的书法就“老”了,这里的老应该是“老练、成熟”,这是书法达到一个境界了每人特老了。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的书法是与他的生命一同走向成熟,而且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与整个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探索发现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七世孙30年不下楼)(4)

智永《真草千字文》

可见要想在书法道路上有所成就,不付出代价是不可成。书写虽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达到理想的境地,需要相伴一生,而达人书俱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