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央视曝光了部分巧克力生产企业用代可可脂“冒充”生产纯巧克力,食药监总局将于近期部署对全国巧克力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连市场上颇为流行的“松露巧克力”已成为“名不副实”的典型食品——其中完全不含松露,也因代可可脂含量超标而不能被称为巧克力食品专家提醒,常年摄入代可可脂易潜藏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可能造成血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松露巧克力特点有哪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松露巧克力特点有哪些(松露巧克力不含)

松露巧克力特点有哪些

上周,央视曝光了部分巧克力生产企业用代可可脂“冒充”生产纯巧克力,食药监总局将于近期部署对全国巧克力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连市场上颇为流行的“松露巧克力”已成为“名不副实”的典型食品——其中完全不含松露,也因代可可脂含量超标而不能被称为巧克力。食品专家提醒,常年摄入代可可脂易潜藏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可能造成血栓。

全国清查

网上“松露巧克力”悄然注明“代可可脂”

几乎是一夜之间,不少网店“松露巧克力”的产品说明上,都被卖主加注了四个字:代可可脂。

这个难以引人注意的细节变化源于近日央视的一篇财经报道。根据央视记者对厂家的暗访,一些声称“纯正巧克力”、“真巧克力”、“31%至60%可可脂”、“100%纯天然可可脂用料”的松露巧克力,主原料都是代可可脂,企业涉嫌虚假宣传。目前,食药监总局已责成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和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涉及的4家企业立即进行监督检查。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为进一步加强巧克力生产监管工作,食药监总局将于近期部署对全国巧克力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记者在大连几家大型超市里看到,在“进口食品区”里的糖果区域里都有松露巧克力摆放。不少主营进口食品的门店也有松露巧克力出售。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松露巧克力品牌有10余个,每盒(袋)的包装规格一般在三四百克,售价从五六十元至二三百元不等。记者在西岗区一家大型超市里看到,一款标注为“比利时进口”的松露巧克力售价78元一盒,产品成分为白砂糖、(部分氢化)植物油、可可粉、可可脂、可可液块等。而在产品类型一栏中,却注明是“混合型代可可脂巧克力”。

虽然在实体店有售,不过目前国内销售的松露巧克力主要销售渠道还是互联网电商。在京东商城、淘宝、1号店等大型网店中,松露巧克力都是非常热销的零食、糖果类商品。几十到上百元的价格,将这类巧克力的主力消费人群锁定在白领阶层等一些中等消费人群。

在淘宝中输入“松露巧克力”能搜出将近3万个产品,品牌也很杂,包括德菲丝、巧罗、乔慕、拉罗拉等等。虽然目前在产品标题说明上加入了“代可可脂”的标注,但很多品牌在产品介绍中,仍是以“松露”为卖点,宣传其稀有、珍贵和高价,让消费者误以为巧克力中含有松露。目前网上松露巧克力的平均价格并不高,天猫网店中一款8种口味的408克装松露巧克力售价仅9.9元/盒。该产品成分的标注更加奇怪,既不是可可脂也不是代可可脂,而是声称其“可可含量为59%”。

油 糖混搭

“松露巧克力”不是巧克力“升级版”

经常往返欧洲与大连的陈先生是大连一家连锁进口商品超市的供货商。他告诉记者,法国市场上确实有松露巧克力,但是其售价是国内这种所谓“松露巧克力”的上百倍。“‘松露巧克力’号称‘全世界最贵的巧克力’,一颗要250美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预订。”陈先生说,在法国、瑞士等国的巧克力专卖店都卖松露巧克力,松露巧克力里有真正的松露。由于保质期短,并不易买到。

记者查询发现,确实有国外厂家推出过含法国黑松露的巧克力,每磅2600美元,算下来大约要3.6万元人民币/公斤。

陈先生说,现在许多进口品牌的松露巧克力,包装上印制的英文名其实是“松露形”。但被进口商或国内销售企业“避重就轻”地翻译成了“松露”。进口松露形巧克力的国内售价一般在每百元20元左右。至于10元以下就能买到400克装的超低价“进口松露巧克力”,陈先生说,此类产品的“进口身份”恐怕很可疑。

不含松露的“松露巧克力”是否算是巧克力中的高档品呢?大连市民齐女士是一个经常在网上购买松露巧克力。她说,从口感上,松露巧克力比普通巧克力更为细腻、顺滑,几乎入口即化。所以她觉得,这种巧克力的配料可能确实更好些,贵一点也是值得的。

“松露巧克力的口感好配料高端与否无关。只是因为黄油含量比例较高而已,换句话说,松露巧克力并不是更高级的巧克力。”中山区一家烘焙店负责人张女士说,她的小店在去年的烘焙课堂上就教过会员们松露巧克力的制法。“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再加工手工巧克力,就是把板状巧克力与黄油、淡奶油按一定比例进行再融合之后制作成形,裹上可可粉、抹茶粉等。没什么神秘可言。”

张女士告诉记者,即使制作松露巧克力的板状巧克力含有可可脂,也会在这样的加工过程被稀释。事实上,这种手工制作的松露巧克力成本很高,应该算是良心品质。市场上不少所谓的松露巧克力就是用廉价的氢化植物油打发,再添加糖和香精,这样生产成本非常低,根本不是巧克力,只是油糖混合物而已。

利益趋动——

巧克力一“代”之差原料价格差五倍

今年5月,我国《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的卫生标准(GB9678.2—2014)》将正式实施,直接用含量界定了可可脂巧克力和代可可脂产品的区别。代可可脂含量超过5%就不能叫做巧克力。

“真正的巧克力核心原料应是可可脂和可可粉,巧克力所具有的独特风味就来源于可可脂。”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农绍庄说,可可脂是一种天然脂肪,适量食用对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代可可脂在性质上与可可脂完全不同,它是以植物油为原料,用氢化或非氢化方法制成的熔点和口感近似于可可脂的配料。在内部结构上属于反式脂肪酸的一种,长期食用会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诱发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甚至诱发形成血栓。

农绍庄说,商家用代可可脂冒充可可脂,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益趋动。“目前可可脂原料的市场价格是代可可脂的五倍以上。”农绍庄认为,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代可可脂巧克力含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式脂肪都有所了解。但巧克力厂家用“100%纯巧克力”宣传字样迷惑消费者,又用代可可脂偷天换日,实际上已经构成商业欺诈。

大连市消费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购买巧克力时要注意配料表中可可脂的排名位置。可可脂放在配料表的3位以后,就不能算主要配料了。一般来讲,可可脂含量20%以上,算是不错的巧克力。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