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因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唐朝由盛转衰说明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唐朝由盛转衰说明什么(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唐朝由盛转衰说明什么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因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而安史之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之间发生矛盾。唐朝的政治特色便是政府在地方设立能够掌控地方军事力量、人民经济、土地的节度使。而安禄山则是唐玄宗在位晚期权利最大、最受宠爱的节度使。

安禄山,原是范阳节度使(今北京西南),后因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宠爱,又兼任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河东(今山西太原)节度使,以一人之身担任三个军镇节度使。

公元755年,安禄山假传圣旨,以讨伐逆臣杨国忠为由,领兵15万向长安进发。因中原地区已有一百多年没有发生战乱,防卫松弛、兵力羸弱,一时间被安禄山训练有素的军队陆续打败,攻破河北、河南许多城池,占领了东都洛阳。公元756年,安禄山自立为皇,立国号为燕。

同年,安禄山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但安禄山因自身没有治国方略,手下也无能人高士,所以他自封皇帝一年就被自己亲生儿子杀死。

与此同时,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自行登基,指挥平乱。

公元759年,史思明杀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不到两年,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和部将趁乱杀死。公元763年春,史朝义遭部下背叛,在树林里自杀身亡,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安史之乱,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凉,也使各地藩镇割据加重,最终导致唐朝后期社会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

从此,大唐盛世不复存在,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朝代,就这样渐渐暗淡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