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这场民间起义中的最高领袖——洪秀全,通过这场起义,从一个农民一跃成为了一名领导者。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由嘉应徙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

籍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也学也,恢复敦煌之遗风。

这两句对联,是广东花县“洪氏宗祠”对联,可见,对洪秀全的评价之高。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仇恨(洪秀全到底是怎么死的)(1)

可以说,洪秀全的一生,既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也是一幕历史的悲剧。他起自布衣,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1856年,洪秀全在暮霭沉沉的金田村振臂一呼,一场历时十四年、席卷十八省的农民起义——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但是,到了1864年春天,太平天国运动却走向了尾声。当时的湘军已经将天京团团围住,太平军弹尽粮绝,又无援军相助,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当时,重要领导者之一的李秀成,曾建议弃城逃走,或许以后还可以卷土重来,但是,被洪秀全义正言辞地拒绝。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仇恨(洪秀全到底是怎么死的)(2)

当时的洪秀全则认为:自己身为一国之主,是奉耶稣圣旨下凡,如此尊贵的身份,岂能在敌人面前落荒而逃?然而,不久之后的4月27日,洪秀全在自己的天王府去世,享年仅51岁。自此,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最重要的领袖,也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内部纷争以及整个天国的覆灭。

当时,围攻太平天国的湘军首领是曾国藩,根据他向朝廷呈送的奏折和刊刻本《李秀成自述》中的描述,洪秀全当时是服毒而亡的。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曾说过“何惧之有”的洪秀全如此大义凛然,他怎么会服毒自杀呢?前后行为的矛盾,不禁让人怀疑其死因的真相。

然而,随着后来这本刊刻本原件发行于民间,真相又有了另一个版本。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仇恨(洪秀全到底是怎么死的)(3)

近几年来,历史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截止到目前,关于洪秀全的死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他确实是服毒自杀,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史料有很多。

当时,曾国藩曾经向朝廷禀报过这一事件,他在1864年六月二十三日的奏章中说道:“逆贼首领洪秀全在五月,在朝廷兵将猛攻天京时服毒自杀。”随后,在七月七日他又呈上奏章说,他抓到了天王府的一个婢女,这个婢女来自道州,姓黄,是她亲手埋葬了尸体。

并且,据这位女子所说,洪秀全在死前,已经很久不见朝臣了,直到官军猛攻天京,压力之下,便服毒自杀。当时,几位首领商议后,决定为了稳定大局,便绝对秘不发丧,但是,太平军中早已人尽皆知,直到十几天之后,死讯才正式发布。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仇恨(洪秀全到底是怎么死的)(4)

另外一个证据来自李秀成和洪仁玕,这两人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领袖。他们的话,相比于曾国藩,可信度更高。在天京陷落之后,李秀成逃往天京东南方向的荒山中,不久,就被清军抓获。在监狱的囚笼中,他曾写下几万字的供词,也就是后来的《李秀成自述》。

他在其中说到,洪秀全死后,他的儿子洪天贵福继位,成为幼天王,天京随后被攻破,新的天王带着将领突围到安徽与广德和洪仁玕会和,随后,转入江西。两人皆在此被逮捕,洪仁玕入狱后,写下的供词便是后来的《洪仁玕自述》,这本自述中也提到了“天王自杀”的事件。

种种证据摆在眼前,导致上世纪60年代之前,大家都普遍认可洪秀全服毒自杀的史实。然而,在60年代初事情发生了转折,曾国藩家中的《李秀成自述》原件,被正式印刷发行。这本自述和之前刊刻本有很多不同,其中,关于洪秀全的死因正是改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仇恨(洪秀全到底是怎么死的)(5)

原稿中曾提到过其死因是“因病而死”,内容翻译为白话文如下:“当时大概是三月末、四月初的时候,那时候,我在东城门上,天王当时已经病得很重了,四月二十一日因病去世。”按照这种说法,洪秀全大概在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病情无法控制,导致最后病死。

并且,供词里还描述了细节,据说,当时的首领洪秀全虽然病重,但是,他坚决不吃药,导致病情时好时坏,最终,在二十一日死亡。

那么,为什么曾国藩要修改供词呢?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首次上奏时,他已经告诉皇帝,洪秀全是自杀,第二次上奏仍然是这一观点。直到李秀成招供,他才了解到真相。此时,如果再向朝廷禀报真相,自己的威信、皇上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受到影响。索性就将错就错,改动供词,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

曾国藩和洪秀全的仇恨(洪秀全到底是怎么死的)(6)

除此之外,还能证明洪秀全是病死的证据,还有幼天王被逮捕后的供词。根据他所说:父亲本来身体是没有病的,还喜欢吃生冷的食物,到了南京之后,还经常吃油煎蜈蚣。直到四月初十开始生病,到十九日就去世了。

虽然,供词所提到的死亡时间不同,但是,都证实了洪秀全确实是因病去世。当然,也有不少学者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因病去世”的证据不够充分。所以,想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恐怕还要等新的史料出现了。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史》、《洪仁玕自述》、《李秀成自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