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第十名 夏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上的王朝有多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王朝有多强(盘点历史十大王朝)

历史上的王朝有多强

#创作挑战赛#

第十名 夏朝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有禹建立,打破上古时代的禅让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夏朝一共经历14位君主,大概传承了470年。

在大禹治水后,禹顺利被推选为部落共主,大禹动员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不仅空前的团结了华夏先民,也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首个统一王权的产生也就得以奠定。

在禹晚年时按照惯例寻找下一任共主,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死。禹又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

禹死后,益按照规定为禹举行丧礼3年,然而丧礼结束后,益没有得到权位,而启在民众的拥护下,得到了权位。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

此后夏朝先后经历了太康失国,少康中兴,暴桀亡国。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商汤在亳称“王”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政权夏朝覆灭。

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一个独特地位,它是第一个以家天下替代还带有部落遗风的推举禅让制的王朝,从此之后王权的更替传承机制更为稳定固化,有助于统一的华夏文明的沿袭和发展;

其次夏朝时的华夏才真正成为广域王权国家,其君主的权威超越了血缘联系的部族联盟,而扩张到了更广泛的区域,此时开始有了方国制度的萌芽,这是商朝方国和西周分封制形成的前提;

然后夏朝开始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金属制品逐渐成熟,虽然当时可能还处于金石并用时代,但金属的使用大大加快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第九名 隋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

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

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 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改革政治,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军事上继续推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又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隋朝疆域东起辽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据交趾,大业元年又吞并林邑,大业五年,吞并吐谷浑、伊吾,疆域达到极盛,国土面积达到467万平方公里。

隋朝在中国后世地位同样不可忽视,首先,隋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在次实现了大一统,而且终结了中国北方汉人差点被鲜卑化的危险。杨坚称帝后,主张并带头恢复汉人姓名,恢复了大汉文化,扭转了汉人屈辱的历史,使汉历史和汉文化继续在中国北方得以延续。

其次隋朝为了限制皇权与特权,对中央政权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实行了三省六部制,比西方国家所谓先进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整整早了一千多年,这一制度后被唐太宗李世民进一步完善和沿用,承上启下,开辟了大唐盛世。

最后隋朝为了选拔任用人才,打击世族世袭不作为行为,创建了封建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平民参与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影响中国历史两千余年,迄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第八位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宋太宗继位后基本统一全国。1004年宋辽澶渊之盟达成,宋朝逐渐步入治世。宋仁宗以后宋朝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进行熙丰变法,取得一定成效。此后宋朝陷入新旧党争中。1125年金朝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1127年,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宋孝宗、宁宗时期两度北伐,均以失败告终。1234年,宋联蒙灭金。1235年,宋元战争爆发,至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此外,宋朝时期,儒学复兴,出现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人口迅速增长,在1124年达到12600万。

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亦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期。

宋朝在后世地位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其历史地位自然不言而喻,首先,宋朝是当时的世界大国并且是经济文明高速发展的封建帝国,其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不仅在当时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且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其次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的开发应用阶段都在当时的宋朝,宋朝也是世界是第一个发行纸质货币的国家,还是最大的海上贸易国,输出品大多为手工艺,这更能充分说明当时宋朝的地位。

最后宋朝的文化高度发达,诞生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与人物。

第七位,清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入关后20年时间里,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土地增垦,物产盈丰,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强盛。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领土面积高达1314万平方公里,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在它统治期间,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前,清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明确了边疆地区的归属,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百多年,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御外侮,至今以社会主义统一国家屹立于世界,这和清朝长期致力于统一事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但除疆域之外,清朝对中国的影响却是负面的和致命的。尤其在思想和科技上,体现的是反动和落后的一面。清朝政权是满汉统治阶级的联合专政,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无情的镇压,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极为严重。在高度集权的统治下,清政府实行高压政策,滥施专制淫威。钳制言论,禁毁书籍,屡兴文字狱,造成知识界不敢议论政治、研究现实的沉闷局面。在对外政策方面,又自我孤立,虚骄自大,执行闭关政策,限制中国人和外国接触交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使中国远远落后于当时世界先进国家。

到了鸦片战争时,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貌似强大的清王朝露出了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从此,外国侵略者蜂拥而入,掠夺各种权利;外国的商品大量输入,侵蚀和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广大农民和小手工业者破产失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束缚了中国人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利益。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六位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96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帝国,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

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加世俗化。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1310年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东部部分领土,领土达1400万平方公里。

元朝虽国运短,但他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

  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