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稍微有点意外的是,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创作于1980年代中期那个时间距离PC也就是个人电脑的产业爆发式增长还有数年,距离互联网像现在这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标配也还遥远,但《安德的游戏》却丝毫不具有违和感,仿佛就是发生在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安德的游戏宇宙没有上下之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安德的游戏宇宙没有上下之分(安德的成功之道)

安德的游戏宇宙没有上下之分

或许稍微有点意外的是,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创作于1980年代中期。那个时间距离PC也就是个人电脑的产业爆发式增长还有数年,距离互联网像现在这样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标配也还遥远,但《安德的游戏》却丝毫不具有违和感,仿佛就是发生在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

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的冲突向来是科幻小说最喜欢的主题——有时也有和平,但显然不是主流——当战争来临,比如像《安德的游戏》这样,世界即将毁灭,巨大的威胁迫在眉睫,谁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地球舰队去迎战在数量、科技和战略上都对人类形成碾压的虫族入侵呢?士兵或许并不缺少,但人类需要一个军事天才。生死存亡之际,只有具备领军实力的人才是最需要的。

在遭受了一场来自虫族的毁灭性攻击后,人类花费数年时间培养出新一代天才,并将其训练成战士以抵御虫族的再次攻击。地球上最出色、最聪明的年轻人被挑选加入建立在轨道空间站上的战斗学校,在那里,他们将相互竞争,为成为国际舰队的指挥官而努力。他们在一个充满暴力及紧张竞争的环境下,进行先进而又严格的模拟训练,每个人都深知只有一个人能被挑选成为领袖。

没有人想到安德·维京会成为“那一个”。安德6岁就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孤身一人来到战斗学校。他是被选择的那一个,他其实也对得起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任——但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被寄予了怎样的厚望,事实上直到最终取得第三次与虫族的战争胜利,安德也以为自己还处在训练当中,或者说他以为自己还处在“游戏”当中。

这显然不能怪到安德身上。刚开始来到战斗学校时,安德只是一个6岁大的孩子,就需要面对战斗学校相对复杂的环境。当安德在战绩排行榜上连续三年名列第一的时候,9岁的安德成为了飞龙战队的指挥者。这个战队的特别之处在于,飞龙战队已经有4年时间没有组建,而且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飞龙战队在比赛中拿过冠军,甚至连第三名也没有得过——飞龙战队等于就是个“笑话”。但安德带领飞龙战队翻了身,他把一群别人不要的“新兵”训练成为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刻的精锐之师,无论面对多么不公平的比赛规则,他都能够最终取得胜利。没过几年,13岁的安德,他终于成为了国际联合舰队的司令官,并且带领他在战斗学校里结识的阿莱、佩查、豆子、米克等支队长们,最终取得了第三次与虫族的战争的胜利!这一次的“胜利”是前所未有的,是人类英雄马泽·雷汉都无法达到的新的高度!

安德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凭借自己的机智、同情心和卓越的战术运用,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潜力与能力、战胜了别人的疑虑和嫉妒。他真的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天才。而在天赋异禀之外,安德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姐姐华伦蒂、哥哥彼得,指挥官格拉夫上校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了他,每一次遇到的挑战也都在不同程度地磨砺和锻造着他。就这一点来说,安德是一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角色,他个人的成长与成才都值得称道。而且,显而易见,安德并非是一个残酷无比的人,他只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张”、什么时候该“弛”。当内心与命令形成矛盾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选择,而他也会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地去做——要知道,即使是在他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他也只是个十几岁大的孩子,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

但为何整个故事名为“安德的游戏”呢?而且所谓的虫族第三次入侵,到底是一种真实存在还是说只不过是一种臆测呢?事实上,在虫族与人类的第一和第二次侦查性接触中,它们几乎摧毁了所有人类舰队——如果那算第一次和第二次战争的话;而所谓的第三次战争,实际上是人类的先发制人。当然,这无可非议,真正的战争毕竟是你死我活的事情,来不得半点仁慈。《安德的游戏》中,对这一点也进行了探讨,孰是孰非,确实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