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历史上,皇帝岁数能达到耄耋之年的简直屈指可数,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多了82岁,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是80岁,但是这相较于清朝的一位还是稍显逊色。

在古代平均年龄仅有20至30岁的社会中,清朝乾隆皇帝享年高达89岁。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1)

当时如此高龄的乾隆已经当上可以颐享天年的太上皇,可是乾隆仍然兢兢业业,“一日不至倦勤,即一日不敢懈弛”。

正是乾隆的极其“勤政”,在嘉庆登基后的三年里,嘉庆虽尊为皇帝,但仍旧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

这个“一人”到底是谁?竟然可以让当朝皇帝忍让这么久,甘愿屈尊其下?

立嫡立贤皆不成,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永(颙)琰

自夏启“家天下”局面形成后,嫡长子继承制代替禅让制,成为古代继承制的核心,雍正时期又首创“秘密立储制”。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2)

早在1736年,乾陵继位第一年就内定富察皇后所生长子永琏继承皇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的正统原则,也是雍正对这个嫡孙的钟爱。

但是,这位最具资格的皇帝候选人却在9岁时就因病而逝。之后,乾隆欲立的嫡次子永琮又早殇。

富察皇后在面对两个儿子双双去世的噩耗下,也抑郁而终。在爱子和爱妻接连去世的冲击下,乾隆只得将立储之事暂且退后。

在乾隆登基30年后,皇储仍未定夺,这已不合祖训。思前想后,在诸子中,皇五子永琪的处世态度和风格与自己最为相似,能力也更为出众。

因此,皇五子永琪成为诸子中最早被乾隆受封亲王,可见乾隆对皇五子的青睐和器重。

但是,事与愿违,年仅26岁的永琪就因病去世。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3)

立嫡立贤都不成,而立储之事又迫在眉睫。虽然乾隆可选皇子众多,但是皆不如殒命的三子,乾陵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光停留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皇十五永琰身上。

这个皇十五永琰就是我们熟知的嘉庆皇帝,他在快要不惑之年时,成为“万人之上”的最为尊贵的皇帝之位。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4)

可是,这位已经年近85岁的太上皇乾隆真的心甘情愿的全权交付皇帝嘉庆吗?

万人之上令人羡,一人之下令人悲

就在嘉庆以为自己终于熬出头,可以在自己37岁时开启人生的高光时刻时,无奈自己的父亲,当时的太上皇乾隆硬生生地“侵占”了本该属于嘉庆的主场。

乾隆86岁那年在太和殿的受禅传位大典上,亲自将皇位宝座交于嘉庆。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5)

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位极其“勤政”的太上皇竟然只是表面的让位却不交权。

乾隆对外称“一日不知倦勤,即一日不敢懈弛”,因此仍久住养心殿,甚至仍用“乾隆”年号,批改重要军政文书,

而真正的皇帝嘉庆,却要在本该自己居住的养心殿和寝宫之间每日往返数次,在父亲的身旁毕恭毕敬地听取意见,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6)

无论军政大事,乃至历代都有皇帝自己选择的陵寝(万年吉地)都得由自己的父亲亲自决定,这也成为清朝唯一一次“父为子定陵”的先例。

按照制度要求,新皇登基后不久就要确定自己的陵寝,毕竟古代人颇为迷信,讲究风水。因此,选址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当时的清朝虽然没有经历迁都,但是皇陵却不止一处,分为东、西陵。顺治帝选定昌瑞山为陵寝地址,并表示“未来子孙宜相近而居”,这意味着清朝的陵寝应该都在昌瑞山。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7)

但是,雍正却以昌瑞山陵寝“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泥沙,实不可用”为由,另辟蹊径地将地址选在了易县永宁山,此为西陵,顺治和康熙所在的陵寝为东陵。

乾隆在给自己选择陵寝时犯了难,选西陵随父,那么日后子孙后代肯定会皆葬于西陵,孤苦了东陵的祖父和曾祖父;选东陵随祖父,又显得自己不孝顺,不随父葬。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8)

因此根据乾隆便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从自己开始,根据昭穆制度,父为昭(左),子为穆(右),相继而称之。如此下来,东西陵便成为清朝两个都十分重要的陵寝。

雍正作为乾隆的父亲,因此乾隆给自己选择葬于东陵。在为嘉庆选择陵寝时,就直接将其确定为西陵。

在外人看来,这该是多么和谐的慈父孝子画面。但是,谁又能知道嘉庆内心是否真的如表面一般恭敬,毫无怨言呢?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9)

若说掌管军政大权和确定皇帝陵寝的事件,算是慈父对爱子的分忧解难和关怀,那么88岁的太上皇还用本朝位分册封自己的两位妃子,那这实在是不顾嗣皇帝(皇帝的继承人)的颜面,直接“打脸”当时的皇帝嘉庆。

像乾隆这种让位却不让权的行为,无异于换汤不换药,在嘉庆登基的头三年间,大清的“皇帝”俨然是当时的太上皇乾陵,也不得不说,嘉庆是真的将“忍”发挥到了极致。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10)

但是,乾隆毕竟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高龄了,嘉庆或许终于快到宣泄的时候了。

忍到极限,终得宣泄

嘉庆登基后的第四年元月份,乾隆崩于养心殿的那一日,就是嘉庆真正掌权的一日,这一日年近不惑的嘉庆才是真正的“万人之上”,再没有特例压制他。

虽说乾隆整整压制了嘉庆三年,但是作为父亲的乾隆逝世后,嘉庆依然本本分分地准备父亲的庙号、谥号以及丧仪之事。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11)

并且让乾隆时期的宠臣和珅等人为父亲守陵,和珅等人以为这是嘉庆依然像乾隆一般重用自己。但殊不知,这是嘉庆为监视和囚禁他们而特意麻痹这些宠臣的手段。

嘉庆既然已经摆脱父亲束缚真正掌权,又怎会容下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这等势力在朝中呢?亦或许,这也是嘉庆忍到极致,终得爆发的前奏。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12)

嘉庆在和珅守陵期间,查抄和珅家产,搜集和珅犯罪的证据。最终,在皇帝的暗示下,群臣要求弹劾、赐死和珅。

在乾隆年间富可敌国的和珅,面对刚刚亲政的嘉庆,就直接沦为阶下囚乃至三尺白绫赐死的结局。

但是,就算没有嘉庆对乾隆三年“关爱”的忍让,和珅作为乾隆年间的大贪官,也不会在嘉庆亲政后依然有恃无恐。

嘉庆为什么只给哥哥追封贝勒 年近不惑的嘉庆面对父亲的神操作(13)

“权力”就像一个无底洞,有多少人掌权之后难放权。但是,倘若能一直不忘初心勤政待民,我们也欣然支持。

乾隆晚年的时候确实有些昏庸,何不如早早放权,让自己的子孙在朝政上大放异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