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大唐近300年的历史中,最有名气的诗人是哪个,一般来说就是李白或者杜甫这两个货色了。毕竟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从唐朝至今那么多年,娱乐报道、新闻媒体早已经把这两货吹捧得不要不要了。

但是,在小编这里,可不惯着这两位大爷,今天的男主人公依旧不是你们两个。其实这个排名都是那些吃饱了撑得没屁事可干的家伙,硬拉着大唐那些年的"流量明星",来了一场被动的排位赛。就像今天的某某综艺,请来了几个偶像或者网红,硬要比哪个更妖艳、哪个粉底擦得最不显眼,然后无数吃瓜群众趴在电视机前、电脑屏幕前哈哈一乐。说现实点,似乎有点像小丑。当然,小编喜爱的这些大唐流量明星,可没有先后之分。

那么,除了李杜之外,谁还有那么大的名气呢?

大唐开元年间,富丽堂皇的岐王府内人声鼎沸,风流妙人岐王爷携自家的三妻四妾,五舅六叔,七大姑八大姨正在欣赏舞姬曼妙的身姿和乐师动人的歌调。一曲过后,也不知从哪旮沓传来了一阵琵琶声,悠扬动听,直钩心魂。在场人皆为惊奇,纷纷左顾右盼,人群中议论纷纷"这不是喊麦"、"没有跑台",连岐王爷都开始问道:"这是谁奏的乐啊?"

这时,从角落里走出来一位白衣少年,徐徐走到王爷面前,轻施一躬。岐王爷笑而问道:"不知这位帅锅尊姓大名啊?"

少年谦逊地答道:"回岐王爷,在下河东王摩诘。"

偶买噶,是他?天了噜,这么神奇的吗?你就是千万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王摩诘吗?江湖人称书画界最会玩音乐的,音乐届最会写诗,诗文届最会泡妞的王摩诘吗?岐王爷兴奋地调来了人事档案,果不其然。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1)

出生证明,血统高贵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在大唐西域重镇的碎叶城中,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首都附近,一代诗仙李白呱呱落地。历史上也有争议,李白到底算不算是个老外,但这些都不重要。同一年,在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市)的一家大院里,另一位诗坛巨星王维,也刚从娘胎里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命中注定,这两人之间迟早要发生点什么。

比起草根出身的李白来说,王维的"血统"其实特别高贵。为什么这么说?王维出身于河东王氏,自个的妈又是博陵崔氏,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强强联手,算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也是不愁前途吃穿。

祖父王胄是当年宫廷的协律郎,国家的礼乐教官,父亲和几位老祖都是国家公务员,母亲又是大家闺秀,所以出生于书香世家的王维,根本不像其他小孩子一样,需要上幼儿园和补习班,在家里面就能够搞定一切,这也为他之后书画诗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说基因这玩意确实有点神奇,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王维和弟弟王缙幼年时就聪明过人,每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加优秀班干部。能写诗画画、懂音律通书法,听说九岁时已经能写出十分不错的文章了,不像李白那狗蛋,总是翘课出去看老奶奶磨绣花针。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2)

少年进京,当红明星

15岁时,这位翩翩美男子前去京城应试,不中。罢了,公务员考不上,娱乐圈闯一波。王维这小伙子可不光写得一手好诗,而且会编曲,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吹拉弹唱,唱作俱佳,凭借一身极高的音乐和唱歌天赋,加上出生贵族世家,在业内和京城王公贵族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得到了不少皇亲国戚的赏识与喜爱。那些年,多少王公大臣都成了王维的铁杆粉丝,其中就有京都最高交际圈圈主岐王李范。

17岁那年,王维混迹在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间的娱乐圈,凭借着一张俊俏的脸蛋和卖艺不卖身的高尚节操,再加上音乐、绘画等各项神buff技能,此时的王维在业内已经大有名气。后世苏东坡还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总之就是一句话,王小子的诗有多好,他的画就有多妙。

如果把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改编为王菲版《红豆》或者毛阿敏的《相思》,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几句边塞诗交给腾格尔老师来唱的话,我估计每季《我是歌手》的总冠军都是王维这小子。为啥,人家的作品亲和力强,适合男女老少各个层次年龄段,更能满足上层阶级的高消费式精神需求,具有强大的商业粘合度。

恰逢九九重阳,住在青年旅馆的王维孤独寂寞加空虚,那个时候没有女朋友也没有室友,就连泡个酒吧都不知道怎么和美女搭讪,于是伤心之下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要说明下,这里的山东其实指的是华山以东,因为老家蒲州在华山的东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次读到这首诗,都会想起那句歌词"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王维和弟弟之间的情谊确实没的说,即使到了临终之际,王维心中最挂念的还是在外为官的王弟弟缙。没想到,就这么一首简单的寂寞之歌,竟然火了,引来了无数的点赞转发加评论,播放量立马突破10万 ,这是多少文人骚客绞尽脑汁也难望其项背的成就啊。要知道,这个时候李白尚未出道,杜甫还在家上墙爬树打地洞,江湖上王维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一时间,王维参加商演的片酬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3)

进士及第,桃色绯闻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高考前夕,各地学子也都纷纷赶赴京师,不少官宦人家也开始物色自己的上门女婿,其中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又在娱乐圈吸粉无数的王维自然是大家心中众望所归的最佳女婿TOP 1。

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了几年的王维,此时的才华和人脉可说是更上一层楼,这也不光全赖于王维那张俊俏的脸蛋和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还得到了不少王公贵族的加油助力。这些铁杆粉丝动不动邀请王维参加上流社会的酒局派对,由此认识了许多文化艺术届的大佬和高层政治人物,《旧唐书》中曾记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你想想,20岁的小伙子,副国级以下都要亲自接见,那是啥场面。

其中不得不提,最强辅助岐王爷。岐王爷欣赏王维这小子,还介绍他和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认识。这里先介绍下玉真公主,性别女,当时30岁左右,单身,注意是单身,这么大把年纪竟然还待字闺中,还是皇家的女儿,你品,你细细品。别说是当时那个年代,就是现在,还不得被家里人催婚到天昏地暗啊,或许是玉真公主受不了家里亲戚的男女混合式催婚,所以早早出家入了道。但是,入道是入道,也不是正经的入道,江湖上娱乐圈里也总能听到不少道馆里进进出出小鲜肉的消息,不结婚不代表不能谈恋爱或者搞搞其他事情嘛。之后我们也会讲到,玉真公主的私生活可能确实有点紊乱。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4)

好,我们把注意力拉回来。宴席前,岐王爷特地吩咐王维要收拾收拾,打扮得帅气利索点,待会要去见公主,洗面奶啫喱水先用起来,另外准备好自己作的曲子和诗歌,待会一定有用。

入席开始,"京都曲艺协会会长兼秘书长"玉真公主还在热情地招呼客人,带听到小厮喊道"岐王爷到",王维穿着笔挺的西装跟随在岐王爷之后,公主立马过来迎接。几句寒暄问候,玉真公主也注意到了兄弟身后的这位小鲜肉。呀,这家伙长得可真带劲,细皮嫩肉的,玉真公主直勾勾地看着,瞬时间脑补了不少过不了审的画面。

岐王爷当然也看出来了,故意咳嗽了一声,偷偷一笑。公主惊慌失措地问:"这是何人?"岐王说:"这是大唐最有才华的乐师。"公主不信,岐王爷便让王维抱起琵琶,准备为公主演奏。待大家都陆续入席,王维气定神闲,正襟危坐,奏起新曲。

正所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这声调婉转凄切,催断人肠,宾客们皆为之动容。一曲过后,余音绕梁,在场之人迟迟没缓过劲来,玉真公主更是心跳加速,面红耳赤,气血翻涌。眼贼的岐王爷趁机说道:"这小子,不光在音律上有极大的造诣,而且他的诗文也是冠绝古今,独树一帜。"这话说得,更是让玉真公主欲罢不能,待王维呈上早已准备好的诗文,惊讶的玉真公主读着逐渐着了迷,问道:"先生尊姓大名啊?这些诗是你的原创吗?"王维答道:"鄙人在下小可我,河东王摩诘,这些诗正是本人的。"

原来他就是那个娱乐圈最亮的仔,早早就关注的你的微博了,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玉真公主真的难以抑制自己心中的少女心,怎么会有这样的男人啊,长得帅也就算了,音乐玩得还这么好,关键是这诗也写得无人能及,不行,好想嫁给他,老娘为什么要出家。不行不行,我要淡定。也难怪,潇洒俊朗的王维颜值在线,色艺吴双,多少人都为之倾倒,也难怪这玉真公主了。

其实这也是唐代小说和民间流传的故事,是真是假有待考证,但我们反过来思考,比如三国中借东风事实上不是诸葛亮这家伙的事迹,但为什么《三国演义》以机智的诸葛亮为原型,我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分析,王维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5)

就这样,年轻有才的王维很快成为了玉真公主的贵客,不久之后,王维又顺利高中进士,不愧是老王的孩子,不负众望,要知道在"五十少进士"的古代,20岁年纪成为进士足见其才学出众。

娱乐圈内绯闻漫天,传言两人关系不一般啊,大唐日报的头版头条老是"新科状元郎与玉真公主不明不白的那些事"这种标题,更有人直接吟诗一首"白面公子世无双,才华颜值响当当,琵琶一曲撩公主,从此状元不早朝",当然我们对外声称是"学习诗文音律"哈。

王维很快被中央组织部任命为太乐丞,负责宫廷礼乐方面的工作,其实就是皇家歌舞团团长。你别看行政级别虽然是不高,但是福利待遇好啊,能够自由进出皇家内苑,工作轻松,还可以撩团里面的单身小姐姐。有人猜测是玉真公主帮忙给开的后门,顺利及第还被安排了这么一个职位,也不知是不是为了方便他们见面呢,这个我们只好自己瞎猜测了。

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同等年纪的李白老大哥。20岁,王维已经是国家公务员加全唐著名音乐家加艺术家,而李白此时依旧是仗剑天涯,混小子一个,妈妈都担心能不能考上蓝翔某校。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看似毫无瓜葛,前途相差甚远的两人,竟然在日后因为一个女人,成了娱乐圈传言中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敌关系。两个大唐当红诗坛大V为何毫无交集,就连文坛的"和事佬"孟浩然都无法从中挑和,传言究竟是真是假,舆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事实真相,一代才子王维又将何去何从,我们接着慢慢道来。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6)

政治福祸,情敌风波

人有时候太顺也不一定是好事,正所谓富贵大劫,时时刻刻要谨慎小心。没过几个月,王维掌管的皇家歌舞团排练时,有伶人舞黄狮,这正好犯了大忌,"黄"这个尊贵的颜色只有帝王才能享用。太乐丞这个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炒了鱿鱼,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也就是仓库保管员。

当然新闻媒体可不是这么写的,据娱乐圈消息,王维被贬还可能是和玉真公主吵架了,听说王维没和玉真公主打报告就私自娶了老婆,女人嘛,闹闹小脾气还是有的。否则你想,如果不是这样,就凭王维在文艺界、娱乐圈的影响力,以及和玉真公主、其他皇亲国戚这关系,会因为下人的一个小疏忽而被贬这么严重吗,最多让王维停职反省几天,至于从长安发配到山东这么远吗,而且一去就是好几年。

离开长安的时候,王维发了一个朋友圈,内容是这么说的: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或许是心生愁绪,敏感的王维似乎也多有感触,一代才子能否等来柳暗花明的一天的呢?"多愁年鬓侵"的预感又是否准确?我们接着往下唠。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7)

被贬官的岁月里,王维也吸取了教训,在基层公务员的岗位上好不容易干满四年,遇到了唐玄宗大赦,又被组织部安排到了淇上,和之前的仓库保管员也没多大区别,干脆不干了,辞职养老。就这样,二十来岁的大好青春年华在仕途辗转和怀才不遇中悄然度过。

俗话说长兄如父,年少时的王维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如今三十年纪的他也曾感叹"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幼年丧父,中年丧妻,即使生活很苦,也要努力赚钱养家,毕竟要为兄弟攒点老婆本,给妹子凑点嫁妆钱,自己不续弦也是可以的,心里再苦,也要默默扛着,男人嘛。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一代名臣张九龄上台,让此时到处投简历的王维看到了一丝希望。王维一边唱着《忐忑》,一边试着给老张同志写了封自荐信,结果有幸得到了老张同志的赏识。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被老张举荐担任右拾遗,基本上也算是个闲职,没多大权利,就是偶尔调个研,巡个视什么的。但老张相信,以王维的才华,前途不可限量,王维同学也因此扬眉御前,成了张九龄手下的得力男秘书。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8)

人算不如天算,仅仅过了一年,西北战区打仗了,王维调任监察御史,后奉命出塞,拿着一道圣旨屁颠屁颠跑去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了。话说一代文臣平白无故去担任武官职位,甚是蹊跷,我们就此来分析分析,不知对不对。

第一,后来的奸相李林甫在朝中叫嚣的声音已经愈来愈大,最要命的对手之一就是张九龄一派。王维作为张九龄一党的得力干将,自然是要被排挤出京城的,这点在以后张九龄被外放贬官是可以确定的。

第二,估计是王维得罪了唐玄宗的兄弟宁王李宪。这宁王也是个色胚,竟然霸占了一卖饼人的老婆,你说你好好的红灯区不去逛逛,怎么能入室抢劫呢,可不能学曹孟德啊。王维耿直男孩啊,一听之下,气不打一处来,当场作了一首《息夫人》来吐槽,在微博中一发,引来粉丝们的热烈响应,铺天盖地的丑闻报道搞得宁王很没面子,自然要和自己的皇帝老兄告黑状。但不得不说,骂得痛快。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第三,是小编觉得很匪夷所思的一点。王维被张九龄提拔回京前后的这个时间点,正好也是李白和玉真公主相识的最开始几年。作为半路辍学四处找工作的李白,想要上位必须要有人在朝廷里开后门,他曾在第一次见玉真公主时写过一首诗《玉真仙人词》,希望狠狠抱住公主的大腿。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可把玉真公主给撩到了,虽然是写给堂堂公主的正经诗,但也不失李白狂放脱俗的风格。那一句句"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的鬼话,把玉真公主描写得像天上的仙女一般美丽飘逸,把她逗的没办法。相比于王维写的那些规规矩矩的诗,李白的诗确实更撩,甩王维好几条街。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9)

半路杀出一个第三者,当时的玉真公主,其实也是挺纠结的。一个是多年不见怪想念的王维哥哥,一个是才华横溢,胎动的感觉的李白哥哥,这可怎么选呢,好难哦。不光玉真公主难,李白也难,否则怎么会被晾在玉真公主别馆没人管没人问呢,害得李白难受得半夜里喝酒,和另一个死鬼一起吐槽发牢骚,还写下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等到玉真公主想明白了,还是李白合心意,就开始要一脚踹走王维了,搞得王维总是在边关游走。如此成为情敌的两个人,自然是老死不相往来,这可以从另一个诗坛大V孟浩然身上得知。你想,他们三个当时都是大唐最有名气的诗人,且王维和孟浩然关系又很好,李白和孟浩然关系也很好,彼此之间都有诗歌情书来往,按照正常人逻辑来说,行业内的精英彼此多少有点来往,但偏偏王维和李白之间没有丝毫动静,行同路人。你细细品,王维一个堂堂985高材生,怎么会闲得去和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情敌有瓜葛呢?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

等到之后李白接着玉真公主这条大腿,逐渐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在关系面前,学历技能其实都不重要。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以为科班出身的就一定了不起,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许就是那些不知来历的野路子。

所以你会发现,王维绝大多数的边塞诗都是中年发配边关后写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吹过了边塞的风沙,看过无垠的沙漠戈壁,与战士们一起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策马奔腾更享人世繁华,由此,王维的诗歌多了几分慷慨和辽阔之意。作为高学历的诗人,王维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边塞诗的创作上,努力为自己的专业转型做出不懈的努力,不然粉丝们也会疲倦于自身的才华,毕竟不是小鲜肉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10)

除了发配边疆,更加惨痛的是,张九龄成功被李林甫等人打了小报告,被外放到荆州,李林甫这混蛋也逐渐得势,唐玄宗这哥们也已经走上了腐败这条不归路。实际上,从历史的维度上看,李林甫取代张九龄这件事,不仅仅是老张同志个人前途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唐玄宗从一代明君到昏君的转变开幕式,甚至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预告片。

朝中大臣都开始避嫌以求自保,耿直的王维却对这位老恩师是格外痛惜与尊敬,亲自写下了《寄荆州张丞相》以表心意。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张九龄老泪纵横,也吟诗一首,答谢王维:

荆门怜野雁,湘水断飞鸿。

知己如相忆,南湖一片风。

等王维再次回到长安之时,首都的气象已经大变。狼子野心的安禄山竟然成了忠臣,大摇大摆地进出朝廷?奸险小人李林甫竟然成了贤相,在丞相的宝座上稳如泰山?而一代名相张九龄竟然成了奸臣,曾经断言安禄山会起兵谋反的话似乎都被当权者抛到了九霄云外。更可气的是,唐玄宗整天沉醉在了杨贵妃这个"肉枕"之上,在温柔乡里出不来了。

这时候的王维,心中也自有评价,对官场和仕途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似乎在官场也没有什么可以留恋,他想走出这个不堪的漩涡,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深陷其中,似乎是有一只爪子,你挣扎越厉害它越发紧得难以挣脱了。

王维决定换一种活法,安安稳稳过好后半生。他在蓝田搞了一块地,叫作"辋川别墅",本来是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王维叫人打理了一下,就变成了5A级景区,自己也过上了5 2的公务员生活,顺便参禅礼佛,过着优哉游哉的田园生活,笃信佛教的母亲给儿子取字"摩诘"似乎是早就为王维设定好了一颗佛心。王维同时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新技能"田园诗",心情不错就写一写,发条朋友圈,告诉大家老子依旧是大唐最亮的仔。

一代才子和此时的大唐帝国一样,都静悄悄的,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的到来,只不过不知道是什么。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11)

身世浮萍,晚节不保

天宝十四年(755年),震惊中外的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来势汹汹,唐玄宗吓得没了办法,在奸相杨国忠的跑偏带法之下,唐玄宗连夜收拾枕头被褥和情趣用品,扛起杨贵妃出逃了。文武百官也只是知道了另一部分,第二天他们非常勤奋,和往常一样早早来上朝,可是,皇帝人没了,众人怀疑是穿越了吗?

还没等反应过来,洛阳和长安相继沦陷,身为给事中的王维和其他的一些政府高级官员一同被叛军抓获,成了俘虏。

王维也学着往自己脸上抹点灰,吃点药装哑巴,希望不会被认出来。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在商界政界军届以及娱乐圈那么有名气呢,而且名气大得要命,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也不知道发了多少张自己的一寸照,终究还是被发现了。

安禄山这大憨也是王维的铁杆粉丝,得知偶像竟然被自己抓了,立马去见他,并邀请他出生伪政府的官员,给他升职加薪配三房四妾加豪华大别墅。形势所逼啊,王维也不想啊,但是,但是什么但是,从了吧。就这么,王维变节了,做了安伪政府可耻的汉奸。万万没想到啊,这样根正苗红,在大唐旗帜下茁壮生长的王小子,晚节不保啊。古代的士大夫,其实都很有气节,王小子,恐怕是精神柔软的知识分子吧,当然我们也要能理解王维。

公元757年,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王维同其他伪政府官员一起,被带回长安等候发落。在中国历史上,汉奸的下场估计就是没了,但王维不一样,还多亏了他会写诗这项技能。要说会写诗就是不一样,关键时候还能换回一条命。

在伪政府任职期间,王维曾写过这么一首叫《凝碧诗》的诗。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12)

变成普通话就是"一场无情的战争让我们失去了家园,苦命的娃儿我盼星星盼月亮,何时能再见到天子啊?每次看到那帮损色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老子这个难受啊"。这首诗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叛军的不满,又流露出了自己的忠君爱国,说白了就是既要当婊子,又想要立牌坊。

但是,粉丝们可不是这么想的,人言可畏啊,多少粉丝为王维辩白,加上他的神助攻弟弟王缙给自己做担保,王缙这个时候可是刑部侍郎,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是有战功的。

皇帝一开始还不信:"王爱卿,你不要侮辱朕的智商,老子不是那么好骗的,你老哥必须要死。"王缙反驳:"皇上,微臣有证据,你看我老哥在伪政府发的"凝碧诗"这条朋友圈,我老哥没有舍生取义是为了保存大唐革命的火种啊,其实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典型的伪装者加碟中谍啊。网友们都说我老哥是冤枉的,微臣愿意削职换我老哥一条命。"菩萨心肠的唐肃宗不看僧面看佛面,要考虑舆论和家族门第的势力,就赦免了王维,让他担任太子中允的职位,后升任中书舍人,官至尚书右丞,史称"王右丞"。

王维死里逃生后,还给朝廷递上了一份散文型的"检讨书"叫《谢除太子中允表》,其中有这么几句,很是精辟。

臣闻食君之禄,死君之难。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

——节选于王维《谢除太子中允表》

我们再翻译一下,就是一个意思:我好后悔当初没自杀,我好恨我自己,我实在没脸再做官了,其实我很开心。

我们再来看同样在安史之乱中有所牵扯的李白,结局就大不一样。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家伙,光会写诗有个屁用,犯了错误照样把你流放。

所以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两个事情,第一,惩罚对于名门望族和普通老百姓,那绝对是不一样的,连个标准都摸不清;第二,官场上你犯了错误遭到批评时,一定要学会辩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你自个儿反省时,一定要往死里说自己怎么罪不容诛,这样你就没事了,多年的老油条都是这么过来的。

王维年轻时候长什么样(娱乐圈出身的王维名气远超李杜)(13)

亦官亦隐,诗画禅佛

晚年的王维其实已经看淡了尘世,虽然官至尚书右丞,在唐朝诗人中算得上职位很高了,但是被命运折腾了大半辈子,王维心里早已平静,在《终南别业》一诗中有这么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亦官亦隐亦佛亦禅,吟诗抚琴,田园山水,时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时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来没事画个画,吃饱撑得写个诗,或许这就是生活最潇洒的样子。

客观地说,诗佛王维当过汉奸,有过政治污点,而且在政治上没啥大的建树。然而王维凭借着无与伦比的知识和才华,拥有诗人、画家、书法家、歌唱家、演奏家、歌曲创作者、佛学家等多重身份,是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论起这个,恐怕李白杜甫都得靠边站,王小子无疑是大唐街上最亮的仔。

千百年后我们再谈起"诗佛"王维,我们是否想到,这个几十年不续弦的深情丈夫,这个国家大乱中怯弱的知识分子,这个看淡世事潜心礼佛的大诗人,以及他那颗闲适柔软、敦厚洒脱的佛心。

其实哪里来那么纯粹的"诗佛",只不过见多了,看多了,也就习惯看淡了。每一个伟大的身影之后,都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就像王维的《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说不正经的话,讲正经的历史。下一期我们继续掰扯大唐诗坛的那些"老王们",朋友们不妨猜猜下一个是谁。

愿全国人民平安健康,早日脱离疫情!"三点水谈"下期再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