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康熙六十一年,对皇四子胤禛的继位过程做好一切安排的康熙皇帝,于畅春园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张廷玉和隆科多的坚定站位和绝对支持下,在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完美配合下,皇四子胤禛得以无惊无险地接过了大清皇位。

但是,对于刚刚升级成为雍正皇帝的胤禛而言,对大清皇权的承继过程还远远没有彻底结束,对于雍正皇权的诸多威胁还远远没有消除。掌握自己太多阴谋权谋和负面信息的邬思道,算是影响雍正皇帝正面形象和皇帝权威的一个隐患,但他远远不足以让雍正皇帝在继位当晚,会舍弃“孝子守灵”的祖制传统,返回潜邸。

那么,能够让雍正皇帝敢于冒着“不孝”之名,也要匆忙返回潜邸的真正原因何在?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1)

康雍两朝皇权更迭过程,可谓将“九王夺嫡”事件推向了决战的巅峰时刻,康熙皇帝长达十几年的周密安排、势力管控、朝臣部署,还是让皇四子胤禛的继位过程充满了惊险。在张廷玉、隆科多、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鼎力相助下,皇四子胤禛虽然暂时压制住了实力强大、心有不甘的“八爷党”,但实际上,对于刚刚继位之雍正皇帝的威胁,远远没有消除和结束。

雍正皇帝在继位当晚返回潜邸,见到邬思道以后,给予了此时返回潜邸的原因说明:

“按理说,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啊!只是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随便来看看你!”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雍正皇帝此时返回潜邸,绝对没有“看看”邬思道的目的所在,就算是回来“看”,也是来看一看是不是应该处死邬思道。毕竟,作为“四爷党”“智囊”,邬思道掌握了雍正皇帝太多的阴谋面,对于雍正皇帝曾经的“李世民之心”明确了解。

邬思道对于自己和雍正皇帝的定位,也很能说明问题:

“臣虽然小有才气,却是阴谋为体。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然是光明正大之臣!”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2)

也就是说,邬思道的存在会直接证明雍正皇帝在“夺嫡”过程中的“阴谋为体”,而并非表面看起那样的“光明正大”、“一心为公”。为了维护自身正面形象和皇帝权威,雍正皇帝有太多的理由除掉邬思道。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疑问:

雍正皇帝返回潜邸的时候,邬思道并未到院中跪迎,而是“待在自己房里”。是邬思道在等着雍正皇帝来“看”,还是邬思道已经被雍正皇帝下令看管起来,不能离开房间了?

从剧情分析,邬思道被看管起来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既然邬思道已经被看管起来了,雍正皇帝还需要顶着“不孝”的名声,不在宫中守灵,急匆匆地返回潜邸,亲自处决邬思道吗?

第二天或者将邬思道看管起来,等到自己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权,再将其处死,就来不及了?

当然不是!

这说明,雍正皇帝之所以于继位当晚返回潜邸,是因为有着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3)

能够让雍正皇帝在继位当晚,在康熙皇帝驾崩的当晚,不于宫中守灵,也要返回潜邸解决的问题,肯定直接关乎雍正皇帝的皇权稳固和对“八爷党”的防范问题。

而且,在雍正皇帝继承皇位的整个过程中,有着诸多没有明确交代、而且漏洞明显的问题存在:

1、康熙皇帝对于隆科多“两份圣旨”的制约和拉拢,雍正皇帝并不清楚,也就是说,隆科多虽然按照如实宣读了康熙皇帝的传位诏书,但其是在皇十三子胤祥带兵包围畅春园以后,才有的举动,并不能证明隆科多对于雍正皇帝的坚定站位。

那么,雍正皇帝就立马将隆科多视为“拥立功臣”,没有丝毫戒备和防范了?

2、从皇四子胤禛离开潜邸时,交给邬思道的钦差“关防大印”到胤禛刚一继承皇位就让张五哥交给邬思道的“金牌令箭”,邬思道在雍正皇帝继承皇位的同时,几乎掌握了大清王朝所有的武装力量。

“金牌令箭”释放出了皇十三子胤祥,让胤祥掌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保证了雍正皇帝继位过程的顺畅;那么,邬思道手中并未起到实际作用的“关防大印”呢?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4)

3、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而且胤祥已经派兵将创春园团团围住,就连皇位继承都能保证顺利进行,雍正皇帝还需要担心在畅春园守灵的安保问题?

本文就依据这三个疑问,对雍正皇帝继位当晚,返回潜邸的真正目的所在,意义详细解析。

01 对隆科多的防范

按照路程和时间计算,返回紫禁城乾清宫取回康熙皇帝传位诏书的隆科多,怎么着也应该比皇十三子胤祥提前返回畅春园,为雍正皇帝合法继位增添一份最有分量的砝码。可是,隆科多反而落在了胤祥的后面,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隆科多虽然被康熙皇帝两份圣旨制约和拉拢,但其在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之间的政治站位和拥立选择,直到压倒性优势出现之前,一直都没有明确表示。这是隆科多“投机取巧”的小聪明,但在当时的复杂环境下,也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性的自保选择。

对于隆科多的“迟到”,雍正皇帝会不留心注意?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5)

在皇四子胤禛奉诏离开潜邸,赶到畅春园之前,胤禛就对邬思道说过:

“门外就是步军衙门的人,说是奉命保护我去畅春园,我怀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

这说明,从之前的交往过程到皇位传承的最后阶段,皇四子胤禛一直到都没有信任过隆科多,一直将隆科多视为“八爷党”成员。

所以,在隆科多选择性站位的表现出现以后,雍正皇帝就更确定了他站位的临时性和随机性。所以,对于隆科多的防范,才是雍正皇帝继位以后首次需要重视的问题。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隆科多担任着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一职,还兼领领侍卫内大臣,是京城防务、皇宫禁卫、外城巡捕五营的绝对领导,在雍正皇帝刚刚继位,还未形成对诸多武装力量的有效管控之前,有着绝对力量和皇十三子胤祥手中的丰台大营兵力对抗。

所以,如果雍正皇帝留在畅春园守灵,一旦隆科多临时变心和皇八子胤禩等人之间再次出现结盟,才是对雍正皇帝皇权和人身安全的绝对有效威胁。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6)

对于雍亲王府已经在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的联合安排下,形成了善扑营、步军衙门、丰台大营、皇宫禁卫、顺天府等五路不相统属人马的共同护卫体系,雍正皇帝早就接到了汇报。这也是雍正皇帝对邬思道“虚假”抱怨胤祥“太过费事”的原因所在。

对于这种部署,邬思道回答道:

“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于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

这就能很好的制约隆科多所能管辖之步军衙门和皇宫禁卫对于雍正皇帝皇权和人身安全的巨大威胁,相互制约、相互监护,才能达到的护卫效果,才是雍正皇帝返回潜邸的真正原因。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那句“乍奉大变,宫中情形不明,略回来住一住”,并不是简单说说,更不是刻意掩饰,而是出于对当前政局环境、武装力量分配和统属详细分析后的理性选择。

02 对“关防大印”的回收

对于邬思道的杀心,在皇四子胤禛向邬思道抛出“先生虽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的关键威胁以后,就已经开始出现。邬思道在无可奈何给出康熙皇帝皇位传承倾向分析以后,也已经开始了逃离的打算。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7)

按照皇四子胤禛离开潜邸时,和邬思道的对话,可以看出对于胤禛随身携带之钦差“关防大印”的重要用处。

邬思道:

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时,还没有您的消息,我就用这颗“关防大印”派人去放了十三爷出来。他有很多故旧部下,一呼百应,让他们前去救你。

注意:此时的胤禛面对邬思道索要“关防大印”的要求,明显迟疑了。

而且,雍正皇帝在接过皇位,被“扶到偏殿暂歇”的时候,让张五哥取出了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让张五哥亲手“交给”邬先生,依计行事。

再回到雍亲王府。

面对手持“金牌令箭”的张五哥,邬思道这样回答:

“苍天啊,终于大功造成了!”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8)

然后才是对张五哥的安排:

“张五哥听令,命你拿这支金牌,急速赶往宗人府,赦出十三爷,叫他立即赶往丰台大营,接管兵权并依计行事。”

注意:在安排张五哥的过程中,邬思道连“金牌令箭”碰都没碰。而且,这次过程中,那颗被邬思道专门要来的“关防大印”,连面都没露。

既然“关防大印”能够释放出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皇帝为何还需要将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

这说明,“关防大印”能够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对于胤禛的保护,单凭这颗“关防大印”也是无法完成的!

就皇十三子胤祥在丰台大营对兵权的接管过程来看,如果没有“金牌令箭”,是根本无法完成的;邬思道口中所说“胤祥能够对故旧部下,一呼百应”的情况真的能够按照计划出现?

恐怕连胤祥也会横死在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的手下。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9)

这说明,邬思道索要“关防大印”的目的根本不在于释放皇十三子胤祥,更不在于解救皇四子胤禛,而在于对自己后路的安排和打算。

皇四子胤禛在将“关防大印”交给邬思道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一层,只是碍于对胤祥的希望寄托和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做出的无奈选择罢了。

等到张五哥将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而且还很安全的消息告知邬思道以后,邬思道知道自己用“关防大印”来躲避层层关卡、官兵追捕之用的打算已经破灭,已经失去意义,所以才开始了对雍正皇帝“鼎力相助”的表演。

那句“苍天啊,终于大功造成了”的感叹之辞,是说给谁听?

说给张五哥背后的雍正皇帝听的。

雍正皇帝命令张五哥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而邬思道则连“金牌令箭”碰都没碰,直接安排了张五哥前往释放皇十三子胤祥。邬思道为何不敢接下“金牌令箭”

这就是通过张五哥,向雍正皇帝表明自己对于“权力”的刻意断绝,打消雍正皇帝对于自己同时拥有“关防大印”“金牌令箭”以后的忌惮。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10)

这都是邬思道在自己计划失败以后的必然表现和自保需要。

可是,邬思道这“一言一行”反倒有了欲盖弥彰的反作用,让雍正皇帝对邬思道的忌惮和怀疑更深,也是雍正皇帝对邬思道杀心更重的原因所在。

雍正皇帝返回潜邸,有对邬思道的杀心,更有对邬思道的不舍,这都取决于邬思道的选择和说辞。

但,不管邬思道如何选择,如何打动雍正皇帝,只要邬思道手中还留着“关防大印”,雍正皇帝再想找到邬思道、除掉邬思道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降低,这对于雍正皇帝需要掌握邬思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预设目标是严重违背的。

所以,雍正皇帝必须亲自要回这颗“关防大印”,才能放心的放走邬思道。

03 引兵回府,保护对自己能够起到制约的“家人”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如果张廷玉能够坚定站位,不惧隆科多手握重兵的威胁,或许还能对隆科多起到一定制约,再加上胤祥对于畅春园的有效护卫,雍正皇帝所能受到的威胁和挑战,或许还能控制。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11)

但,就算如此,雍正皇帝也不是万无一失的,他还是有着被对手制约的可能,这份制约就来自于雍亲王府中,雍正皇帝的妻儿。

就算是妻妾不足为虑,当时已经45岁的雍正皇帝不会不考虑到自己儿子的安危,这关乎皇位传承,更关乎皇权稳固,甚至直接关系到雍正皇帝还能不能继续坐在龙椅之上。

也就是说,此时的雍亲王府是雍正皇帝必须着重保护的对象。

如果,雍正皇帝独自呆在畅春园,让下令派重兵守卫雍亲王府,就会落入类似胤禵“名正言顺,他怕什么变故”一样的诟病和舆论压力之中。既然名正言顺、合法合情的承继皇位,为何会担心自己的家眷会遭遇不测?

如果,雍正皇帝自己返回潜邸,那么对于雍亲王府在郑重其事、再费事的武装力量护卫安排也不足为过,也不会授人以柄,毕竟在畅春园内已经发生了不和谐、不愉快。

雍正王朝邬思道与雍正告别 雍正王朝雍正继位(12)

就像雍正皇帝,返回潜邸刚见到邬思道时候,明显的神情放松时,说道:

“今晚这一见十分难得呀,只在家里住一宿,过了明天就又是个忙法了!”

过了今晚,雍正皇帝的家眷就会和自己一起进入宫中,为康熙皇帝守灵哭丧,以后也就会搬进宫中,就再也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安危。所以,今晚“很难得”、“很关键”

对于雍正皇帝而言,或许直到将传位密诏封进密匣,晋封皇四子弘历为监国的时候,才是可以真正放心、真正放下所有防备的时候吧!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