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学弟学妹问:我该不该听写 TED 来锻炼呀?我多买几套雅思真题能提高么?
对于要去应试的同学,我强烈推荐你去做题为主,毕竟题目圈定了范围,投入产出会比较高。
而若是想认认真真提高听力,并且已经投入了不少,但感觉自己收效甚微的,或许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到大家。
首先,收效甚微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
1. 听的不够多。每天投入15分钟肯定不算多,建议大家无论是什么水平,为了保持好感觉,一天满打满算的听力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
2. 光做到听2小时了还不够,重要在“每天”听,日积月累的道理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很少人能一如既往贯彻下去。
于是到底要如何改进呢?
把以上两个原因变成否定意义,即:每天听至少2小时。
然而现实肯定不允许我们专门抽出时间来连续不断听2小时,所以抓住碎片化时间很重要。
无论是短时间还是长期要提高英语听力,把自己浸泡在英语听力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内很多同学的障碍就是暴露在英文的机会仍然不多,英文只在上课和考试的时候用,这就导致了大家英语听力始终养成不了自己的习惯和方法。
对此请大家牢记“把自己活变成英国人or美国人”,听 TED 严肃演讲、听 WSJ 的国际新闻、看卡伦秀、看老友记、上 Coursera 公开课,只有这样才能从点点滴滴掌握英文的奥秘。
无论你现在水平如何,从点点滴滴要求自己都是最明智的做法!
大家可能会问:
如果我学英语只是去留学,对我来说是不是“把自己活成书呆子型学霸”就够了呢?
如果我只是想学着玩,多交几个外国朋友,是不是“把自己活成能和外国人正常沟通的国际友人”就够了呢?
如果我只是想考过六级拿高分,那我是不是“把自己活成六级复读机”就可以了呢?
这样的思维是典型的片面思维。
大家回忆下身边一说英文就很自信的同学,他们有哪些是只听四六级,只看权利的游戏,只听TED其他节目都不听的呢?为什么他们听力好,因为他们明白越往高阶走,应试训练下的听力就越不起作用。
“衬衫的价格是9磅15便士”你梦话都有可能说出来,但真的去国外买t-shirt,店员说我们的t-shirt有the loom valueweight t-shirt, long-sleeve t-shirt, unisex t-shirt…..你要哪一件,你分辨得出么?
或者是介绍你穿的t恤, 你穿的是 polo-shirts,能立马就反应得到这个词么?或者参加外国同学的 party,开口就是 'I feel so delighted with Sally' s invitation which has greatly mitigated the gap between me as a Chinese and you guys here' 这么一句从句 academic 词汇的话么?
以上反面教材同样来自我本人。我曾经长期“自大”地认为,学术英语才是英语界最尊贵的语言,学会了以后,长篇 reading 都能读懂,什么日常交流岂不是小菜一碟?直到在剑桥读书期间,看到美国室友听完我2个 'which' 后小眼珠子转了一圈,随后勉强挤出一个“yes….”的假笑时,才明白自己以为高级的学术英语其实很难应用在日常交流上。
而每当美国室友和她闺蜜聊天得正火热时,我也总感觉似乎每个单词我都会懂,但她讲完我就没什么印象了。归根到底,还是接触的领域长期太单一,以至于忽略了日常的理解。
既然这回的主题是提高听力,为什么我在这里强调了表达方式多样性的重要程度呢?因为这样才能使英语听力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能坚持下去的事。
不仅仅是因为材料越丰富大脑就会觉得越有趣,就如学习专业课一样,长期专注在一门上,大脑容易感觉疲倦,效率越来越低。自己在听力提高上获得的奖励越来越少,最后很多计划就都不能坚持下去了。我认认真真反思了下自己缩小听力材料范围的每日训练实施情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经历层出不穷,也是很有遗憾的一件事。
回顾一下,想要提高听力的前提是务必做到以下两点:
1. 每天听至少2小时。
2. 材料涉及范围涵盖:学术、新闻时事、文化(美剧、脱口秀等)、应试。
OK,既然我们知道了要多角度地吸收听力材料,那么具体怎么实施呢?
具体怎么练呢?
网上有上千种方法,基本分以下几大类
1)通过纠正发音来提高听力:你听不懂是因为你说不出,你说得出就一定听得懂。
如果这说得通的话,那阿三岂不是全是聋子了。我们很多老一辈普通话都说不准,但不妨碍他们听懂别人的标准普通话。知道正确的发音对提高听力是有好处,但还不是最根本的因素。
2)通过听写,这是听力界最典型的方法,也许很效,好处是会潜移默化去关注弱读和猜出听不懂的单词的拼写,这样就能听懂整句话,但这种方法太反人性了,要听一句写一句,听不出来还要反复听,太磨人了,非常枯燥,能够坚持下去都是人中之龙,需要花费极大的苦工。我也尝试过,但我承认没这个毅力。
这几年为了积累一些口语素材我一直在听一些材料,本意倒不是为了练听力,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听力顺带挺高了,至少我现在看英语新闻是没问题的。我也把这个方法推荐给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反馈说按照这个方法三个月后听英语电话会议是没什么问题了。
和以上方法2猜词的理念不同的时候,我认为一切听力问题都是词汇问题,之所以听不懂是因为词汇不够熟悉。
我的方法就是用主动熟悉来应付被动反应,这是符合人类从小学习母语的认知顺序的。
大家知道成年的母语人士是不存在什么听力问题的,只有小孩有,小孩听不懂也不是什么听力问题,而是因为他不熟悉这些表达,等他慢慢长大熟悉了成年才会用的词汇了,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他也不用去猜了,一听就懂。
粤语中说时间有「12点3个字」的说法,后天学粤语的人第一次听到也会一愣一愣的,哪怕他听力再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如果他们提前在别的某个地方听到过,那一听就明白是「12点15分」的意思,猜都不用猜。
同样在英语里,我们只知道so far这个表达,但是老外也会经常用thus far, up to date代替,如果说得很弱的时候,我们却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表达,一时是反应不过来的,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听力问题。
我的方法是反复刷美剧 泛听《空中英语教室》来熟悉老外常用表达,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
国内所谓的三流名师喜欢推荐 VOA/BBC等新闻听力、名人演讲等作为练习听力的材料,但这些材料说的都不是人话,和平时老外说话的表达和语气差很远,而且这些材料本身又不是很有趣,听着想睡觉,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接近老外日常表达的材料,比如美剧。论难度,美剧又要比电影容易多了。
反复刷美剧
选一部美剧,按照正常的方式全部看完。然后从头到尾一集一集反复刷。把美剧下载下来,转化成mp3放在手机里,上下班路上听,回家也打开电视反复看这一集,并不需要认真看,只需要漫不经心当做背景音乐听就好了,没听懂的地方赶快看一眼字幕是什么。这里看字幕是重点,而且是要有意识去看字幕,这样才能保证你知道你听的内容是什么。
听一两个星期,应该至少都可以刷上20遍了(每天上下班共2次 电视2次),次数不是重点,重点是听出来每一句说的什么(可以看字幕),最佳状态是说上一句你能马上知道下一句是什么。最后把台词全部打印出来,一句话一句话看,不懂意思的赶快去查,查完之后再刷几个几遍巩固一下就可以看下一集了。
这样的好处是获取的信息是非常大的,其实每一集里涉及的日常口语表达是非常多的,你听熟悉之后,下次遇到真人老外说一样的话,哪怕说得再轻描淡写,你也能立即反应过来,马上能想起来自己原来在哪里听过,那种惊喜感是无比巨大的。
用美剧作为练习材料还有一个好处是有剧情有感情,不枯燥,容易坚持下来。
我听的是《纸牌屋》,贴近工作使用场景。大家也可以听其他的,但题材尽量不要太魔幻了。
但大家注意的是,精听美剧不能保证你能听懂其他美剧,因为每部的题材不一样。我曾经以为这种刷美剧的方法不能提高听力,但从用过这种方法的朋友反馈来看,从美剧里熟悉的英语很容易在日常对话中找到影子,所以能极大帮助听懂日常对话和电话会议。
泛听《空中英语教室》
《空中英语教室》台湾的一档纯英语脱口秀节目,有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非常非常容易听懂,真的能够做到无障碍当母语一样听,每天都有更新,一集20分钟,大家可以把MP3下载下来,睡觉前听一听就好了。这么容易的材料,就不要去看文本了,如果还是听不懂,多听几次就好了。
泛听这档节目的好处是不断有新鲜的材料刺激你的听觉神经,始终保持敏锐度,用于弥补反复听一集美剧带来的迟钝感。
还可以多看看没有字幕的英语原版动画片。
英语卡通电影比较难,但英语动画片却很容易,也许是因为卡通电影的受众还包括成年人,所以不能太弱智,而动画片主要针对小孩子,词汇不能太难。带娃的宝妈可以带着小孩一起看,让小孩从小就看着原版的动画片长大,自己也同时也练习了听力。
强烈推荐下面三部动画片,都是连续剧,有很多集,非常适合长期泛听,在Youtube上可以直接在线看。
Peppa Pig 小猪佩奇(英)
PJ Masks 蒙面睡衣侠 (美)
Dinosaur Train 恐龙列车(美)
听完还得可以用练习口语来倒逼自己的听力,毕竟口语好的人听力肯定不会差。
最后,贵在坚持非常重要!第一周的每一天都可能会感觉很难熬,这时我一般会想:听力提高是一座山峰,如果现在感觉筋疲力尽,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学,每一步前进都是一个积极的反馈。
总结重点:
1. 学习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每天至少2小时
3. 学术 文化 新闻 应试材料轮着来
4. 务必务必务必减少自己的刺激阈值
5. 碎片时间是保证自己至少不进不退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