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赵普任宰相的时候,有一次赵普和宋太宗闲聊,宋太宗就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然后又接着说: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今后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就出自这个故事。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论语》是一部治国良策。但是如果一部《论语》,就不一定能起到同样的效果了,这也就是孔子仕途不得志,有才难以施展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半部论语能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1)

只能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不能说一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外王内圣,《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可修身,如果读了《论语》后,只知道照搬照抄,那绝对是错误的。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就变成了书呆子不能灵活运用,纸上谈兵。

赵普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指《论语》其治世的部分,用词很准确。因为读书归读书,但最终还是要吸收为己用,去使用,并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即便再好的知识与理论,都有不适用于你或者不适用于实际情况的一些内容。这也就是赵普两朝为宰相,甚至是被政敌认可的原因。其实这点孔子也是了解这一点的,不过要完全放下,毕竟身在此山中。

孔子东游,到一地腹饥,对颜回说:“前有饭馆,去讨点饭来!”颜回到饭馆,说来意。饭馆主人说:“可以啊,不过我有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识,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识乱棍打出。”说罢拿起笔写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颜回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道:“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中国革命也是这个历程,马列主义在苏联的成功,但是到中国不是理论结合实际,走中国特色的道路,恐怕中华民族还在黑暗中摸索。中国革命的成功不恰恰是半部马列主义的得天下治天下吗!

所以说用一部《论语》治天下,那可能是糟糕的;而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实践证明则正好合适。学习运用任何理论和知识,首先是为了运用,只有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才会知道哪些需要汲取,哪些需要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