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1)

原创作者:邓 仲

·高明场确实“高明”

·高明得名 遵天道慕名人

·高明布局 依秀山傍绿水

·人杰地灵 蕴文人出富贾

高明场是过去四川省简阳县贾家区的一个乡级小场。然而,场虽小,却有許多“高明”的地方。

高明场确实“高明”

高明建场175年以来,“高明”二字一直沿用至今。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地方都改成了红色革命的名字,如:贾家区叫前卫区、武庙公社叫永红、坛罐公社叫卫国、海螺公社叫卫东等等 ,唯独高明公社还是叫高明。如今高明乡与五指乡合并为镇,仍然叫“高明镇”。

高明得名 遵天道慕名人

高明场为什么叫高明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几十年来问了不少的老人、学者、领导、朋友,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近来,通过查阅《巫氏族谱》,才弄清了高明建场命名的来龙去脉。

高明场为什么叫“高明”?据高明《巫氏族谱》记载,巫氏入川第三代祖为巫峻峰,字高明,号文英。生于清朝乾隆癸未年(公元1763年)九月初五,功名为政厅九品(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在简阳河西高明桅杆村安家,置业二千余亩。

巫高明有二子:长子镇乾,(供职于国子监);次子镇川(千总,官阶六品)。

高明末建场之前,归安明保,在简州之西。清朝设简阳为州,属成都府。以沱江为界,分东、西二乡,河东名“仁善”、河西为“义和”,下辖保甲。

道光乙巳(1845年)九月二十三日,巫俊峰去世,享年八十三岁高龄。巫高明次子镇川(人称巫千爷),属清道光年间千总。属正六品,掌管提督绿营(汉兵),为一省的最高武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根据清制,父、母丧期,在官者必须请假回原籍守孝三年。

这时,巫千爷已年过六旬,想为家乡父老做些好事,遂主持建场。

巫千爷带头捐款,并号召乡绅富贾、四周乡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经过一番辛勤付出,两年后场建好了。

场建好后,取什么名字好呢?

场镇改名定字,或图永久,或讨吉祥。“场”名必须引经据典,使人顾名思义。经文人雅士推敲,大家一致认为用巫峻峰的字高明,比原地名安明更好。

“高明”二字符合天道。因为高明二字出自《中庸·第二十六章“言天道”》:“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加之人们倾慕巫千爷的为人,敬慕他的功名,遂以其父巫高明的字为场名。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高明场诞生了。

“高明场”东界坛罐,南接玉成,西与五指、武庙为邻,北连贾家镇,距简城58华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辖十三甲。

高明建场后,赶场期定为农历的二、五、八日。

高明布局 依秀山傍绿水

巫千爷是见过世面的人,对高明场的选址布局自然是相当的考究。场址坐北朝南 ,场后一座高高的山,叫“高明顶”;左边桐梓坡、右边月亮山;远处向五指山,近处朝白鹤嘴;场的前面一条碧绿蜿蜒的小河流淌而过,流经高明场外有一个深深的水沱叫“万瞎子岩”(传说有一位姓万的瞎子老人在河边的岩里边住过),清幽神秘,深不见底。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2)

▲高明场复原图(刘志飞绘)

高明场往贾家方向两华里处,就是巫家的“桅杆大瓦房”,屋后有一大石状如犀牛, 高明场右则有一半月石,形如半月高照,犀牛石与其相距一里,且遥遥相望,人们形象地呼之为“犀牛望月”。传说,每当农历八月十五夜深人静时,人们站在“半月石”旁,能听到从犀牛石山坡上流下来的叮叮!咚咚!泉水声。高明场与巫家长沟老屋相距两里,与柏林湾巫家桅杆房子相距一里半,形成犄角之势。

高明顶上设有“烽火楼”。烽火楼旁有一口大鈡叫“太平鈡”,如遇火灾盗情,举火鸣鈡,视听清晰;登高一呼,四山响应!

高明场往贾家方向两华里,巫家桅杆大瓦房右侧最高处(现防雹站),为群众集会的场所,长年竖有灯杆,每天晚上挂灯记号,照亮路人,有高高照明之意,名曰“灯杆山”。

高明场的主建筑是“关帝庙”。从高明街上,迈上四、五级石梯子,便是关帝庙的大门,穿过长长的走廊,是一个高大的木质戏台,挑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戏台两边的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一曲阳春唤醒千秋梦;下联是:两样面容演尽忠奸情。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3)

走过宽阔的大坝,再爬上十来级石梯便是“三圣殿”,大殿上方挂着一个“三生三秋”的横扁,主殿两边挂着楹联,上联是:三人三姓三兄弟;下联是:一君一臣一圣人。主殿中间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庄严肃穆。整座关帝庙高大、威严、气派。1949年后,关帝庙便办成了“高明小学”。

关帝庙大门外右手边建有一个“太平缸”,一丈二见方,深一丈有余,里面灌满了水,为“高明场”的消防大缸。每年观音生日,便有善男信女,将鱼鳅黄鳝、乌龟团鱼等放生于此。老百姓叫太平缸为“放生池”。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4)

▲老高明场复原图(曾承举画)

高明场的街头,是一个宽大的坝子,是老百姓赶场、集会的好地方。坝子边有一棵高大的黄桷树,树形奇特,悬根露爪, 树枝交织 ,枝叶繁茂 ,树干之粗要四五个人才能围上。夏天,树叶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树枝封得严严实实,可以为人遮阳避雨,这株黄桷树被誉为高明场的“风水树”。

在高明场街头,有一根约两丈高的“灯杆”,有专人添油点灯,一年四季为路人照明。有一叫邱云三的孤寡老人,每晚他都要手提马灯,敲着铜锣,一边打更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邱云三数十年如一日地夜夜行走于高明街上,以香计时,为街上的人们打更报时,起到了“一报时,二安保,三防火”的作用。

人杰地灵 蕴文人出富贾

诗书传家是高明场又一“高明”之处。

民国期间, 在贾家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贾家的凳子(邓家)坐不得,海螺的烟子(鄢家)湫不得,高明的炉子(卢家)倒不得!当时,贾家的邓家,海螺的鄢家,高明的卢家都是名门望族,在一方有权有势,颇有影响,是一般人不敢招惹的。

卢家在高明有怎样的影响呢?

据高明卢氏族谱记载:祖德优厚,世代和睦。书礼传家,辈辈联科。卢家先祖卢招用系清初翰林,官至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长)。民国年间,高明场第二任保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就是当地的名人卢士宾。他认为关帝庙风水很好,就一脉下来,在关帝庙的下面修了一幢“卢氏公馆”。公馆有烽火墙,大红门,宽十多米,进深达二三十米,在当时是高明场最气派的房子。后来,那里被作为公社的办公场地。

在高明往武庙方向一华里左右,有一个卢家大堰,水面十亩有余,夏天荷花盛开,清波粼粼,成群的鹅儿鸭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在堰塘边有一个“卢家花园”。卢家花园是一个四合院的草舍,迈进柴门,翠竹成荫,各种各样花儿十分漂亮:有红的、有黄的、有蓝的、有紫的......狗尾巴草随风揺曳,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花园的右边有一株高三四米的栀子树,开满白色的栀子花,发出沁人的馨香。

卢家花园主人是卢子昌、卢子茂、卢子贵等几弟兄,多是有文化的人,其中卢子贵影响最大。

卢子贵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1951年考取了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和西南革命大学。曾任四川省广电厅厅长、党组书记,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委员会主席。

著有《卢子贵散文选》、《走马吟》、《过海穿洋记》等。

散文:《会考》、《梧桐树下的脚迹》和《白水秀色》被拍摄成电视散文,在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播出,均获得四川省政府颁发的电视文艺一等奖。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5)

▲卢子贵是高明最有影响的文人

高明的唐家桥,有一文人雅士叫唐福尚,他饱读诗书,精通易经八卦,地理风水。他告诉后人:一个家族,不要忘了忠孝礼仪,不要忘了诗书传家。他的后人唐心如,家有土地100多亩,是高明颇有影响的乡绅。为了让后辈有学习机会,他在唐家大房子旁新建了一所私塾,大门挂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并请私塾老师来授课,除唐家子女外,还有两户有见识的农民,把自己的孩子也送来读书。解放初,唐家出了两位大学生(唐兰英、唐慧芬)、一位师范生(唐秀英 )、 一位高中生(唐志勋),初中生不计其数。那两位农民的孩子也很有出息:陈家其后来成了贾家区的副区长,姓戢的农民孩子当上了五龙乡的书记。

高明的杨家也很了得。杨家是中国一大家族,杨家历代名人辈出。

据高明《杨氏族谱》记载:杨氏入川始祖——杨愈发葬于简阳县、贾家区、五指乡(现并入高明镇)五指村、二组杨家坟山。“耕读传家”是高明杨家的古训。高明杨氏子孙众多,“杨家大瓦房”在高明乡就有四座,座座富丽堂皇,雄伟气派,足见当时杨家是多么富有。

高明还有许多有影响的家族:白鹤嘴的“李家”、来龙场的“陈家”、倒石桥的“刘家”、肖家湾的“肖家”、高明场的“宋家”等等。

在高明场“诗书传家,尊师重教。”的美德一直传承下来。

我在高明读书的时侯,高明小学的教学质量、升学率在全县都名列前茅:当时全县、贾家区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平均在10%左右。高明小学1963级升学率达到了33%;64级升学率达到了38%;65级33名学生参考,考上了17人,升学率竟达到了百分之51.5%,连续三年获贾家区第一名,超过了全县有名的贾家镇小学。

后来高明办起了初中,升学率常年名列贾家学区居前茅。

高明建场后,私塾不断,于1917年开办官学,辈辈代代尊师重教,做到了“诗书传家”:

私塾老师巫有余每当春节,他都要在高明场大黄角树下写对联,传承中国文化,他教育子女:“富不丢猪,穷不丢书!”他的儿子巫立勋(黄永盛)成了身家过亿的知名企业家。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6)

▲高明场老街、新街交汇的街口(朱华成拍)。

朱正江老先生从小聪明勤奋的,在“金堂县川剧团”当过司鼓,对打川剧围鼓很有造诣,他还是贾家一带有名的堪舆大师。也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他的大儿子朱华彬曾是火车司机,二儿子朱华成曾任高明中小学校长。

由于高明有诗书传家,继承弘扬优秀文化的风气,故人才辈出,除曾任西藏部队团政委、简阳市人大主任,现任简阳市老年协会党建指导员的李书超外,影响较大的还有:

邓 登(邓睿明):1948年成都浙容中学高中毕业,曾任高明小学等多所学校校长(简阳知名校长);

唐兰英:50年代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知名儿科专家;

唐会芬:50年代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知名教育家;

巫立贵:50年代毕业于南充石油学院,曾任大庆油田办公室主任、胜利油田钻井总公司总公司总经理 ;

陈家齐:曾任贾家区副区长;

贾良华:曾任高明公社党委书记、贾家区副区长;

卢志成:曾任柏林公社党委书记、贾家区副区长;

宋国安:曾任高明小学、初中校长。

巫克明:60年代毕业于四川农学院,曾任四川省冕宁县畜牧局局长、农机局局长、现任成都乾坤动物药业公司董事长 ;

卢汝正:60年代重庆大学毕业,曾任简阳市农机局局长;

巫成章:60年代西华大学毕业,曾任简阳机械厂总工程师、副厂长;

都国培:70年代重庆师范大学毕业,曾任贾家中学书记、校长;

巫树昌:80年代西南师范大学毕业,曾任简阳师范校书记、校长;

曾 良:80年代毕业于内江师院,后任该院教授、副院长;

李相贵:80年代毕业于内江师院,曾任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长、锦江区常委、统战部长。

卢 俊:80年代大学毕业,曾任西昌市农商行行长。

巫云龙:80年代四川大学毕业,学者、现任佛山市教育局教研部主任。

巫 敏:80年代末四川大学毕业,曾任武侯区委书记,现任成都市人大副主任;

高明有影响、有建树的人才还很多很多............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7)

▲高明场热闹的赶场天(朱华成拍)

“高明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祖辈生活在贾家区五指乡邓家老瓦房 ,而母亲的老家在高明,父亲在解放初期任过高明小学校长,父母亲在高明学校教书多年;我读小学在高明,当知青也在高明;高明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我对高明也很有感情。因此高明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从我参加工作离开高明算起,已有四十多年。虽然回去的次数不多,但在梦中还时时回到那里,我觉得高明场确实“高明”。高明于我,已是一种浓浓的乡愁。诗人说:

乡愁是一碗水

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

乡愁是一生情

离开故土的高明人在问,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解不开的对故乡的那份眷恋

乡愁是抹不掉的对故乡的那份惆怅

乡愁是化不了的对故乡的那份浓情

乡愁是挥不去的对故乡的那份怀想

......

后记:

一次聚会,高明的巫玉昌先生跟我说:邓老师,你写了“金家店”,为什么不写一下我们高明呢?高明是你的第二故乡得嘛!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巫龙珍老师为我提供了珍贵的《巫氏族谱》、卢荣超先生提供了《卢氏族谱》、杨华英女士提供了《杨氏族谱》;宋国安老校长,画了“高明老地图”,并回忆了许多高明往事 ;朱华成先生拍摄了高明的照片,曾成举先生、刘志飞先生绘制的《高明场复原图》。在此,对以上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简介:

高明中心在哪里(高明场真高明)(8)

▲作者近照

广阔天地炼过红心,

三尺讲台献过青春,

行政岗位当过公仆,

山山水水摄影旅行。

推荐人:成都市老年人协会摄影专委会 刘声秋

(图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