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博大

历史上中华文化中的茶与禅与悟道纠扯在一起,赋予了茶很多禅理、哲思的趣事。比如比较有名的,“杯茶禅理”,说有一位在学者来向南隐禅师问禅,请教什么是禅?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未发觉似的继续往杯子里注水。这时,学者捉急了,望着茶水溢出的满桌都是,急忙着就去拭水,同时对禅师说呀:“大师,杯子已经满了,满的都溢出来了,您怎么还在倒啊?”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1)


南隐禅师停下来了。微笑着说,“你就像这杯子,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禅不执着拘于成见,放空自己,随缘随性。而这位南隐禅师善于比喻了,把茶与禅紧密结合起来,传为美谈。

再有茶与道,形成茶道,以茶喻人,人生如茶,三口为品,品茶论道,修身养性,赋予了茶一种人生的境界。在品茶中观茶、泡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悟得人生甘甜苦乐,起落沉浮间的道理,品茶悟得人生真谛。足见,茶文化的底蕴博大了。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2)


由“荼”字到“茶”字的演变

当然,深厚博大的茶文化非一日一时而形成,据说是源远流长,有人甚至说可以追溯到上古。但是,关于茶这个字,唐朝以前的文献至今未发现有记载。而是有另外一个字演变而来的,这个字就是“荼”。

“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而解之。”——《神农本草经》

这里的“荼”是“茶”的意思,据说,在陆羽把“荼”减去一笔而成“茶”字,也就是在陆羽《茶经》出现之前,是没有关于“茶”这个字的记载的。这个不是我说的,是有学者研究的,说是,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3)

这说法确实是有那回事呢,貌似唐朝以前的汉朝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及先秦以前等的古籍里确实没有这个“茶”字。反正仔细回顾下,我是想不起来我读过的先秦及汉朝这些唐朝以前古书籍里哪有“茶”这个字,有茶这个实质的东西及活动,早期叫“荼”,而后发展演化成了“茶”。

比如,东汉华佗在《华佗食论》记录:“苦荼久食,益意思。”明显用的是“荼”。这里荼(读音tu,二声)就是有茶叶的意思; 《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荼”(读音也是tu二声)是指苦菜,也有茶的意思。

《荀子·大略》中有,“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此处,荼(读音shu,一声)指古代朝会时所执玉板的意思。

关于“荼”这个字的很多,此不多举例。但是就是没有关于“茶”这个字的。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4)


《神农本草经》并非真的是上古神农所作,神农,神话的成分大的很,被描写成肚子透明的神,这是不合实际的。其成书有说可以追溯到汉代,非成于哪一人所作。神农本草经里的“荼”本意是一种“苦菜”的意思。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言外之意就是“荼”是一种能解百毒的药了。细究的话,这话就有点虚头了,夸口了,解百毒的荼与包治百病的药莫非不是夸口否?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茶最早确实以药用性而来用的。解毒药,体内有毒素的多喝茶呀,好的排毒“药”。hh

茶成为一种高雅的茶艺茶道的文化,更多还应该是在唐朝,陆羽《茶经》足以说明之。当然,陆羽著《茶经》当也是在前人不断的实践发展的基础上而来的,陆羽是成了集大成者,让本来有荼毒之意思的“荼”改成了“茶”,从此茶就没有了荼的多种意思,仅仅是指高雅的茶艺这么一事了,然后再经过众多的文人墨客的渐渐的发展,就有了越来越完备成形的茶艺、茶道、茶礼、茶文化了,越来越繁盛了。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杯》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琴茶》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幽居初夏》。

这些带茶字的诗词多是唐宋的,可见茶文化在唐宋发展的当是挺繁盛的。 当然,元明清的也有,但元朝之后,茶更多就不仅仅只是高雅之士的品茗的茶了。这点在下面说到。

在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中,更让茶文化丰富的应该是融入些佛、道、禅的文化,茶文化也就更赋予深味了,而这其中对茶,影响较大的就是禅、佛文化,什么禅茶一味,谈禅论道,品茗悟道,以茶谈禅,杯茶禅理等。茶成了洒脱高人的一种乐趣了,以致于后来更有,“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之说辞,把茶拔高到了无与伦比的高人才享配有的境界了。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5)


茶成为了生活必需品、风俗礼节等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到了元明清,关于茶的诗词与唐宋的就有些别样了,表现在,尤其元朝之后,茶就不仅仅只是高雅之士的品茗的茶了。更有不可或少的生活日用品的意思了。如,有名的那句,茶米油盐酱醋茶。

这句话据说最早出自南宋末年的吴自牧《梦粱录·鲞铺》:“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元杂剧《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前几句亦有,“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晨起来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6)


这里“茶”成了日常的生活必须品,居家过日子的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这里的茶显然不在是有那么高雅的生活享受品了,而更多是成了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艰辛奔波的七件事。更有生活累赘的感觉了。

茶发展成这样的,我觉得多少当是受蒙古族文化的影响,蒙古人的奶茶那是生活必需品。上有所好,下必逢之这是帝王集权社会的普遍形态。再个,文化只是政治经济的反映,蒙元统治者们的意志必然强有力的影响各层人们的生活,一如,清朝改服易发,强制汉人改俗,这都是有统治的需要的意思。自南宋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不断的与汉族文化碰撞,尤其元朝建立后,元代统治者根据自己的风俗习惯强制压制汉族风俗以为凸显自己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必然也会极力推广自己民族文化的习惯。于是,作生活必需品的奶茶,随着元朝统治者的影响也就进入了普通民众的视野成了生活必需品。当然,茶米油盐酱醋茶,这时的茶多了些俗气的烟火味。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7)


茶文化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由最初的,神农尝百草,当解毒药而用,到后来的茶道、茶艺,再有后来的日常生活饮品饮料,更有茶是一种敬客待客礼节文化,品茶有道,敬茶有礼,茶七酒满,等等,早已发展成民族性的风俗,地域性的文化。红楼梦中,王熙凤向林黛玉开的句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这反应的就是“以茶论婚”的习俗。更有茶作聘礼。俗称茶礼,“茶银”,比如孔尚任《桃花扇•媚座》中有 “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

茶在古代不断的发展中俨然成了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礼节风俗。茶文化内涵不断的丰富博大起来。

当今社会,茶不但有高雅的茶道茶艺,而且,茶更多也成了一种饮料,绿茶、红茶、凉茶茉莉花茶、奶茶等。雅俗兼有。

茶名称的演变历史(浅聊茶字的演变及茶文化)(8)

综上,总之,中华文化很讲究道,从最初的神农用以解毒之用,到发展成风俗礼仪、饮品、茶礼、茶艺等,尤其茶上升到道,品茶悟道,茶在我们古代已经发展成了综合性的文化现象,蔚为大观。饮茶的茶文化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而从“茶”这个字自始于唐代始由“荼”变化而来之后,这一演变,赋予了茶文化更深的底蕴,茶上升到了茶道,一门特别的文化形态。茶者,仅从字形拆字上看,“艹”、“人”“木”,人在草木中,就赋予了茶一种绿色的清新的生活的形象。绿色环保的生存之道。多喝点茶总比烂饮酒要好呀。最后以唐代茶者刘贞亮的诗词作结束语吧:“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饮茶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