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民族那份带血的记忆(讴歌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1)

郭雪波,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狼孩》《银狐》等,中短篇集十余部。根据其小说《沙狐》改编的广播剧获“五个一工程”奖,《银狐》《狼孩》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三年前的那个冬天,郭雪波迎着寒风,走在苍凉的草原上瑟瑟发抖,此行他要去寻访一位收养孤儿的老母亲。“我走在那片土地上,思考历史,思考文学,思考如何描述那些收养孤儿的草原母亲,内心深处久久不能平静。”谈到《摇篮旁的额吉》的创作过程,郭雪波感慨地说,“生活是小说的源泉,生活中美好的有光泽的故事,更应该是小说的源泉。”

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作协承办的郭雪波《摇篮旁的额吉》研讨会,9月2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研讨会由《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主持。

我们民族那份带血的记忆(讴歌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2)

长篇小说《摇篮旁的额吉》以“人民楷模”草原额吉都贵玛等英雄母亲的感人事迹为基本素材和核心故事,描绘了当年草原展开伟大的母爱胸怀,在20世纪接受“三千孤儿入内蒙古”,在困难环境中抚养“国家孩子”茁壮成长的故事,讴歌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彰显人性中爱的伟大与真善美。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评价说:“《摇篮旁的额吉》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伟大的母爱,浓郁的自然之爱,细密的故事性,在各种关系中展开的探索非常有新意,甚至对草原史诗书写都有突出的新贡献。”

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说:“郭雪波多年来始终怀着对文学执着深挚的热爱,走过了艰辛、漫长、探索、深思的创作道路。这部作品聚焦草原母亲额吉,生动展现了以都贵玛为代表的‘额吉’(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大爱。”

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这部作品是作者长期深入生活的创作成果,浸透了郭雪波的生命体验和文化积累,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博大胸怀”。

我们民族那份带血的记忆(讴歌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3)

图为研讨会现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摄

责任编辑:周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