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1)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1950年,出现了这样一部电影,

刚上映时轰动全国,

被评为年度十佳影片。

仅半年后却被禁播,

直到60多年后才可供研究使用。

看过它的人曾说:“这部电影,

是可以媲美《辛德勒名单》的片子,

在当时估计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2)

让人好奇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被禁?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它的主人公,

竟是一位被记载进正史的,

中华五千年来唯一一位乞丐!

这部影片,叫做《武训传》

主人公,便是这位千古奇丐:武训。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3)

武训原本没有名字,他出生于1838年,

虽是个儿子,

却并没给这个贫瘠的家带来多少欢乐。

家里太穷了,父亲也没文化,

连个名字都“取不起”,

由于排行老七,人们便叫他武七。

武七的童年,是在一连串的噩耗,

和凄苦的日子里,生生熬过来的。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4)

8岁,山东闹起了大饥荒,

父亲就在那一年饿死,

这无疑使这个贫苦不堪的家,

愈加雪上加霜。

10岁,带着武七讨饭的母亲,

死在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从此,武七无爹无娘,无依无靠,

天大地大,再没有家。

好在武七挣扎着活了下来,

虽然贫困潦倒,

但有个美好的读书梦,

一直深藏在武七的心里。

有一次,

他拿着自己攒了很久的碎银子,

兴高采烈的来到学堂对先生说:

“我也要念书。”

不料,因自己满身的补丁,

遭到好一通破口大骂:

“滚!要饭的也配念书!

还不快滚开,你想偷东西吗?”

吓得武七摔倒在地。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5)

从此,读书就像遥不可及的星星,

武七无论怎么努力,

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去给地主当长工,勤勤恳恳什么脏活都干,

可因为不识字,地主伪造账本,

将他三年的工钱全部克扣,

武七说:“一个人做事情,总要凭良心。”

地主竟将他绑在房梁上毒打了一顿。

遭到欺凌的武七气息奄奄,

在一个破庙里蜷缩了三天三夜。

三天后,他想明白了穷的根源,

自己备受欺凌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可这天底下,

尚有千千万万和他一样读不起书的穷人,

难道就注定要永无出头之路?!

身份最卑贱的他,

就在那时立下了最伟大的宏愿:

修义学,

让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够不花钱读书,

让他们拥有知识,

找到改变命运的道路!

武七走出了破庙,他变得疯癫起来,

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嘴里嘟嘟囔囔隔不停,好像是什么: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

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众人听了哄笑不已,

武七啊,准是受太大刺激疯了,

办义学?扯淡么,

老百姓饭也吃不饱的年代,

你一个乞丐要办义学,简直是天方夜谭!

人们骂他、笑他,

武七不以为意,他轻轻对自己说:

“这天下的事,都是人干出来的。”

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的封建年代,

武七把头发剪了,

他捧着卖头发的一吊钱哭着跪在父母坟前:

“爹啊,娘啊,

这是不孝儿办义学的第一笔钱......”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6)

20岁,武七乞讨来到了临清街头,

他一个村一个村的走,

除了讨饭果腹,就是吆喝着出卖劳动力:

出粪、铡草、拉砘子来找,

管黑不管了,不管钱多少。

为了攒下义学的每一分钱,

武七愿意被人当牲畜去用,

他甚至当众吃蝎子、蛇、砖瓦等,

以这种自虐方式博取大家好奇,

换得一点点赏钱。

他嘴里唱着说:

竖一个,一个钱,竖十个,十个钱,

竖得多,钱也多,谁说不能修义学。

武七做尽了没有尊严的事,

就连同为乞丐的人都奚落他,

可这般拼了命赚来的钱,

武七一分都没有花。

他自己平时就吃霉烂的和糟糠菜根,

有人劝他何苦这样呢,他唱着答道:

吃得好,不算好,

修个义学才算好。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7)

快30岁那年,他和哥哥们分了家,

几亩薄田换做百吊钱,

武训拿着这人生第一大笔钱,

找到可靠的人帮他放贷生息,

好为办义学储备更多的钱。

到他50岁,终于攒下了3000多吊钱,

这在当时,

已经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了,

足够他娶一个老婆再置办百亩良田,

过上小康人家的生活。

然而,这些血汗钱,

武七仍是分文没有花在自己身上,

他放弃自己几十年尊严,

办成了一件最有尊严的事:

1887年在柳林镇,

筹建了一座义学学堂。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

由一个乞丐靠乞讨兴办的义学。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一个义学梦,

武七,足足努力坚持了30年!

世人难信,

这竟是来自一个乞丐的心胸。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8)

学堂办起来了,可老师哪里去请呢?

又有谁能看得上一个乞丐办的学校?

武七听说柳林镇杨进士是个正直的人,

他就跑去杨家,足足在门口跪了3天,

终于感动了杨进士愿意教学。

1889年春,

柳林镇的崇贤义塾终于开学了,

足足20多间房。

那天武七宴请来士绅,

大家都在桌上谈笑风生,

身为义学创办者的武七,

却站在门外伺候。

等到进酒进菜,他向来客磕头致谢,

别人招呼他一起吃,他坚决不肯:

“我是乞丐,不识字,不敢与先生同席。”

更让人感动的是,尽管有了足够的校舍,

武七却不肯占用一个房间,

自己仍睡在走廊里。

平时他也常来义塾探视,

老师课教得好,学生学得好,

他都要叩跪感谢。

有一次学生都已到齐,

老师崔隼却没来上课,

武七就悄悄走进崔隼的卧房,

不声不响地跪在床前不住流泪。

崔隼醒来看到这一幕,感到很惭愧,

从此再也不敢懈怠。

对于学生,武七也是如此,

遇到学生旷课,

他就跪在学生面前流着泪劝说:

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

读书不用心,回家无脸见母亲。

有些人跪下,丢掉的是尊严,

而武七的下跪,却赢得了尊重。

在武七的感召之下,崇贤义塾师生同心,

老师尚德,学生奋学。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9)

三年后,武七又办起了第二所义学,

不光如此,在逢年大旱之时,

武七都倾囊购买高粱救助灾民。

此时起,人们看待他的目光变了,

武七不再是人人唾弃的乞儿,

而是远近闻名的武大善人。

武七也渐渐老了,

53岁的年纪无妻无子,

有人劝他娶妻生子预备养老,

他却不在意,唱着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不娶妻,

亲戚朋友断个净,临死落个义学症。

人们说,武七,

是一个为大义而生的人。

很快,武七的故事被“上达天听”,

他的绝世奇行轰动朝野。

清政府为他立传著书,

这是中华五千年来,

唯一一位能进入正史的乞丐!

光绪还为他颁“乐善好施”牌匾,

并赐他名,从此,

武七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

武训。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10)

1891年,年迈的武训,

决定在临清创办第三处义学院。

五年后临清御史巷义学正式开学。

然而此时此刻,

武训已是耗尽了他最后的心血,

他病倒了,

每日静静躺在义学房檐下,

不吃饭、不服药,每天只喝几口清水,

他说,钱都省下给学院。

1896年4月23日,

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

含笑走向另外一个世界。

出殡当天,

各乡县自发参加葬礼者达数万人,

义塾师生无不纷纷落泪,失声痛哭。

“这天下的事,都是人干出来的。”

言犹在耳,武训,这位千古奇丐,

他用自己悲惨的人生,

换来了无数穷苦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近代著名书画家李苦禅,

就是从武训兴办的义学里走出来的。

而今天的山东示范化学校:

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就是当年武训创办的第三所义学。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11)

民国时期,武训的声名达到了最盛。

在国外,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中,

被尊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在国内,他被称为“普及教育之先导”,

“中国教育事业楷模”。

梁启超、张学良、蔡元培、

季羡林、郁达夫等社会各界人士,

纷纷为他写文章、题词。

平民教育家陶行知,黄炎培等人,

就是在武训祠参观武训的事迹之后,

搞起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教育建设。

延续到今天的平民教育,

就是武训这个乞丐,

用30年的坚持给我们趟出来的路!

1934年,

在武训诞辰97周年的纪念活动中,

蒋介石亲笔题写《武训先生传赞》:

“以行乞之力,而创成德达才之业。

以不学之身,而遗淑人寿世之泽……”

据说当年,

某中学的一次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

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

不少学生写下了同一个名字:武训。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12)

新中国成立后,

武训的故事仍感动着后人。

1950年,电影《武训传》上映,

完整再现了武训传奇的一生。

连放映数月,广受好评,

被选为年度十佳影片。

可是很快,

这部电影因武训所在年代的封建色彩,

被批被禁,

武训也被描述为“大地主、大流氓、大债主”。

十几年后,更加猛烈的风雨到来,

武训可能想不到,自己生前尝尽了苦难,

去世多年后竟是这样的下场:

他的墓被掘开,

尸体被用锤子砸成粉末,

连同棺材一并放火烧了,

就这样,一代奇丐,挫骨扬灰……

整整30年后,武训终于被平反;

又过去60年后,

《武训传》终于解禁被供研究使用。

可是即便如此,随着时光的流逝,

武训已经被遗忘了!

当年和武训齐名的一个外国人,

是瑞士的菲斯泰洛奇,

瑞士从贫穷落后,

到今天教育世界闻名,

就是因为菲斯泰洛奇和武训一样,

提出平民教育并为此不遗余力。

而今天,

菲斯泰洛奇被称为“教圣”,

瑞士成为世界一流的教育大国,

而武训呢?因种种原因,

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今天的中国,还有谁记得,

当年曾有一乞丐,为中国的穷人们,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做了那样顶天立地的事情!

细思极恐的电影的真实故事(一部被禁60年的电影)(13)

名传千古不为己,但求穷人不受欺!

捧起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乞丐的形象虽然不美,

但是那颗比金子还宝贵的心灵,

应该在全社会熠熠闪光。

今天,重拾武训的故事,

他不应该被中国人所遗忘!

愿平民教育精神,

传遍中华每个角落,

我们民族能早日迎来教育复兴!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华人星光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