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2015-08-06 08:16:00
《煎饼侠》剧照
《煎饼侠》,这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接地气,让人想到路边摊师傅质朴而亲切的样子,他们每天一早给这座刚醒来的城市送上一份暖意。而片中大鹏(董成鹏)饰演的煎饼侠总让人想起超人的造型,“土”得很洋气。
《煎饼侠》讲述了一个明星因意外一夜之间失势,经努力最终逆袭,实现儿时梦想的故事。与某些票房颇高的影片PPT式展示俊男靓女风采的手法相比,《煎饼侠》是一部配称作电影的作品。这个故事虽然有点老套,但整体上是完整的。它是喜剧片,但是偶尔也有闹剧、正剧的味道飘出来,让你笑得肚子疼的当口,突然有点想流泪。超级英雄、小人物的梦想、朋友的患难情谊这些元素《煎饼侠》都有,这些加起来几乎可以称为情怀。
《煎饼侠》借用了一个“戏中戏”的结构,拍了一部表现怎样拍电影的电影。当年《霸王别姬》的“戏中戏”结构让人看出了“台上会演戏的人,生活中不会演戏”的意味,而《煎饼侠》“戏中戏”的妙谛则在影片结尾借由4位古惑仔之口说出:剧中人物想拍的片子注定是一部烂片,但他们拍片的过程很精彩,这个过程就呈现为《煎饼侠》。
“戏中戏”结构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借“拍电影”的外壳容纳一大串明星排着队出场,使得一部成本不算高的电影有了超级大片的演员阵容和即视感,也满足了观众看明星的愿望,一张电影票的价格看了几十位明星,还是上算的。不要骂这样炫明星不厚道,你看看《茶馆》、《子夜》,不都是创造一个空间让人物在这里轮番登场吗?历史证明,结构手段本身不妨碍作品成为好作品,一个好故事的标准也未必是如侦破案件般逻辑丝丝入扣,黑泽明的经典电影《罗生门》就是个例子。在《煎饼侠》里,尽管明星串联的方式使得影片故事桥段的组接有点像相声一番番抖包袱,有的环节不太自然,但所有环节最终还是服务于整体叙事的,没有给全片带来过大的断裂感。
必须承认,《煎饼侠》包含的这些类型元素和结构方法甚至一些具体场景的处理调度,其实都可以在此前的影片中看到,比如《喜剧之王》、《少林足球》等,不胜枚举,你有权说这是模仿,但假设这部片子出自某好莱坞名导演之手,你也可以说这是致敬吧?
《煎饼侠》对大把明星的使用其实是成功的,大鹏导演的聪明在于让各位明星自己演自己,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把明星的特质在短时间内、用少量镜头表现出来,比如岳云鹏的“神曲”《五环之歌》的“乱入”;邓超头上套着麻袋,高喊了一声:“奔跑吧,兄弟!”随即撞到障碍物,闹了个鼻青脸肿。这些类似相声“砸现挂”的处理很有戏剧性,几乎个个都能让观众会心一笑。片中包贝尔在拒绝陷入低谷的大鹏导演的邀约时,故意喊了一句“把我的大麻拿来”,想想《道士下山》、《捉妖记》以及娱乐圈明星的吸毒事件,你不觉得《煎饼侠》这玩笑开得挺俏皮吗?
当然了,玩笑背后流露的是世态炎凉,人情薄如秋水,这是真实得有点残酷的。作为站在主人公对立面、推动叙事发展的大反派海哥,出现得有点偶然,使得《煎饼侠》中人物命运的沉浮难以产生沉重的历史感、命运感。不过,在一个“海哥”们有机会如鱼得水的环境中,没有海哥大约也会有河哥、湖哥、洋哥跑出来做类似的事情,前倨后恭、落井下石的事不新鲜,大大小小的“海哥”想必是每个人都遇见过的吧。况且,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片,《煎饼侠》不悲壮就对了。再说,好友柳岩的不离不弃、草台班子的惺惺相惜、儿时梦想的一以贯之——《煎饼侠》搞笑的同时还顺手传递了一点正能量呢。
一位做网剧出身的导演把电影拍成这个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大鹏把做网剧的经验在相当大程度上成功地电影化了。当然,广告植入要是再注意点分寸,笔者的敬意会更强烈。
罗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