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为动词(词类活用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一般描述人、事、物的状态,如若形容词描述了人、事、物的活动、变化,往往就活用作了动词。

典例分析

鉴别技法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

分析:所字结构中的形容词“欣”活用作动词,喜爱。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形容词“敝”活用作动词,损害。

1.对所字结构中的形容词,可直接判断为活用作动词。

类型特点

典例分析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带有宾语,并且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分析:名词“王”处于谓语的位置,带有宾语“之”,为名词的使动用法,有“使……为王”的意思。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带有宾语,并且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分析:形容词“利”处于谓语的位置,带有宾语“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快”的意思。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充当了谓语,并对宾语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分析:动词“舞”和“泣”充当了谓语,并分别带宾语“潜蛟”和“嫠妇”,有“使……起舞”和“使……哭泣”的意思。

[即时体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2)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3)德合一君(《逍遥游》)               

(4)屈贾谊于长沙(《滕王阁序》)               

(5)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6)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7)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8)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参考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流 (3)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满意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 (6)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无缺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0.翻译下面语段中的画线部分,并注意其中加点词的使动用法。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译文:                                 

(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译文:                                 

解析:要点:(1)“止”为使动用法;“食”的意思是“给……吃”;“明日”意为“第二天”;“以告”是省略句,应为“以(之)告(之)”。(2)“废”意为“废弃”,“洁”为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1)老人留子路住下,杀鸡做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拜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一行,)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孔子。

(2)长幼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间的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根本的伦理关系。

参考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了后面,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农具。子路问道:“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说完就把拐杖插在田头除起草来。子路拱着手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老人留子路住下,杀鸡做饭给他吃,还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拜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一行,)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一位隐士。”让子路返回去见他。等(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却出门了。子路说:“不出来做官不合乎义。长幼间的礼节是不能废弃的,君臣间的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使自身清白,却破坏了君臣间根本的伦理关系。君子做官,是为了推行道义和主张。自己的主张不能推行,早就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