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很多初中的家长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成绩就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原来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之间成绩会下滑一大截。因此这些初中的家长,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孩子要上初中了家长该怎么做(初二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期)(1)

的确,升入初中之后,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会发生或上或下的变化,初一,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到了初二,孩子的学习成绩便进入巩固期了,也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期!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整个初中时期都可以称作是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而初一又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升入初二以后,很多学生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初中生了!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孩子是否能适应以及适应速度的快慢等,都将影响孩子的成绩!

这又有以下几点原因:

1、初二的学习内容逐步深化,孩子不能完全适应

小学期间,孩子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基本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以重复教学为主,便于孩子理解和记忆。到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小学曾经学过的科目,由直观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历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识也成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再加上初二新开设了物理这一学科,这就使孩子学业上的负担大大增加了。

而且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了,除了要求孩子记忆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使得很多初一还在沿用小学学习思维中的孩子无法接受,因此学习成绩只能是大幅下降。

2、到了初二,孩子的成绩与所下功夫不成正比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总会有孩子这样向我抱怨:“老师,我每天都在认真的学习,而XX学习并不是很认真,他好像整天都在睡大觉,为什么每次考试时,我的成绩却不如他呢?”是的,我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初中的孩子,他们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而那些看起来并不很用功的孩子,却次次都能考高分。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两类孩子之间成绩的差距呢?

是学习方法的不同!初中与小学的学习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小学时,只要孩子认真去学、认真去记,仅靠重复记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到了初中却完全不同,它不仅需要孩子记忆,更需要孩子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

在初一,孩子所学的科目比小学时多出几门,在学习方法上就处于一种“爬陡坡”的状态,“爬”上去的孩子在初二阶段的学习就会得心应手;没有“爬”上的孩子在初二阶段的学习就会力不从心,并且会因此受挫而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3、很多孩子不能改正小学时的不良学习习惯

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沿袭了在小学时的不良学习习惯。就拿考试时做题的速度来说,小学高年级考试120分钟,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宽松的。因此孩子在考试时不紧张,慢慢地做题,这样孩子就养成了“慢”的习惯。

一到初中,考试时间同样是120分钟,可是考试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很多孩子都还不适应,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试题才做了一半,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会有多差。其实孩子的这种“慢”的习惯不仅仅表现在考试中,在平常的学习中也会有很明显的表现,比如做作业慢、记笔记慢……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学习成绩下滑的隐患。

另外,孩子在小学时沿袭下来的粗心、边学边玩等坏习惯,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的障碍,促使孩子的成绩下滑。

孩子要上初中了家长该怎么做(初二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期)(2)

那么,在初中,尤其到了初二,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制止孩子学习成绩的滑坡呢?

方法一:引导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为了顺利进行中学阶段的学习,假期中除了积极地休息外,聪明的同学还会做好如下准备:查缺补漏;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准备;准备适应中学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参观等扩大知识面;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安排时间;积极锻炼身体;准备一些其他的物质准备,等等。

在假期,家长也可以不引导孩子去预习功课,但却必须引导孩子多与那些高年级的孩子多多接触,引导孩子去了解下个年级段的环境和生活、引导孩子去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生活……这些对孩子适应学习状态、适应生活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方法二:热处理—让孩子产生学习目标

到了初二,孩子们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女生喜欢收藏漂亮的首饰,男生迷上了手枪、汽车、篮球。在学校里,我们老师常把孩子们的这些“爱好”称为孩子的“热点”。

大部分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的这些“热点”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家长们对这些东西十分反感,经常把孩子的这些东西锁起来、藏起来,或者干脆毁掉,并且还会很生气地教训孩子:“现在都上初二、马上初三中考了,哪有时间玩这些东西,还不赶快去好好学习!”但家长这样做不但没有使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使孩子怨恨家长。

其实,我认为,对待孩子的“热点”,家长就要实行“热处理”。“热处理”不仅能使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学习,而且能使孩子明确为什么去学习。对孩子的“热点”进行“热处理”,其实就是帮孩子确定学习目的的过程。

到了初中,家长利用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不仅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不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当你的孩子出现痴迷的“热点”时,做家长的不要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而是要欣赏孩子的“热点”,并利用这种“热点”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

方法三:帮孩子战胜惰性

初二的孩子大多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体的第二个“迅速发育期”,身体的快速生长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这些孩子经常会感觉到很累。家长们应该有体会,这些初中的孩子只要在家,不是躺在床上,就是躺在沙发上;家长让他们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喊累;即使什么事情都不做,他们还是喊累……

同时,由于青春期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意志力也正处于薄弱阶段,所以在学习方面,孩子很容易就会成为惰性的“俘虏”。惰性不仅包括身体的懒惰,还包括思想的懒惰。

身体的懒惰会使孩子慢慢忘记学习的目标、失去学习的动力;思想的懒惰会失孩子找不到初中学习的规律,丧失创造力。因此,在惰性的影响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天天下降。

那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帮助这些战胜惰性呢?家长们不妨给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与孩子达成协议后,“拎”孩子起床。

从起床这些小事做起,如果家长能够成功地帮孩子战胜“惰性”,那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就会便得积极起来,从而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了。孩子的学习态度积极起来,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孩子要上初中了家长该怎么做(初二是初中三年的关键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