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西汉卷109(资治通鉴西汉卷)(1)

什么是嚣张?

可以从它的反义词来看,嚣张的反义词,低调,所以,嚣张就是极其不低调,因为反义词都是两个极端。

但是听起来,不低调,意思上好像没有嚣张那么强烈。

所以,两个词虽然是同意,但用在不同的场合,意义不一样。

在所有公务员和官员眼中,淮南王刘长绝对是嚣张。

而在皇帝刘恒的眼中,这刘长,真是不低调!

刘长回到封地,又咋了?

前面说到过他,这刘长力气很大,能够扛鼎,而且做事风格也颇有侠士之风,从他杀审食其后又赤裸伏罪就可以看出,这是个敢爱敢恨型的人物。

但是,这样的人,做事不顾一切,看起来很潇洒,但其弊端,往往会盖过潇洒。

刘长在封地,自行颁布了法律。

就这一条,对于大一统、高度集权的中国来说,怎么可以忍受?!

刘长,不是在搞国中国了吗?

而且,更加夸张的是,在他封地中的郡县,那些个郡守,竟然都被刘长赶跑了。

滚蛋,你们都是我大哥任命的官,老子不承认!

这不叫反?还有什么能叫反?

就这两条,刘长就可以千刀万剐了。

可是,仁慈的刘恒无动于衷。

不能手足相残啊,手足相残,是不孝。以孝道治天下的刘恒,在这方面,很宽容。

于是,刘长就变本加厉了,连他封地的相国,都他自己封了。

到这里,刘恒有点不爽了,不过,他还是勉强昧心答应了。

唉,算了,自家弟弟,他爱怎么玩让他怎么玩吧。

纵容不是爱,而是祸害。

刘长从不低调升级到了嚣张——他擅自刑杀罪犯,有些还是有爵位的人。

犯了法,都应该进行审判,而且,杀人犯都是要皇帝来勾决的,刘长是哪跟葱,敢把皇帝的权力揽过来?

刘恒可没有授权给你哦!

到后来,刘长开始公然与刘恒唱反调了。

弟弟,你该往左了。

不,大哥,我要往右。

你该向上了。

不,我已经向下了。

……

修养再好的人,我相信也很难忍耐下去了,更何况是皇帝。

作为一个人,刘恒的修养已经很不错了,作为一个皇帝,刘恒是天下最宽容的皇帝,要是他老爸刘邦在,早一脚踢翻桌子,让人把刘长这个鸟人给关起来了。

公然唱反调,皇帝的威严何在?

刘恒很不爽了,一面在老妈面前自责管教不严,一面让皇后写了封书信给刘长,举了些历史上的故事,语气还不是很硬,希望他能看懂,改过自新。

刘长果然自我膨胀地忘记了谁是皇帝,看到这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书信,非但没有忏悔,反而哇呀呀呀站起来,将书信撕了个粉碎。

幸好,这样的人没有当皇帝,如果刘长当了皇帝,汉朝估计马上要亡国了。

因为,皇后的这封劝诫信,却引得这淮南王竟然要反了。

谁也没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刘长召集了七十多个人,密谋要在谷口造反。

一面,还与匈奴、南越勾勾搭搭。

七十人开大会,再秘密,也会泄漏行踪,这些人的下属、宾馆接待的人,都会捕风捉影,追踪到一些蛛丝马迹。

本来,刘恒就在密切关注刘长了,现在,各种消息传来了,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刘长好像要造反!

把淮南王叫到长安来!

哼哼,如果他不来,就是要反了。

刘长却来了,大摇大摆,果然是没心没肺。

刘恒下令,给我审!

丞相张苍、典客(外交部长,主要负责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冯敬亲自审,审出来,报告交给了刘恒,一大通报告后,最后一句话:密谋造反属实,按照法律,应该弃市。

汉代法律比较宽松,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刘长还得了个弃市,果然是个牛人。

刘恒在最后批示的时候,心还是软了,毕竟只是密谋嘛,还没有实际行动,就在文件上批示:死罪免了,王位废除,搬到蜀郡去。

不过,大领导没死,下面密谋的七十个人,就是替罪羔羊了:全部杀!

于是,刘长就坐在囚车中,从长安出发,去蜀郡了。

本来,这件事也就这么结束了,还是袁盎深谋远虑,对刘恒说:老大你向来纵容淮南王,不给他身边安置严格的老师和正直的辅相,所以才有今天这一步。淮南王这个人,刚直、自尊心很强,现在突然把他关牢里,剥夺了王位,我怕他在路上自杀,这样对老大名声不好,那么老大你会背负杀弟罪名的啊。

意思就是,外面人会说,是你皇帝半路暗杀了弟弟。而民间,更会传出各种版本,甚至演义出《淮南传》什么的宫廷夺权戏来。

刘恒一听袁盎的话,点头说:我正为此事考虑呢,要不还是把他叫回来吧!

这边话刚说完,过了几天下边就传来消息:淮南王愤怒,绝食而死。

刘恒自责啊,觉得是自己害了弟弟,泪流满面啊,问袁盎:现在咋办?

袁盎无奈之下,出了一条不太说得过去的计策:如此这般。

刘恒传令,囚车所经各县,管囚犯接待、饮食的公务员,全部拖出来砍了!

意思就是,是你们把淮南王饿死的!

可怜这些公务员,当时给刘长吃,刘长不要吃,他们也没办法,现在,刘长饿死了,皇帝却要他们的脑袋,真TM投错了胎!

不怪投错胎,你还能怪什么呢?死吧,天大的冤枉,也得死,谁叫你投胎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