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宋兄家的孩子,是妥妥的学霸,可是从不上补习班,还经常玩游戏,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核聚老师,高二的时候考试成绩是400多分,总分是750,到高考的时候,却考了班里第一、区里第一、市里第一。

邻居家的孩子,总是看见她妈妈带着到处去玩。放学后总是在小公园看见她。她作文很好,数学很好,英语很好,写字很好,钢琴很好。

是不是每一个同学身边都有这样的同学?是不是每一个家长听说过这样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是天生的吗?

如果不是他做对了什么?

在周岭老师的新书《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青少年学习版)》里面都做了详尽的分析。

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和心态:掌握这些技能和心态(1)

书中除了说明了这些案例的成功原因,还介绍了很多学习的技能和学习的心态。

比如:耐心、认知、清晰、专注、反馈、关联、强化、提取、匹配、刻意练习;

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层次、身份、语言、降低期待、转变视角、获得成就感、学习的环境。

宋兄的孩子是怎么成为学霸的呢?

他分析了两点:一点是像考试一样对待家庭作业,一点是从自身找原因。

核聚老师是怎么样实现逆袭的呢?

他运用了清晰力,还有元认知,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然后找到难易匹配的学习内容,进行刻意练习。

搞好学习有很多技法和心态。我们要都做到才能实现学习的飞跃吗?

不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一个合适的点,做出改变,就能够实现。

我举三个例子:

1、找到元认知,可以让我们的学习飞起来

大猩猩如果照镜子的话,它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吗?

小婴儿在照镜子的时候特别开心,他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吗?

这就是元认知能力的缺失。

人类的元认知能力是慢慢培养起来的。

当然,如果元认知只是知道镜子里的人是自己,那是远远不够的。

元认知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基于这个认识做出适当的调整。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这就是一种元认知能力。

朋友在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给家里装了个摄像头。

在这之前孩子的学习是很平常的中等生,这之后孩子学习突然发生了飞跃。

大家都很好奇。

后来这个孩子告诉我们:“这个摄像头让我看到我自己。我看到我什么时候真的认真的学习,什么时候没有认真学习,我就不断的重复认真学习的动作,我感觉学习越来越轻松了。”

人类天生就知道追求优秀,追求更好。前提是要知道自己哪里还不够好。

2.清晰力,让坐下来学习更容易

有一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早晨学习计划:5点起床,开始学习。

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就放弃了。

我没有感受到这段时间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因为我不努力吗?不是,我很想努力。

后来,我调整了计划,把计划写得更明确:

5:00构思关于某个主题的文章框架,论点、论据。

5:40穿某一双鞋、绕着哪一个路线、跑30分钟。

计划改成这样之后,效率就提高了,执行变得简单了。

你是不是有过早起学习的计划,挺努力的,却没有效果,不妨把计划做得更清晰。

错题本在学习中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消除模糊、建立清晰的工具。

把错题摘出来,抄到题错题本上,这就是清晰的第1步。

接下来的动作,把这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搞懂。

不会的知识点不断的出现,不断的变得清晰,进而掌握,学习能力就提高了。

3.积极的语言让学习充满动力

语言是很强大的。

小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接收周围的大人给我们的一些语言。

他们都说:“这孩子真勇敢。”

我会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一件重要的东西交给亲戚,这需要摸黑走10分钟的夜路,没有手电筒。

因为大家说我勇敢。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这套书里不断地重复:“穷爸爸经常说“我可买不起”,富爸爸却说“我怎么才能买得起?”

作者想告诉我们,积极的语言是充满巨大能量的。

在学习中,我们可能接受到了一些语言,比如,妈妈可能经常说:“你怎么就不能像姐姐那样好好学习呢?”

久而久之,你认定自己学习不好,不会好好学习。

我们要把它改成积极的语言。

在学习中遇到一个困难,你可以问自己:“我怎样才能克服这个困难?这个难题我怎么样才能把它攻克?”

写在最后:

这些只是书中很普通的三个点,但这普通的三点发生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何况书中还详细地讲解了那么多可以改变的方法和心态。

这些认知的改变是需要不断重复的,就像我们学习跳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肌肉产生记忆,才能跳得更快。

我们对学习的技能和学习的心态的学习,也需要不断地重复,让我们的大脑产生记忆,越来越熟练,越来越高效。

拿起《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青少年学习版)》,打开并找到一个最贴合你的现状的一个方法,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飞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