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对人不对事(是句没用的废话)(1)

职场上,我们遇到违反了纪律或者是犯了错之类的,领导在处理时往往会强调这样一句话——“对事不对人啊,就事论事”,而且有的单位还将“对事不对人”作为一条管理准则,反复强调,在规定和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只对事不对人……诸如此类!

乍一看来,“对事不对人”体现了组织管理的公平性、制度的严肃性,一方面严格执行制度,一方面又不对具体成员产生过重的思想打击。似乎是非常好的一条管理原则。但仔细想想,这其中是有很大问题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句废话!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这句话。

首先,站到“犯错的员工”的角度来看;

我犯了错,违反了制度或者是没有完成任务目标,受处理是应当的,只要这个制度规定公平合理,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愿赌服输,进了这个单位就要遵守这个规矩,犯了错就该承担。你再说“对事不对人”,最后被处理的还是我这个人,“事”是人做的,“对事”就是“对人”,你给我强调‘对事不对人’是几个意思?总觉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你越是强调这个,我就越是怀疑你到底是“对人”还是“对事”?所以,领导者企图以‘对事不对人’来安抚员工反而会适得其反,还不如“对事又对人”,对事讲原则按规定处理,对人讲感情以坦诚相对。你犯了错我该处理你,不光处理,还要帮助你找原因,避免再出类似问题。

第二,站到“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员工犯了错,已经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执行就是了,完全没必要画蛇添足的来一句“对事不对人”,如果你制度有漏洞或者不严密造成的问题而让员工“背锅”,那这一句还不如不说。而且在管理实践当中,任何问题发生,在处理时对事,而且更要“对人”,尤其要对那些发生重大问题或者屡次发生问题的人。“事”是“人”的干的,出了“事”要处理,当更应该关注“人”问题,要分析为什么这个问题发生在张三身上而不是李四身上?为什么都完成了任务,而李四却没完成?找到了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仅“事”得到及时处理,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同时也是帮助员工改正错误,实现进步和提升。举例说;员工王五迟到,你按规定“对事不对人”处理了,下次,王五还是迟到,你还是“对事不对人”,而从不想王五为何迟到。问题的根源没有找到,机械的处罚于事无补。同样的“事”在某个“人”身上反复发生,就不能只“对事不对人”了。无论何时,“事”都是人做的,以人为本这句话没有错。

所以说,“对事不对人”这句话就是句没用的废话,管理者更不能当成管理原则来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