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哀和志哀的用法(不可混淆:辨析)(1)

今天早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该通知发布后,各大媒体迅速转载,朋友圈转发量激增。我身边有一位同事,说该通知有一个错别字。“在此期间,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国务院办公厅代表中国政府公文写作的最高水准,在我看来出错的概率是极低极低的,于是便查证了一下。你知道“致哀”和“志哀”的区别吗?(如果你确切知道,就不用往下看了!)

“志哀”多指在以某种方式表示哀悼之情,如“全国下半旗志哀”;“致哀”则是致以哀悼的意思,是一种具有明确指向对象的特定的哀悼行为。可见,“志哀”旨在定义或抽象一种哀悼行为,是表明哀悼行为的象征意义;而“致哀”则是指向某一明确死者或对象的具体哀悼行为。

致哀和志哀的用法(不可混淆:辨析)(2)

很多媒体经常混淆“志哀”与“致哀”的词义区别和所指的行为特征,造成了在哀悼死难同胞的具体形式和实质意义上的极不和谐、极不严肃,甚至造成不良影响。有据可查的是,在哀悼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时,国务院在发布的公告中使用的就是“志哀”,可到了很多主流媒体那里“志哀”却变成了“致哀”,这不仅是用词发生了变化,而且“志哀”从形式到内容也都随之“自然而然”的变形为“致哀”,发生了根本“错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文写作,不可信口开河、信手由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