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隋朝的“隋”字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的国号有很多来历,元朝之前的国号一般都是和地名和封爵有关,比如“汉”(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唐”(晋的古地名,李渊曾被封为唐国公),“宋”(宋太祖称帝前曾为归德军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该地古代属于宋国)之类。

最容易错的历史冷知识(4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问题)(1)

但“隋”字则很奇怪,这个字现在几乎只是用作朝代名,而没有任何别的含义,那杨坚为什么取这个字做国号呢?其实大体规则还是一样的,杨坚当年被封为“随国公”,但杨坚后来觉得“随”有走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就自创了个“隋”字作为国号。

二, 元朝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叫什么?

在清朝,主管一省军民政务的长官叫巡抚,明朝一开始是把行省分为了“三司”,但后来发现很不方便,后来巡抚也成了可以节制三司的,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行政长官(巡抚是明朝中期后设立的官职,本意是巡查安抚地方,一开始并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元朝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是什么呢?

最容易错的历史冷知识(4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问题)(2)

元朝的行省最高行政长官官名称有些特殊,元初是叫为行省丞相,正一品;后改为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

三, “陕”是啥意思?

山东山西里的“山”是指太行山,湖南湖北的“湖” 是指洞庭湖,那“陕西”的“陕”字指什么呢?现在的“陕”字除了指地名外似乎真的不会在别的地方用了,它是不是也是指一个地方呢?

最容易错的历史冷知识(4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问题)(3)

答案是是的,“陕西”的“陕”字也是来自一个地方,这里涉及一个地名典故:分陕而治,周朝初期由于天下不稳定,所以中央政府决定把疆域划分为东、西两大行政区,有两大重臣周公旦和召公奭分别治理,而两大地区的分界线就是“陕塬”

而现在陕西省省名也正是由此而来,陕西也就是“陕塬以西地区”,那“陕塬”是在哪里?这个地方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四, 直隶有什么特殊之处?

明清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叫省,清朝也叫省,明朝虽然换了个名字叫“布政使司”,但一般也习惯性称为省,不过有一个地方除外,就是首都附近的地区,这个地方叫直隶(清朝是有直隶省的),基本属于今天的河北(其实天津,河南,山东部分地区在明清也属于直隶)。直隶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管辖的,毕竟是京畿重地,拿在自己手上放心。

最容易错的历史冷知识(4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问题)(4)

但明朝有些例外,明朝因为一开始首都在南京,所以直隶是在南边,后来迁都北京后南京也有陪都的地位,所以南边的直隶有保留,也就是明朝是有南北两个直隶。

北直隶没什么说的,京畿重地,但是这“南直隶”和一般的省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就是大多数人的误解了,明朝的南北直隶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区划,直隶本身没有官署衙门,而是中央直接管辖地区的简称,这两个地区的州府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管辖的,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北直隶则是京师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直隶地区各州府的上级机关直接就是中央六部。

最容易错的历史冷知识(4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历史问题)(5)

不过清朝不一样,清朝的直隶设立了行省(直隶省),但这个省也很特殊,直隶是不设立省巡抚(但下面则一堆巡抚)的,而是设立直隶总督,这个总督权力极大,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而且还管理许多其它事务,为天下八大总督之首。

作者: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