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从长远的一个角度去考虑,只看眼前利益得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之中,而无法自拔。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1)

很多人之所以被眼前的景象迷惑,没有做长远的打算,大多是因为两个原因。

1.因为小的利益驱使

2.缺乏长远的眼光

  • 1.因为小的利益驱使

因为利益驱使之人,他看到的是眼前的一得一失,这样的人或许很聪明,但是只在乎眼前得失。

从长久的一个角度来看,失去的是大的利益,正所谓占小便宜吃大亏。

为人处事的时候,只在乎一些小的利益得失的人,难以有长久的成就。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2)

  • 缺乏长远目光

这个问题是存在于自己的“认知”层面上,如果对一个人来说,从来没有想过在他所认知的世界之外,还有更大的一个世界,那么他就会陷入狭隘的思维之中。

正所谓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时常有“空杯心态”,把自己所拥有的思维清空,接受一个更大的世界,不要被自己眼前的现象所封固,也不要让自己陷入一个短浅的思维之中。

因为这两种原因的驱使,大多数人无法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长此以往下去,不仅让自己的人生陷入被动,还会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自食恶果。

从古至今,能够以长远的角度去思考,能够居安思危的人,都能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做到未雨绸缪,提前警惕困难,留有充分的余地,为自己埋下一个良好的伏笔。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3)

真正能够以长远角度去考虑事情的人,能达到三种智慧,分别是:居安思危,不受人把柄,不以小利做长久打算。

这三种心态,代表着一个人能拥有更清晰的头脑,来营造更好的人生。

一:居安思危

能够居安思危的人,他能够在当下舒适的环境中提前预知未来的灾祸,这样的人,可称作为圣人。

从前,在巴东县下岩院的一个寺庙,里面有一个住持,他得到了一个青瓷碗。

他把这个碗带回寺中,发现这一个碗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因为他最初往碗里面种一些花草的时候,供奉在佛像之前,第二天这个碗就开满了鲜花。

第二天,他又抓了一点米放在碗里面,过了一夜之后,米也变成了满满的一碗。

后来他又试了一下,他又放了一些珠宝之类的放在碗里面,结果都是一样。

从此之后,这个寺院里面越来越富裕。后来住持日渐年老之后,有一天他过江的时候,到江中他把碗取出来,扔入了河中。

这个时候他的弟子们特别的惊愕,住持就说:“如果我去世之后,你们还能像这样谨慎持守吗,我把碗丢掉,就是不想让你们自相争夺,增加罪恶呀。”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4)

住持的这一个做法是非常有智慧的,青花瓷碗虽好,但是它会让一个人产生贪欲。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当内心不再淳朴,欲望逐渐丰富的时候,未必是一个好事。因为一个人会随着自己内心的欲望而逐渐的膨胀,最后吞噬的是自己。

这就是居安思危的智慧,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安逸的时候,要时刻能想到以后人生潜藏的危机;在人生舒适的时候,要警惕未来将要遇见的困难和挫折。

提前预知,提前去除,把事情留有充分的余地,把人生留有适度的空间。保持一种危机意识,才能更加从容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沈万三的聚宝盆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后来皇帝拿去做实验,做完实验之后又还给沈万三。后来修复长城的时候,又把这个盆放在南门之下,镇守长城,也是为了提前解决纠纷。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5)

二:不受人把柄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在任何一个情况之下受人好处,以免被人抓住把柄,更是一种提前预知。

在战国时期,公孙仪任鲁国的宰相,公孙仪很喜欢吃鱼,后来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却一条鱼都不肯接受,他的弟弟就劝他说:“你那么喜欢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

公孙仪这个时候就说:“我喜欢吃鱼,但是我不能接受别人的,一旦接受了,就会受人恩惠而感激,对别人低声下气,以后也会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如果违违法了,我就会被免职,到时候谁也不会送给我鱼了,这说明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啊。”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6)

这就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一个智慧,公孙仪知道自己喜欢吃鱼,但是他从来不肯接受别人送来的。

因为他明白,如果收了别人的好处,就要替别人去办事。如果这一件事情是有违自己底线的,到时候就会特别的尴尬。而且当不得已的去办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原则来为人处事,这样的结果轻则被罢免官职,重则可能还会有杀身之祸。

别人给你送鱼,并不是送给你本人,而是送给你所在的“官职”。

因为你现在是丞相,所以别人送给你鱼,如果你有一天不是丞相了,别人还会送吗?到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了。但是大多数人却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严重的后果。

这个事情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有三起三落,你在人生高处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的居功自傲,更不要拿你当下的位置去骄傲跋扈,作威作福。否则你会在下一个低谷处,受人唾弃,处于被动之中。

这样的道理要是让我们明白,要提前预知变化,保持一种低调,以备不时之需,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陷入被动之中。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7)

三:不以小利做长久打算

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大多数人即便具备了长远的眼光,但是也总因为在太在乎眼前的一得一失,而不做长久打算。

正是这样的一种愚昧无知,才让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大损失。

在唐太宗时期,刘晏在扬州设置了一个造船的厂,一艘船预算一千两。

这个时候有人就说:“造船花费的费用,用不了这个数目,大概只能用一半,请求减少经费。”

刘晏就说:“不可以,干大事的人不能吝啬一点小费用,凡事要有从长远考虑。现在刚开始造船,管事的人多,让他们个人的花销不会窘迫,这样他们才会把船造好,造的船坚固。如果现在就斤斤计较,长期下去必然会减少拨款,如果不超过一半还可以支撑,超过一半,那么造船就不会长久。”

后来50年后,有关部门果然是把费用减少了一半,没过多久,也就是咸通年间,有关部门依照实际费用拨款,不再有剩余。造出来的船更加的轻薄,也不能那么牢固,造船的事业也从此渐渐废弃了。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8)

非常庞大的一个造船厂,正是因为自己计较眼前的一得一失,导致让这一个伟大的事业走向了终点。

如果说在一时之间,能够多发放一些银两,让造船的工人手上都能宽裕一些,他们就更能把心思放在造船上面,造出来的船结实,才能有一个长久良性的发展。

所谓说“谋小利者吃大亏”,刘晏实行了高价造船,为的就是让造船的工匠师傅们齐心协力,能够认真的做工。所以船只才能够坚固,质量也好,因为不会有工匠急忙的赶工,不会有次品,不会因为返工而浪费钱财,保证了船只的坚固和正常使用,社会效益也会更好。

而最后因为过于计较得失,不留余地,无论是管理层或者是工人师傅们,他们都会草率的行事,难以把心思踏踏实实的放在工作上面,那样做出来的工作也有更多的残次品。

孔子系列名言(孔子人生的福气)(9)

智慧悟语

如果只是以眼前小的利益,做长久的打算,对于自己的企业或者自己人生来说,更是一种灾难。

一时的节省,一时的赚取利益,从长久的角度来说,丧失的则是一个良好的结局。

我们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总结:居安思危,不受人把柄,不因眼前的小利而影响未来打算,也让自己时常反省自我的状态,避免这三种思维误区,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进入一个稳定良性的状态之中。

要时常记住孔子所说的那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大多数时候,不要只看到眼前的美好,却不顾以后的结局。人生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在舒适的时候未雨绸缪,有一份从长久打算的思维,才能让自己时刻的处于良性的积极状态之中。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品味古人智慧,领略国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