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插翅难逃》中关于缅甸的一句台词,曾经在某音上红极一时,引起了许多人对男主从小生活的缅甸北部充满了好奇,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缅甸北部是个神秘而又自由的地方,对那里充满了好奇。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恰恰相反!真正的缅甸是犯罪滋生的温床!是毒品走私的天堂!是一个充满着肮脏和黑暗的人间地狱!而比地狱还要可怕的,就是曾经统治这一切的人——北缅毒王谭晓林。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

谭晓林(左一)

谭晓林是谁

谭晓林,原名谭明林,出生于1962年,他的老家是四川省乐至县的一个偏僻的穷山沟。

实际上,谭晓林算是出生在高知家庭。他的父亲谭光华原本是四十年代末的高级知识分子,只是因为当时的历史原因而被下乡当代课教师。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2)

网络图片

可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谭晓林才会在后来的贩毒生涯中表现出不同常人的睿智和狡猾。

谭晓林的母亲是其父亲谭光华的续弦,他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一个姐姐。家里人口众多再加上家道中落,让谭晓林小小年纪就见证了一家人的艰难苦楚。靠着其父亲帮别人写东西和母亲在家做手工的酬劳,谭晓林一家人就这样过着贫苦的生活

然而在谭晓林十三岁那年,生活又给了他当头一棒。他的父亲因病去世,这让他们一家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也让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他母亲的身上。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3)

网络图片

昼夜不分的操劳,再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让谭母最终不堪重负病倒在床上。心疼母亲的谭晓林看着母亲如此受苦却无能为力,第一次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于是暗暗发誓要出人头地挣大钱。

于是,初中都没毕业的谭晓林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地辍学了。在熟人的介绍下,他在乡供销社找了一份临时的工作,经常到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进货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4)

九十年代广州打工人

由于长期和各色各样的生意人打交道,谭晓林也算是见多了各种“大场面”,因此本就头脑聪明的他,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1982年,此时的谭晓林已经不甘心只做一个打工仔了,他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放弃了供销社的工作,靠着从浙江倒卖塑料拖鞋到四川,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笔巨款。不得不说,谭晓林确实有经商的头脑,这让他身边的生意伙伴对他十分看好,并且还积极寻求和他的合作机会。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5)

网络图片

第二年,在几个生意伙伴的盛情邀请下,谭晓林入股了一个药材部,有了上次成功经验的谭晓林逐渐有些膨胀,不仅把自己所有的家当压上,还不惜非法进购罂粟壳。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很快谭晓林和他朋友的药材部就因非法经营而被警方查获。虽然他侥幸没有被警方抓获,但是这一次生意失败也让他血本无归。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6)

罂粟壳

此后的两年,谭晓林又在云南做起新的生意,虽然新的生意并没有起色。但是由于谭晓林为人机智、又善于交际,因此结识了不少生意上的贵人。1985年,他的命运再一次发生了转变。

从打工仔到大毒枭

1985年,谭晓林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缅甸财政部长杨国栋的女儿杨妹。谭晓林和杨妹互相吸引,很快就互生情愫并确定了恋爱关系。两年之后,谭晓林和杨妹在缅甸结婚,并且育下两个女儿。

然而此时的谭晓林并不知道的是,这一场婚姻将会改变他的一生。因为杨妹的父亲不仅仅是缅甸的财政部长,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北缅地区的大毒枭。谭晓林的人生因此和“毒”这个词第一次产生了关联——毒枭的女婿。

但是婚后的谭晓林一开始并没有踏上贩毒这条不归路,而是靠着岳父的人脉资源在缅甸做起了木材生意。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7)

木材

靠着岳父的资源人脉,以及他自己的经商头脑,谭晓林很快就将木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金三角这样一个险恶的地方,他们一家却能够靠着做正经生意,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1995年的一场变故,把这一切美好彻底给打破了,同时也成为了谭晓林踏上贩毒之路的导火索

当年,为了引进一种新式的木材,谭晓林与其合作伙伴前往深山进行实地考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木材的经济价值,他们在深山里考察了三十多天,几乎完全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8)

缅甸山林

此时,由于担心丈夫的安危,杨妹只身带着大女儿前往深山去寻找谭晓林。

夜晚,杨妹便带着女儿借住在山中的亲戚家,而当晚恰逢她的亲戚外出不在家。几个盗贼潜入家中正准备行窃,却恰好和出门的杨妹打了个照面,害怕事情败露的盗贼对杨妹起了杀心,当场就将她打死在家中。

杨妹的死给了谭晓林很大的打击,他认为杨妹是为了自己而死,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从此以后,谭晓林陷入了颓废,意志消沉失去了方向,只有当看到那些靠贩毒而一夜暴富的人时,他才感觉到刺激,才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沸腾。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9)

金三角

于是杨妹死后半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谭晓林认识了毒枭陈茂堂,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贩毒任务。在其岳父的帮助下,他从制毒工厂购买了98公斤海洛因,并且负责将这些毒品运送到缅甸一侧的边境,到边境以后,再由接头人将这些毒品运送到中国内地。

可惜的是,陈茂堂的侄子也就是接头人,在过关的时候被警方抓获,并且招供出谭晓林和陈茂堂,这也就意味着他第一次贩毒失败。听到自己被供出的谭晓林被吓个半死,赶紧躲到缅甸深处。此后,他便开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最终得出一套自己的贩毒模式。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0)

网络图片

1996年,谭晓林第一次贩毒成功,这次的他总结了上一次的经验后,将毒品运送到缅甸边界后就开始售卖,属于境外贩毒,而缅甸缉毒警察能力有限,并未将其抓获。谭晓林成功将毒品售出,并获得112万的高额回报。

从那时起,他就像一个瘾君子一样,对金钱有一种无法放弃的痴迷感。他开始扩大在缅甸的毒品交易范围,为了方便起见,他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军队,组成了自己的贩毒集团。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1)

网络图片

政商勾结,只手遮天

拥有自己贩毒集团后的谭晓林,一度沉迷于追求权力和金钱,但与一般毒枭不一样的是,谭晓林有着超乎常人的谨慎之心。他从来不会亲自出面进行毒品交易,而是利用自己的手下去完成毒品贩卖。

为了方便操控,他通过手机来对手下进行远程指挥,他办公室的手机多达二十多部如果有哪一条电话线无法接通,也就意味着这一条贩毒线不再安全。此时,谭晓林便会立刻切断联系,躲避警方的追踪,从而将自己撇清干系。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2)

从毒贩身上搜出来的物品

谭晓林的贩毒集团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严格的系统,集团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代号,如果在执行任务中,马仔说的是自己的代号,那么说明任务成功,交易顺利完成;相反,如果谭晓林听到的是马仔的真名,就意味着交易出现了问题,谭晓林就会立刻逃跑。

除此之外,谭晓林的贩毒集团还有一个明文规定,那就是集团所有成员都不能吸毒,因为吸毒的人对毒品依赖性很大且精神萎靡,难成大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谭晓林贩毒集团如此口风严密和心狠手辣的原因。

为了混淆警方的视线,谭晓林的团队还设计了许多内部暗语,他们将海洛因叫做玻璃,将昆明称呼为“阿昆家”,称呼广州为“老周家”……就这样,随着谭氏贩毒集团体系的逐渐成熟,谭氏贩毒集团在短短五年间,源源不断地向中国内地运输毒品,其中累计走私毒品五十五次、总共三吨,获利高达近四个亿。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3)

毒品

与此同时,由于其狡猾和奸诈的本性,给我国的警察案件的解决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渐渐地,谭晓林成为缅甸地区的知名人物,被人们称为“缅甸毒王”。

此时的谭晓林拥有万贯家财,他开始过起了奢靡的生活,吃喝嫖赌他无一不沾,完全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但是野心勃勃的谭晓林并不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政界。

就缅甸的政治环境而言,一旦能和政府官员勾结起来,那么贩毒集团不仅能够有效地逃脱法律的制裁,而且还能减少贩毒贸易带来的麻烦。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4)

网络图片

为了打入政界,谭晓林花高价聘请了两位军师,分别是流落在北缅的原国民党军官以及缅甸贵族富二代。

这两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谭晓林分析政局,找到能够接近政界高层的机会。在他们二人的出谋划策下,谭晓林通过为缅甸寺庙捐赠高价捐款,然后引起了缅甸达官贵人的注意

他积极地为缅甸社会各阶层作出贡献,并经常与缅甸其他高级官员一起访问投标现场。他还为仰光金字塔的建造捐赠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赞扬。在金钱的铺垫下,谭晓林很快就被任命为缅甸区级财政部长,可谓是有钱有势。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5)

网络图片

1998年,缅甸国防部长与副总统亲自接待了谭晓林,并且称他为华裔犹太人。谭晓林实现了他的目的,他获得了缅甸政府的信任,并且与之展开经济合作。

此后不久,谭晓林与缅甸国防部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有了政府背景的加持,谭晓林的公司在官方审批上十分顺利,并且获得了政府垄断的资源开发权,并且从中得到了高额利润。

同时,他还借此东风,拓展了自己的业务,包括石油和房地产。更甚的是,他还为自己的军队配备了枪火,可谓是在缅甸一手遮天。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6)

缅甸石油

此时的谭晓林仿佛到达了人生巅峰,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享受着别人的追捧和赞美。然而实际上,他却是个十足的恶魔,贩毒、杀戮无所不为,早已经失去了人性。但是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属于谭晓林的惩罚,最终还是来临了。

法网恢恢,毒王落网

1999年7 月,谭晓林已经不满足这些小打小闹md了,他打算直接干票大的,他计划要运一批成吨的毒品,从云南运往广东。

但谭晓林却不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潜藏在他身边的卧底,老田,透露给了云南警方。

老田的弟弟曾和谭晓林一起做药材生意被抓,他弟弟进去了,谭晓林侥幸逃脱,作为对谭晓林有帮助的旧友,老田是最大几率被留在谭晓林身边、又不会被怀疑的合适人员。

为了逮住谭晓林,云南缉毒警方也决定做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那就是“瓮中捉鳖”。

在警方的故意放行下,谭晓琳的运毒行程十分顺利,以至于放松了警惕。

随后就在卸货时被警方逮了个现行,从大货车上查出了190公斤的海洛因,但这还不是最狠的,在谭晓林的另一个仓库中,警方查获了多达11.8吨的冰毒。这个数字,足足可以判谭晓林上万次死刑了。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7)

网络图片

这批毒品的数量之大,震惊了中、缅两国政府,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恐慌中的谭晓林立即转移财产,逃到新加坡避难。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国际刑警组织也对他下达了通缉令,谭晓林便四处躲藏,不敢轻举妄动。

也许是因为被跨国通缉,让谭晓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险,他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终究会被中国警方抓回去。

谭晓林示弱般地给警方寄去一封“忏悔信”,信中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想要国家放他一条生路。

但这有可能吗?中国对毒品深恶痛疾,从鸦片战争到现如今严禁的缉毒行动,足以看出,中国对毒品是绝对的零容忍!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8)

虎门销烟

2001年4月1日,四川雅安禁毒支队接到通知,有一辆贵阳牌照的吉普车携有大量毒品,并且这辆吉普车会经过雅安。于是,当地缉毒警察立刻设立关卡进行拦截。第二天凌晨,这辆吉普车果不其然驶向收费站,卡点的警察立即将其拦截并进行仔细检查,共搜查出六十公斤海洛因

驾驶车辆的两名司机,正是谭晓林贩毒集团的骨干成员,而他们在审讯中也将谭晓林招供出来了。

2001年清明节,缅甸国防部的某位师长,给谭晓林打了一个电话,邀请他去自己的是师部和国防部长、总统秘书长会面,商谈石油资源的开发问题。

野心勃勃的谭晓林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想都没有多想就前去商议。到达司令部的谭晓林才发现自己“中计”了,司令部早已设下重重陷阱,就等着他到达然后被一举抓获。此时一架军用飞机盘旋落地,一举将谭晓林押解。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19)

谭晓林

至此,“北缅毒王”谭晓林正式被缉拿归案,同年四月,缅甸警方在缅甸木姐镇警察局将谭晓林正式移交给中国政府。

到了这个时刻,谭晓林却还口出狂言地威胁警方:“我的私人武装部队会来救我的!”

谭晓林的私人武装部队是由一些专业水平极高的雇佣军组成的,人数多达200余人,也正是有这一支队伍的存在,谭晓林才能在缅甸如此嚣张。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20)

网络图片

在谭晓林被捕时,他的私人部队还宣称要劫车救人。然而实际上,谭晓林的命运早在他被抓获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终结了。因为就算他的武装部队会来解救他,国际贩毒团伙也会害怕他泄露秘密而在他被引渡前将他杀死。

缅甸禁毒大案纪实(从四川打工仔到)(21)

禁毒

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谭晓林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实现心中邪念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一想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人生永远没有重播,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有一些错,一旦犯了就没有办法弥补。因此,遵纪守法、脚踏实地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