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40分,一艘张起蓝色风帆的白色帆船缓缓驶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甲板上,被称作“中国鲁滨逊”的“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对着欢迎人群不断挥手致意。历经500多个日夜、跨越28000余海里后,翟墨和两名船员一起完成了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

去年6月30日,翟墨和两名船员从秦皇岛路码头出发,驾着帆船开启了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的旅程。当时,他们计划整个行程历时116天、全程16000余海里,但航行中因受到天气、国际局势等因素影响,此次环航北冰洋实际航程远超预期,其中艰难险阻,难以尽述。

开启不停靠环航北冰洋旅程前,翟墨远洋航海经验丰富。他曾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也曾带领船队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尽管每次旅程几乎都是九死一生,他仍义无反顾一次又一次出发。

“我们这次走的不停靠环航北冰洋航线,可以说前无古人。抵达北纬75度北地群岛附近时,因为磁场影响,几乎所有的导航仪器都失灵了,指南针也不再指南,我们仍然克服困难走了下来。”翟墨说,这次环航北冰洋,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中国航海家,也肩负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捍卫自然”宣传官和《荒漠化公约》北冰洋探险家两大身份,希望借此次航行吸引更多人关注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问题。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1)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2)

翟墨和他此次环航北冰洋的帆船 海沙尔摄

达成梦想

再次见到翟墨,他仍和去年出发时一样身姿挺拔、谈笑爽朗,只是花白的头发稍多了一些。他笑着解释:“去年出发前专门去染了头发,希望大家觉得这个航海家还很年轻,其实也不小了。”

话说得谦虚,今年54岁的翟墨却并不因年龄给自己设限。他这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之旅,早在19年前就已种下种子,直到知天命之年达成梦想。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3)

翟墨在完成了此次环航北冰洋之旅的“全球通号”帆船上。 张驰 摄

2003年,翟墨刚接触北冰洋这一海域,得知一名荷兰航海家想驾船环航北冰洋。当时,这名航海家从阿姆斯特丹出发,航行至北冰洋靠近俄罗斯海域时,前方航路因结冰被封冻,他只能无功而返。

听到这个消息,翟墨当时想:“这个事情我也能做啊!”他说,自己当时“非常有自信”。那时的他还无法预料,时隔近20年后全球变暖加快、北冰洋冰面封冻的情况减缓,令环航北冰洋真的成为可能。

去年夏天,一切准备就绪,翟墨和两名船员一起出发。他们计划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环航一圈后原路返回,行程历时约4个月。然而,当他们航行至伊丽莎白女王群岛附近时,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再继续前行,原路返回的部分航道也已冰封。最终,他们只能绕道大西洋、穿越巴拿马运河、再途经太平洋返回上海,航程比原定时间多了一年有余。

艰难险阻

尽管航海经验丰富,环航北冰洋对翟墨来说,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最直接的几大考验,是浮冰、冰山和极地强风。

从白令海峡进入北极圈,大面积的浮冰和冰山开始出现,一座冰山就像一座小岛,漂移过来时气势逼人。翟墨驾着帆船,在冰封中小心翼翼前行。他负责掌舵,另外两名船员米沙和王铁男在船头瞭望,随时用手语告知前方冰况。船在冰区航行时,他们三人几乎都24小时无休。

“在冰区,我们的船几乎是在用最低速度航行。即使船不动,浮冰也会顺着水流‘嘎吱嘎吱’挤过来,那声音听得人胆战心惊。”在楚科奇海,大面积浮冰与茫茫大雾叠加,能见度只有十多米,航行变得异常艰难。50多海里的浮冰区,整整航行了11个小时。

回忆起当时场景,翟墨笑着说:“现在可以比较淡定地说那些事,当时可真是害怕!在冰区航行就像走雷区扫雷一样,最怕船被浮冰挤坏了,我们的船体很薄。”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4)

接受采访时,翟墨已能笑对当时遭遇的种种危险。 张驰 摄

事实上,这条环航北冰洋之路曾倒下过无数航海先驱,沿线海域几乎都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也被称作“死亡之路”。翟墨坦言,经过这样的区域,航海者会有心理阴影。但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后来者还是要往前走。

这次环航北冰洋翟墨一行遇到的另一大考验,是极地强风。极地强风类似于强对流天气,但风速快得多。8月26日前后,他们接连好几天遭遇9-10级强风,十米多高的大浪裹挟着巨大的冰山呼啸而来,小小的帆船在北极圈内劈冰斩浪,正应了那句航海界的行话 ——“40度(纬度)之上没法律,50度之上没上帝”,一切只能靠自己。

因为北冰洋靠近北磁极,帆船上的仪器设备也受到一定影响。船行至北纬75度北地群岛附近时,原来的导航完全失灵,指南针也不再指南。好在他们已提前做了准备,启动了专门用于高纬度导航的光纤罗经作为备用导航,再加上目测辅助,终于顺利渡过难关。

在船上的驾驶室,翟墨指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黑框带屏幕的仪器告诉记者,这就是当时立下大功的光纤罗经。他强调:“这还是我们上海企业研发的产品呢!”

绮丽风景

航程一路艰难险阻,也邂逅了无数绮丽风光。环航北冰洋之旅中,翟墨拍摄了大量视频和图片,冰山、极光、日出日落等自然风景,海鸟、海象、海豚、鲸鱼等海上生物,都是他镜头下的主角。

翟墨拿起手机,给记者展示了两段视频。其中一段视频的主角,是深灰色海域上一座巨大的白色冰山,冰山靠近海水处呈淡绿色,一道天然的拱门令冰山内形成了一个可以穿越的洞口。当无人机镜头继续抬高,翟墨驾驶的帆船出现在不远处的海面上。与巨大的冰山和茫茫大海相比,25米长的帆船宛如一片漂浮的树叶,显得颇为“袖珍”。当冰区无风无浪、海面如镜时,船只仿佛航行在天上。宛如天空之城的奇幻景象,语言不能形容其万一。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5)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6)

北冰洋风光 视频截图

另一段视频中,数以千计的海鸟在水上盘旋觅食,清脆的鸣叫声不绝于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翟墨说,这段视频拍摄于格陵兰海域。当时他将手机固定在船栏上拍摄,然后一边欣赏风景一边钓鱼,收获颇丰。在漫长而枯燥的航海中,这样的时刻是一种难得的“奖赏”。

因为绕路而行,此次航行翟墨一行途经了世界四大渔场中的三处,分别是日本的北海道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这些渔场都处于海洋暖流与寒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带来的海水扰动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令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原本,翟墨的船上携带了一年的物资,经过三大渔场时的渔获,令他们的物资补给得到了很大改善。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7)

海钓渔获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8)

贴着帆船遨游的海豚 视频截图

“在60-65米深的渔场区域,我们钓到了很多鱼,鳕鱼、三文鱼,还有狼鱼。狼鱼牙很长,长得很丑也很凶悍,但是肉质细腻,非常好吃!”说到此处,翟墨兴致颇高,笑着补充道:“我发现这些鱼里面,长得越丑的越好吃!你看石斑鱼,长得就跟石头似的,也很美味。”

驾驶帆船途经夏威夷大岛附近时,翟墨遇到了大群鲸鱼。当时正值午夜,听到周围不时传来“噗噗”的水声,他发现有好几只鲸鱼在船边巡游,“噗噗”声正是它们呼吸时喷出水柱所致。再定睛看看附近的海面,这群鲸鱼竟有二三十条之多!陪着帆船游了一段时间后,这群海中精灵就渐行渐远,消失在茫茫大海中。

肩负使命

历时500多天的航程,为翟墨圆上了19年前的一个梦想,他也希望借此让更多人关注全球变暖和灾害性气候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在担心全球的天气突变,比如夏天的酷热。去年夏天,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最高温竟然达37摄氏度,这是不可想象的。”翟墨说,他们此次环航北冰洋顺利成行,也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冰面融化,因此夏季时的航道相对畅通。但如果北冰洋和南极的冰全部融化,全球很多的岛屿,包括上海、纽约这样的城市都将没入海平面以下,这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鲁滨逊一共航了多少次海(黄浦江畔归航)(9)

人类首次不停靠环航北冰洋归航仪式。海沙尔 摄

回程途中,翟墨一行在北太平洋区域一周内接连遭遇三个台风,这也是一个反常的气候信号。他解释说,正常情况下一个台风形成需要一周时间,前一个台风消失后一周,才会形成新的台风。但他们这次回程时在夏威夷附近遭遇了双台风,双台风还没消失,下一个台风又出现了……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此次顺利归航后,翟墨将会在上海驻留一段时间。接下来他想做的大事,是在上海建立一个海上高中学校。这个学校将以白莲泾码头为基地,配置可容纳近50人生活起居的几艘帆船,让学生在船上学习,同时通过远洋航海实地学习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木工、钳工、锻工等各方面知识。

“类似的学校美国、加拿大、法国都有,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航海后备人才,在世界航海领域发出更多中国人的声音。”翟墨说。

题图为帆船停靠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摄影:张驰 海沙尔 视频摄制:张驰 剪辑:曾雨欣 部分图片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李宝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