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驾崩后因无子,按照“兄终弟及”的顺序,朱厚熜被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后选定为皇位继承人。张太后是明武宗朱厚照的母亲,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初,闹的沸沸扬扬的明朝大事件要数大礼议之争了。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1)

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前朝愚忠老臣为了维护明孝宗一脉的利益绞尽脑汁,在没有征求朱厚熜及其母亲的同意下,随便更改朱厚熜的父母和抢夺兴献王妃的唯一儿子,让朱厚熜认孝宗及其皇后为亲生父母,而改称自己父母为叔父叔母。

明世宗是个大孝子,他竭力维护自己与父母的固有关系,于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大礼议事件开始了,最终发生了左顺门案,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的胜利而告终。

为什么朱厚熜一定要为父母争个名分和尊崇呢?虽然有为自己争一脉正统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朱厚熜不是个软弱的皇帝,性格坚毅,不想做处处受制于人的受气包皇帝。

认孝宗为父结果是什么样?从朱厚熜大婚前后的小细节就可以看出。

01 蒋太后进京

朱厚熜即位不久,蒋太后从遥远的藩王府入京,车驾到达通州时,得知朝中要儿子称孝宗为父,称丈夫和自己为皇叔父母,脸色大变,质问前来迎接的礼臣: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别人的儿子?你们这些人享高位厚禄,为何一定要拆散我们母子?

随后蒋太后命车驾停在通州,说什么也不往前行一步。朱厚熜闻知后泪如雨下,亲自到张太后宫中表示不当皇帝了,要陪母亲回藩地。这下吓坏了群臣,皇帝辞职后果很严重。

恰好此时观政进士张璁与杨廷和唱对台戏,写了本《大礼或问》,在朝中产生了较多的影响,最终杨廷和迫不得已才同意“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原本兴献王是要改称“皇叔考兴献大王”,兴献王妃要改称为“皇叔母兴国大妃”。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2)

蒋太后见好就收,欣然前来,以皇太后驾仪,在五百名锦衣卫仪仗队的随侍下到达京城,从大明门进宫。

其实“本生”二字只是承认了朱厚熜的生物学父母,但宗法上他还是要称孝宗为“皇考”,称张太后为“母后”,事实上还是被过继到了孝宗名下。

蒋太后进宫后拜见张太后时,张太后高高在上,仍视蒋太后为王妃。蒋太后行跪拜礼,张太后竟然没有起身劝阻,只是微微地一扬手算是答了礼。

可能张太后称尊已久,没有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朱厚熜母子十分难堪,小皇帝永远记下了这一幕,决心要洗刷母亲所受的羞辱。张太后多年后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02 朱厚熜借大婚为父母尊号加“皇”号被拒

朱厚熜即位后,婚事提上日程。

朱厚熜想趁大婚之际,以张太后的名义下懿旨,借自己举行婚礼给亲生父母兴献帝、兴献后的尊号中加个“皇”字,却遭到杨廷和等阁臣的极力反对。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3)

阁臣认为对朱厚熜的父母已尊崇到极点,再加上“皇”字,岂不是与明孝宗和张太后并立,分不清什么是正统,会违背天理。

而朱厚熜要的就是父母与孝宗帝后名分相当,还学会了借张太后的名义说话,懿旨中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这对于一个虚龄15岁的小皇帝来说,可谓城府极深。

阁臣见状,便集体闹辞职来要挟,朱厚熜不同意。后来一百多名官员上疏反对加“皇”号,朱厚熜仍不理睬。

最后皇宫突然失火,差点烧到蒋太后所住的清宁宫后殿。阁臣们趁机上疏,认为火灾与兴献帝后加“皇”号触怒上天有关,还引经据典,说在五行之中火主礼,后宫起火为“废礼之应”。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4)

朱厚熜自幼受父亲影响,比较迷信天象异灾,见此就不敢再坚持了。蒋太后也有些惊恐,也不敢让儿子坚持,只好听杨廷和的,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而将兴献帝后称为本生父母,不加“皇”字。

皇宫中的这把火有些蹊跷,后来没了下文。

03 朱厚熜想让祖母主持婚礼被拒

话说回来,朱厚熜的大婚之事由张太后主持,是张太后下懿旨命礼部正式开始择选皇后,司礼监又派内监去各地严格初步挑选,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入选的几位要由皇太后考察评定。

从一开始到最后,竟然没有朱厚熜亲生母亲蒋太后的事,朱厚熜自然很不高兴。但是谁让母亲名分低呢?只能这样了。

不过朱厚熜转念又想,即使母亲不宜出面主持婚礼,应该可以请祖母主持吧。祖母早年在三个儿子大婚时,因为名分低没能主持儿子们的婚事,当时是明孝宗和张皇后主持的,如今孙儿做了皇帝,总该争一争吧。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5)

于是朱厚熜提出由祖母寿安皇太后颁发懿旨,派司礼太监传谕内阁,希望获得内阁支持。

可是杨廷和等人仍然不同意,给出的理由是:前面筹备大婚派司礼监内监去各地选秀女,都是张太后颁发的诰谕,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突然换成寿安皇太后传旨,从筹办事宜上来说不妥,违背了礼教宗法,怎么能昭示天下呢?

好端端的一场大婚,搞得小皇帝心里很别扭,自己大婚亲娘亲奶奶不能主持婚礼,这帮阁臣们偏要让张太后主持,还总是一大堆道理,引经据典、一呼百应、措辞激烈,而自己孤立无援,又能怎么办呢?

朱厚熜虽然恼怒却也无可奈何,没有再坚持,但留下了心理阴影。千挑万选的陈皇后和明世宗朱厚熜仅共同生活了七年,后来因触怒朱厚熜惊悸流产,凄凉死去。

04 祖母病逝

朱厚熜饱经沧桑的祖母邵太后无福消受突然降临的尊贵,在孙儿大婚50天后,安然病逝。

朱厚熜十分悲伤,为祖母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丧礼。他本想替父亲尽孝,让曾经凄凉的老祖母在宫中安享晚年,谁料到天不从人愿。

在哀痛之时,朱厚熜想起即位以来大臣们对他的苛刻,越想越气愤。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6)

大婚时想让祖母出面主持婚礼,诸臣偏偏不同意,让自己亲娘亲奶奶靠边站;祖母是明宪宗皇帝的贵妃,辈分高于张太后,本应称太皇太后,可诸臣偏要说出一大堆道理,让祖母居于张太后之后。

邵太后的尊号是怎么回事呢?

自嘉靖元年清宁宫后殿的那场火宅后,朱厚熜收起固执,听从杨廷和等人的提议,在正月里为张太后、明武宗的夏皇后、祖母邵太后和母亲蒋太后上尊号。

张太后加“昭圣慈寿”四个字,母亲仅加尊号“兴国太后”,无“皇”字,与张太后相差太远,尊号就矮人一大截。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7)

尊号不一样,礼仪也有差别。按照尊号高低排列,先上张太后、夏皇后尊号,次日上邵太后和蒋太后尊号。以辈分资历来讲,邵太后是最高的,却要列在孙辈夏皇后之后,礼部大臣的宗法正统观念就是这样。

朱厚熜是外藩王进京继承皇位,跟随来的只有藩王府的人,王府人才有限,不能不依靠内阁和朝中大臣,这些前朝老臣对明孝宗一系习惯性尊崇,极力维护孝宗一系的利益,常常引起新天子各种不快,朱厚熜没有听命于自己的基本行政班底,一时也无可奈何。

群臣对其祖母也如此苛刻,朱厚熜只能接受,给祖母上尊号寿安皇太后,直到嘉靖七年才改为太皇太后,最终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祖母逝世时,朱厚熜本来想在第二年二月迁葬茂陵,杨廷和等人说祖陵不能动,会惊动神灵,朱厚熜没有理睬,还是坚持葬入茂陵,称为明宪宗皇后,为祖母争得了一个身后的名分。

朱厚熜死了之后(朱厚熜大婚时心里很不爽)(8)

自朱厚熜即位后,一桩桩一幕幕发生的事,使他意识到父母及祖母没有应有的尊号,总是处处低人一等,连大婚也处处受制于人,像个牵线木偶一样,所以他必须在是否改换父母的问题上强硬起来,与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势力作斗争。

文:十里桂花(关注我,给你讲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