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为半湿润内陆性季风气候,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称“美水之乡”。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隋炀帝赐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筑白鹿寺、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

延安小吃炸酱面的做法(延安特色小吃之)(1)

美水泉又名甘泉,发源于县城西南3.5公里的神林山下,是甘泉县境内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美水泉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水质和神奇的传说闻名于世。据史书记载,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北巡突厥牧场,途中到此游历,偶饮此水,厥味甘美,顿觉心旷神怡,遂赐名“美水泉”,后为隋唐两代皇宫专用。美水泉现为一排12孔的窑洞式蓄水池,泉旁有明代“修复甘泉碑记”、民国“重修甘泉县甘泉碑记”和2007年县政府所立“美水泉碑记”石碑三通,以及十分罕见的刺榆树两株,榆刺似针。美水泉泉水经科学检测,其为优质高钙矿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与华清池温泉等并列称为陕西四大古泉之一。

炝锅面发源于山东,但是在陕北的甘泉县,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对地方口味儿的调整,使得炝锅面更适合当地人的口味儿,比较地道的炝锅面尤以延安市甘泉县炝锅面最为正宗。甘泉炝锅面以鲜香浓郁,口感爽滑,营养丰富,老幼皆宜而享誉最盛。炝锅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陕北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甘泉,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吃一碗炝锅面,再配上甘泉烤肉和醋泡蒜,更是味美至极。

在陕北,面条是一种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来,比如炝锅面、炸酱面,又比如烩面、捞面、炒面等等。可我最爱吃的却是炝锅面。说起炝锅面让我想起了许多童年的故事。

还记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有限,只有过年过节才能见上白面,所以,在上小学的时候,爸爸经常说只要好好学习,爸爸就给你做炝锅面吃。那个时候常听到的就是和面,说起和面,其实里边大部分是菜,面条也是荞面之类的。所以,为了吃上所谓的炝锅面,常常煤油灯底下写生字、算题一直熬到深夜,一旁的母亲则在一旁看看书或者坐着看我们学习。当我拿着单元的侧试成绩给爸爸看时,他则摸摸我的头,问吃什么,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炝锅面!于是,爸爸就取出一个小盆盆,拿勺子掏一勺子面倒在里面,掺了水开始和面。说起和面,其实,和面是需要技巧的,掺水太多,做出的面条就偏软,容易煮烂;掺水太少,面就太硬,难以削成面片。这分寸对已经成家的我来说,总拿捏不好。而爸爸却很有把握,他一次就把水倒足,用力揉搓一阵子面就和好了,放在盆里子让形着。这个开始准备所谓的汤了,他在菜园子里割一小把韭菜,摘一个西红柿,一切都准备待续后,便然后拿起刀子,一片一片地往小锅里削着,面一就煮好了,便把面倒出,把锅冲洗好后,又倒入油,把准备好汤菜倒进去,嘶嘶啦啦地一股油烟就升腾起来,香味随即弥漫到整个家里,偶尔也会把家里攒得卖的鸡蛋拿出一个打进去,那个味道让我闻起来比考个100分还高兴。傻傻的我则眼巴巴瞅着爸爸忙前忙后,但,爸爸始终都是把第一碗递给我。望着青青的韭菜漂在油晃晃的汤里,金银分明的蛋清三三两两地间杂在细长粘滑的面条中,香喷喷的味道飘散出来,勾得我的馋虫蠢蠢欲动。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便是最好的美味了。后来我上学一直到城里,吃面不是经常的事了,偶尔吃上一两次,那个味道,真不敢和爸爸的手艺比,当然这是在我的眼里这样认为的。

如今,已经成家的我,偶尔回家看看,爸爸总是会做炝锅面来让我尝尝。如今的生活条件大有改善,可那油晃晃、香喷喷的面,融入家的温暖,已变作我时常回家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