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俗语:“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现在也一样吗?

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农村老一辈人说的“女顾娘,顾不长,娘顾女,顾不起”,表面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作为女儿的照顾父母,时间是不会太长的,但是作为父母的,照顾女人,又照顾不起。这是因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女顾娘,顾不长

首先,这句俗语是从早些时候流传下来的,我们就先结合那么时代的特点来分析,在早些时候,人们讲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将来出嫁就成了别人家的人,虽然说血缘关系并不能斩断,但是男方家庭还是会要求女方和本家少联系,况且古代宗族的礼教森严,女子出嫁之后一般连娘家都很少回,更不用说照顾自己的父母了,就算是父母实在遇到困难的事情,帮一帮二不帮三,次数多了,婆家也会嫌弃的,所以才有了“女顾娘,顾不长”的说法。

女不愁嫁是什么意思(俗语女顾娘)(1)

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也是常见的。女儿为出嫁之前,虽然对家里也有一点帮衬,但是终归是要嫁人的,所以也顾不长。所以女儿结婚前工作赚的钱一般会留给父母,也是因为害怕以后对娘家的照顾比较少。再者结了婚以后,就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要是住的和娘家稍微有点远了,精力上对娘家就照顾不过来。其次,将来成家立业之后,要为小家庭的吃穿用度、柴米油盐而操心,将来还要生育孩子,都是压力,所以金钱方面也顾不过来。而且就算是自己的经济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要是经常帮助娘年的话,估计丈夫和婆婆也是会有意见的,所以也是“女顾娘,顾不长”。

女不愁嫁是什么意思(俗语女顾娘)(2)

娘顾女,顾不起

不管是男是女,孩子们都是娘心头肉,母亲对孩子的亲情与牵挂是与身俱来的,女儿也不例外,所以就算是在封建社会,女儿出嫁了,父母说着让女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但是心里还是牵挂着女儿的生活的,在婆家有没有受委屈呀,和姑爷的夫妻感情和不和谐呀。但是因为封建礼教的约束,女儿出嫁后无论在娘家的生活怎样,娘家也是不能轻易干涉的,要是经常对女儿在婆家的生活进行干预,一来会被别人家笑话,二来也会遭到亲家的厌烦,这也是“娘顾女,顾不起”的一个原因。

女不愁嫁是什么意思(俗语女顾娘)(3)

再者,女子出嫁后,就是和夫家连为一体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娘家想要看顾女儿,那就要看顾女儿的整个夫家,富贵人家尚且不能做到,更别说普通家庭了,所以就算娘家再有心,再心疼女儿,也顾不起。

女不愁嫁是什么意思(俗语女顾娘)(4)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了古代封建制度的限制,但是也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家中只有一个女儿的还好,独生女,父母将来的养老都要靠女儿,这个时候娘家多照顾女儿是正常现象。但是要是家中还有兄弟的话,娘家经常帮衬女儿,估计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心中也是不愿意的,本来婆媳关系、嫂子和小姑子的关系就是一个相处的难题,这样岂不是更加容易引起家庭矛盾,所以娘顾女,也顾不起。

小编有话说: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夫妻相处、婆媳相处、亲家相处都是难题。小编的朋友今年就遇到一个难题,她和男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那次去见男方父母的时候,人家父母就隐晦的提出了想让女方以后和娘家的关系远一点,这是因为我朋友家里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弟弟,但是人家男方是独生子,所以男方父母觉得自己的钱财将来都要留给儿子,而我朋友得到父母的帮助比较少,又害怕我朋友将来要帮助弟弟,所以侧面的提了一下不想和亲家关系那么亲近。听听这话,谁听了不生气,先不说我朋友的家境还不错,将来就算弟弟娶媳妇也用不着姐姐帮忙,就算是家境不好,作为男方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要求,还没有结婚就开始讨论谁占得利比较多,谁吃了亏,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道理?你对于小编的处境是如何看待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