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1)

海丰众多小吃中,技法最为美妙的,当属薄饼。师父调制好软颤颤的面团,一手插入面团中,稍用力即将面团从盆中抽起。从面团离开盆后,师父就得用手不停地划着椭圆,始终保持着面团将坠未坠的状态。待平整的铁锅足够热时,师父将面团迅速地往铁锅一抡、一抽,就形成一张圆形的面饼。饼内有破洞的话,师父还会控制着面团如青蛙吐舌般往饼上一点,随即把饼补上。饼如薄纱,片刻即熟,旁边站一的助手三两下就把薄薄的面饼揭起。

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2)

这做饼的技法让看的人觉得玄妙无比,看过所谓的印度飞饼,只觉得是耍杂技,看过山东的摊煎饼,更让人生出粗陋之感。当年少林足球上映时,赵薇用着太极招式做馒头的模样,让不少人想起了海城大街边做薄饼的师父。

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3)

食物总和时令节气、传统风俗紧密相连,薄饼分甜咸两种,甜的主要是糖葱和豆酥,咸的是主料有绿豆芽、包菜、葱、瘦肉、鱿鱼丝等。春季来临,万物生发,吃上一卷绿豆芽、葱为主料的薄饼,其用意和大年初一第一餐吃斋、年初七吃七样菜是一个意思,让身体跟着节奏在春天尽情地生发。

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4)

不过,清明时节里的薄饼,却并非只是作用于身体那么简单,它的存续应该和春秋时形成的寒食节有着莫大的关系。当年,介之推偕其母隐于介休绵山。晋文公求贤不得,知他是孝子,于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文公封绵山为介推田,敕令介之推忌日焚火寒食,是为寒食节,后演变为清明节。

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5)

当北方的中原大地几经易主,老百姓们都以为清明节只是清明节时,海丰人还是把锅叫鼎、把喝茶叫吃茶,还在唱着西秦、白字戏,还记得要在清明的时候吃上几卷或甜或咸的薄饼。或许,当我们的先祖从故地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然后在海丰落地生根后,对故土的怀念就深深地烙刻在我们的血脉中,而怀念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着故土的种种,并且离故土越远,这种坚守就更是坚韧。

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6)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那时老家的房子还未破败,村里还住着不少乡亲,带着大袋小袋的祭品,挤着逼人的大巴车回到乡里,给先人的坟墓锄草、洒上惹眼的纸衣。事罢后回到村里,从老井里掏出一盆清水,洗净身上的汗水、泥土和草屑,进得屋里,老姑己端出一盘薄饼。爬了大半天山,此时早己饥肠辘辘,一口咬下,带着些许韧劲的面皮底下包裹着咸香柔软的豆芽、肉丝,越嚼越香,就着几碗咸茶水,几条下肚后拜山的劳困一扫而空,再和乡亲们在屋前空地上闲聊家常。

清明时节润饼润心感受传统美食(吃一口相思的薄饼)(7)

嗯,这就是清明的味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