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

翰海秋拍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为藏家甄选近百件备受藏家关注的名家佳作。在二十世纪部分有常玉、吴冠中、朱德群、丁雄泉、常书鸿、赵兽、关良、罗尔纯、陈钧德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在当代艺术部分不但有周春芽、罗中立、刘野、刘炜等艺术家的经典小作,同时也为藏家梳理了一批有代表性的7080后艺术家:宋琨、韦嘉、季大纯、尹朝阳、章剑的作品清单,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冬天,我们希冀为关注我们的藏家朋友带来一场深藏匠心的暖心拍卖。

二十世纪作品预览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2)

常玉(1895-1966) 女

纸本水墨

签名 ( 左下 ):SANYU来源:亚洲私人藏家出版:1.《中国的马蒂斯常玉巴黎时期重要作品展》,台北帝门艺术中心,1992 年,第20 页。

2. 《常玉素描与水彩全集》衣淑凡编,台北财团法人立青文教基金会,2014 年,图版D0330 。

27×36cm

常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批赴法国深造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这批艺术家的共同使命是通过学习、借鉴西方艺术之精华,进而 为中国艺术的现代化之路寻找新的可能性。常玉的人生境遇跌宕 起伏,出生富商家庭的他早年生活优渥,而赴法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却又饱尝困顿与失落,最终在孤苦潦倒中悄然陨落。在常玉的纸本作品中,他擅长于运用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干笔技法来进行 表达,也展现出对透视概念的实验。在作品《女》中,常玉用简 洁逸动的东方水墨线条勾勒出一个女人的侧身轮廓,被徐志摩称 之为“宇宙大腿”跃然纸上,这样的女子形象的构图在常玉多件 经典油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身在巴黎的常玉运用东方传统的媒介融合西方的现代手法进行创作,寥寥数笔,令人神往。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3)

吴冠中(1919-2010) 江南即景

纸本彩墨 八十年代作

钤印(左下):荼钤印 ( 右上 ):冠中写生、老吴作说明:此作经艺术家家属吴可雨先生鉴定为真迹

66×66cm

他在艺术上吃的第一口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他的绘画源于写 实,逐渐走向表现,又不断输入中国写意元素和抽象元素。他的 绘画重情感表现,善于把自己内心的激情融入点、线、面、色彩 和独特的构图之中。他重视写生,重视对客观自然的体验,但更 重视自己的感受。他的艺术跳动着时代的节奏,带有鲜明的中国 色彩并具现代性。他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大胆强调形式美感的 人。他的这一主张和他的绘画实践成果,推动了20世纪晚期的中 国艺术走向现代的步伐。吴冠中是一位通古今艺术之变的人,也就是说,他懂得古今艺术变 化的大致规律。有的艺术家对古代艺术很有研究,但是对当今艺 术不屑一顾。艺术必须尊重古人,不尊重古人的艺术家不会有出 息,但是只是一味地尊崇古人,是不会成为大艺术家的。当代人 必须对当代社会有真切的认识,对当代艺术思潮和走向有所分析 和理解,懂得今天艺术为何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从而有自己 的选择和处理方法,进而能有独特的创造。

——邵大箴《通古今之变 成中西之美》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4)

常书鸿(1904-1994)李承仙(1924-2003) 敦煌春天

布面油画 1993 年作

签名 ( 右下 ):常书鸿李承仙一九九三年春于北京

来源:1. 亚洲私人藏家2. 中国嘉德2017 秋季拍卖会二十世纪艺术夜场LOT2026

191.5×372cm

这幅画之所以能够撼动人心,在于塞外虽没有江南春雨杏花温存 婉致,但辽阔里内蕴柔和,苍茫中暗藏希望,流淌着最真、最纯 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郁郁葱葱固然美丽,却显得不如黄沙中一点 翠色令人惊喜。困苦之中的坚持和倔强,最是令人叹服感动—这既是戈壁草木的可贵精神,亦是常书鸿先生一生的写照。在西 方文化猛烈冲击的上个世纪,当其他仁人志士都在致力于以西改 中之时,常先生却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那些宝贵的财富,并用一 生去保护坚守属于民族的尊严。他正是这大漠里的和煦春风。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5)

罗尔纯(1930-2015) 芍药

木板油画 2002 年作

来源:罗尔纯友人旧藏

60×60cm

作品《芍药》是罗尔纯的写生静物作品,芍药的芳雅在罗先生的笔下被赋予了别样的生机,塞尚 式的表现手法让笔触及色彩关系在轻快明丽中升华,笔触的叠加饱含了罗先生看似平和实则狂放不羁的热情,色彩的堆砌诠释着对生命的礼赞,作品中不断奔涌出的浪漫与纯真令人动容,折射出罗先生至纯至真的内心世界。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6)

罗尔纯(1930-2015) 彝族老汉

布面油画 1998年作

签名(左下):尔纯

来源:亚洲私人藏家

140×120cm

罗尔纯自八十年代起对肖像题材颇感兴趣,他笔下的形象色彩纷 呈,活灵活现,每一道笔触、每一种造型都能恰如其分地“得其 貌,传其神”。色彩在其艺术中主要用来塑造形体,通过冷暖色 对比表现体积,颜色互相渗透、影响,构成多样性统一,给人“ 舒畅怡悦的美感”。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7)

关良(1900-1986) 武松醉打蒋门神

纸本彩墨

款识:关良钤印:良公(朱)来源:1.北美关良家属(关良女儿)旧藏;

2. 浙江南北拍卖 2014 年秋季拍卖会 Lot0020

34×34cm

读关良的戏曲人物画,李苦禅说他的画法是“得意忘形”,意是一 个眼神,一个扭腰,一个伸胳膊抬腿,这是戏剧的“意”。关良喜 用秃笔,笔法稚拙,天真如婴儿,落笔沉稳有静气,不尚华巧的笔 法,这正是所谓的"大巧若拙"。关良如此钟情画戏曲人物,有很深 的渊源。关良儿时就是小戏迷,后又与盖叫天成为终生挚友,两人 一个唱戏,一个画戏。关良能将老生、小生、花旦、青衣、武生、 丑角的身段与架势拿捏得精微到位。京剧表演大家盖叫天曾评价关 良的画:“是活的,看上去很神”。那是因为关良吃透了戏曲,在 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上,都下了最认真的功夫。为了画好戏剧人 物,关良还利用业余时间到科班出身的行家处学戏。他买了髯口、 马鞭、靴子......熟悉了唱、念、做、打的每招每式。亲力亲为的艺术体验,使他具备了呼之即出的生活基础,为其戏剧人物画的创作 奠定了生活与情感上的准备。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8)

朱德群(1920-2014) 抽象行草

纸本水墨 1995 年作

签名(右下):朱德群95

来源:亚洲私人藏家

68.5×53.5cm

如何在这森林中找到其途径,在这儿笔墨交叉,在这儿符号与形象透过水、墨、色相互渗透,在这儿流斑和溅痕又加在表层混乱之上!这些多联屏是熔炉而非混沌,取自中国 绘画三种传统形 式:直式(挂幅),横式(手卷)和扇页。这隐喻般的形式转置 也适于内容,首先为浸满墨的紧密团块,随之为不受任何透视所 限制的光亮旅程,最后则是刹那间同时散出的有机涌现。就若大的悬崖峭壁,垂直的构图高耸孤独地矗立着,深沉和遥远,充 满强烈的生命。自宋以来,这些形状一再出现,可由它们所散发 出的精神辨认出。一笔带活力的线条紧迫地由虚无中冒出,将数 个单元连接起来,或将空间划出一道道斑纹,这是他艺术的又一特征。这绘画文字强调无止境的曲线,主要来自朱德群书法家之功力,他不断持续地练习。柔软而带韵律的形状盘曲于生命的神 秘之中,第三种特征是各种蜕变,这些要归功于他对空白之处的熟练掌握,同时结合了对墨色和数目有限的色调之巧妙运用。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9)

丁雄泉(1920-2010) 爱我爱我

丙烯 蜡笔 西洋纸 1975 年作

出版:丁雄泉《红唇系列吻我吻我》1973-1977丙烯蜡笔西洋纸上作品,龙门雅集,中国上海2012 年,第107页。

说明:附纽约丁雄泉作品管理会保证书

69.5×104cm

从丁雄泉先生这个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画面那种缤纷张扬的青春气息,以及艺术家个性和热情洋溢的内心世界。显然,那些律感十足、生动活泼的图景,也是艺术家以细致入微的细腻笔触展现他所读懂的女性形象与大千世界。我们突然明白:先生根不需要高高在上的优雅,他要的就是平易近人的随和,而这种 随和丝毫没有风尘气,倒使得观者无时无刻地处在宛如游乐场的情 境中,像个心无旁骛的顽童一般。而纵然是画面中风情万种的女性 们,也能渐渐读出其身上的哲思与乡愁。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0)

陈钧德(1931-2019) 细雨蒙蒙

纸本油画棒 2013 年作

签名(左下):2013 陈钧德出版:《陈钧德油画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88页。

30×42cm

绘画只有进入到这种更加自由的心灵状态,才敢于大胆地使用色 彩,让色彩与色彩撞击出火花,迸发出自然的视觉魅力和艺术的生命激情。陈钧德的艺术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就是在色彩的碰撞 中显现出阳光的明媚、自然生命的娇艳与灿烂。他的绘画题材涉及人体、静物、风景,特别是都市风景。但他无论画什么,作为手段的色彩都会上升到本体的地位,成为他的绘画的视觉中心。他长期积累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常常在自然的激发下、在灵感的驱动中转化为一种本能和直觉,转化为一种心灵的直觉,并且在转瞬间倾泻到画布上。他作画,是根据感情的需要,在画中 将高纯度的色块组合,使其在冲突对比中获得平衡和谐的关系, 产生交响乐般的节奏。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练,线条跌宕起伏, 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纯真的童趣,洋溢着生命的朝气,传达着 内心的欢快情绪,从而也感染着他的观众。


当代艺术作品预览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1)

周春芽(b.1955) 太湖石

布面油画 1995 年作

来源:亚洲私人藏家签名 ( 右下 ):1995zhouchunya

背签:zhouchunya 周春芽 1995

73×60cm

周春芽早期作品中的热情和质朴概括的用笔设色仍然存在,但已 简化为沉稳的朱褐、黑红与花青、墨绿的色彩冲突,以及凝重而 又浑然一体的团块造型与激烈运动的线性笔痕的交织。在这一 片炽热的混沌中,若干自由的纤细划痕,在视觉上带来敏感的 锐利。而周春芽最初在中国精陶面具中所获得的精糙肌理和自由 手感,已经转化为他用刀涂抹的极富黏稠感的浮雕般基底,成方 贯穿于周春芽作品中的视觉形式的生长点。这不是简单的肌理丰 富,而是如同凝固的岩浆,构成人与自然界在物质性的基础上所 达到的内在一致。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2)

罗中立(b.1948) 劳作者

布面油画

来源:藏家得自艺术家本人

签名(右下):中立

38×54cm

罗中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动感,但是画家能够让它保持一种平衡。构图的平衡和色彩的平衡。同时也使西方再现艺术的客观视角和中 国民间艺术的主观色彩达到一种平衡。他的作品就是用彩色的线条 进行画面的编织,但是这个色彩我仔细看是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 那些桃红粉绿的色彩和西方油画的造型相结合,有很大的难度,罗 中立做到了,方法是弱化写实性的三度空间造型,将其转换成为象 征性的形象表现。

——殷双喜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3)

刘野(b.1964) 张爱玲

纸本水彩

2004 年作

来源:香港苏富比 2008 年春季拍卖会 Lot 0918

签名(右下):04野

81.5×66.5cm

2000年后,刘野开始进行相对随性的绘画,有的是以他喜欢的文化形 象进行创作,带有一丝对往昔的忧愁与感怀,如阮玲玉、张爱玲等人,他以纯色为背景,画中的人显得柔和、自然,贴近现实。刘野的 作品标识性极强。以童话般的梦幻色彩与语言表现形式,反映现实世 界的问题。童年时的富于幻想和后来的理性严谨,决定了艺术家之后的思维方式,并随着年龄增长日益融合,让他能冷静地去幻想、去处理互为矛盾的两种绘画风格。其实在那些欢乐的背后,有一种忧伤的 东西,我觉得我作品中这种忧伤的东西,是我的一种很重要的东西, 用貌似欢乐的图象去表现忧伤,比直接用忧伤的图象去表现忧伤更令人动心。我喜欢内心深处的非常真实的一种表达。在那些看似童趣天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生命本身的脆弱、流逝与无 常,极富哲思意味。这些都是刘野对自我及人类最基本情感的反思,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描述着心里的那个世界。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4)

刘炜(b.1965) 风景

纸本水彩

2005 年作

来源:亚洲私人藏家签名 ( 左上 ):刘炜 liuwei2005

27.5×23.5cm

作品《风景》创作于2005年,画面中的风景在看似清丽的氛围中仍然充溢着粉色的肉 感,与绿色的清新空灵形成强烈对比,这源于艺术家对“肉”的 敏感表达,亦包含了他所关注的社会风景、问题风景——生存现 象。在形式上极富实验性,迷离朦胧的画面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 生,斑驳的色彩透过粘稠的介质肆意流淌,让人仿若正欣赏窗外 大雨淋漓的景致。刘炜将早期明显的“粘稠肉感”以一种更隐晦 方式内化在作品中,收获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刘炜思考 中国传统绘画,渴望回归沉静的成熟之作。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5)

刘炜(b.1965) 高跟鞋

综合媒材

1993 年作

来源:亚洲私人藏家签名 ( 右下 ):刘炜 Liu Wei1993

44×41cm

作品《高跟鞋》创作于1993年,刘炜用在一片抽象性的混沌中诠释 道家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重神而不重形的形而上哲思。无确 切具象实体,和着灰阶色调, 阴郁的画面笼罩着狂妄空灵的空寂 感,然而静中有动,虚中见实,画家巧妙地寄予灵动于画面,使 之附有生命感。画面的模糊感正记录了时间的动感,若有似无溃 烂的粉红色仿佛欲望的黑洞,那斑驳的符号与数字仿佛时间的见 证者记录着时空的平移与切换。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6)

宋琨(B.1977) 泛灵净界·阿修罗No.1-No.9

布面油画 玩偶眼球 树脂拼贴 2015年作

展览:“阿修罗净界:宋琨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5 年。

出版:《阿修罗净界》宋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5 年,第20、21 页。

40×30cm×9

“净界”岛屿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佛教中的阿修罗、“地藏六使者”,无明海里的人,畜道动物(水母,蛇,章鱼),净土极乐 世界的风景,伪造的净土岛屿装置,以及以星空、海洋等原始自然 为主题的影像和音乐等。其中,阿修罗是一个主要的角色。作为佛 教“六道” 之一,半人半神的阿修罗有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天人 的威力和鬼蜮的恶性。它本性善良,但也常带有嗔恨之心,和执着 争斗之意志。而今,阿修罗这个形象的载体早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 化,虚拟网络、Cosplay,包括民间信仰等各种元素集合交织在一 起,构成了一个不可名状的新的阿修罗形象。对艺术家而言,这个 形象本身就是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的承载。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7)

李继开(b.1975) 江湖

布面丙烯 2006 年作

签名 ( 右上 ):Li Jikai06出版:《视觉遭遇 10 人展》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年,第98 页

50×180cm

李继开的艺术并非纯粹表达自我的缺失,而是试图寻找自我的意义,他的艺术并没有表现同代人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而是清晰地 表达了自我心理的冥想。他的艺术正吻合了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的 大趋势,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突围过程中,集体意识消失,艺术家 回归个体,从微观角度来反视个人的经验和价值,即以个性化的艺 术语言对个人的记忆、境遇进行描述,并赋予作品很多的寓言性色 彩。李继开的绘画风格有时中规中矩,有时自由狂野,有时动与静 并进。他的绘画完全混合了具象性绘画和平面装饰、表现笔触和抽 象化的语言,并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我有感于才华横溢的 李继开对个人心理的解析,这种解析是他借助于夸大的毫无关联的 意象来实现的。李继开笔下的招牌是身着各种装東的大大的猪头小 孩,或站立于硕大的蘑菇,或匍或躺在长条木箱中,非常可爱。他笔下的人物,脸上流露出那种动物般表情,那对圆眼和兔子嘴,局 促不安的神情其实才是他作品的根本特色,同时又让身处寂寥背景 中的绘画观者,不禁由怜生爱。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8)

尹朝阳 (B.1970) 王

布面油画 2006 年作

签名(背面):尹朝阳 2006

180×150cm

尹朝阳总是以质疑甚至冷漠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在那些不为 常人关注的现实秩序中,探究人物生存的可能性状态,然后极其 粗暴地剥开那些现实伦理的外衣,让他们赤裸裸地袒露出各自真 实而隐秘的本相。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不但可以体察艺术 家对于内心真实的遵循,解读他不可思议的创作成因,尤为重要 的是可以窥探到那些人身上残留的、曾经受到现实伤害的痕迹, 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纵观尹朝阳的所有作品,你可以视作是他 一个人的成长心灵史,更可以看作是以人物为载体折射出来的一 个时代精神的发展史。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19)

季大纯(b.1968) 沙漏

布面油画 1995 年作

签名:大纯绘 . 九五

100×100cm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20)

季大纯(b.1968) 满头大汗

布面油画 1997 年作

签名:大纯一九九七年

100×100cm

这一时期大创作的借鉴方式与以往 有了较大的不同。大纯过去作画常常是由一个现成的风格展开, 现在则成了一种更个人化的行为。对绘画长期研究的结果,使大 纯终于能够以最简的材料,用非常轻松的手法,面出复杂而美丽 的效果大纯的艺术经历在今天众多的艺术青年中有典型意义。西 方现代艺术观念及技巧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只须从近年报考美术 学院及附中的众多考生作品中就能清楚地看到。这是今天特有的 事实:其根源在于近十多年来随改革开放的深入而逐步开的文化 传播运动和许多曾醇心于西方现代艺术的青年艺术家一样,大纯 在实践中也逐步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具备中国特色的一面,中国 的现代艺术亦然。只有最深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触及了中国人 性情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 古国,其深厚的文化传统对于今人是取之不。用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仅以中国书画为例,其博大精深的传统足以使研究人员穷尽毕生精力。艺术家们在这样的财富面前又怎么会无动于?从大创作的事实看,今天的大纯已经开始重新发自己曾研习多年而后又被长期置边的民族自身传统。在经历了现代艺术的洗礼之后,大纯 这一次向传统艺术的回归无疑是站在了新的高度。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21)

韦嘉(B.1975) 你是谁?

布面丙烯 2007 年作

签名(背面):韦嘉 07出版:《视觉遭遇 10 人展》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年,第 136 页

200×160cm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22)

章剑(b.1968) 公园

布面油画 2007 年作

签名(右下):章剑2007

200×300cm

章剑的艺术创作在上世纪90年代似乎一直是处于被遮蔽的境地, 尽管他早在90年代初就已作为职业艺术家而独居城内的画室坚守 着自己的艺术追求。现在看来,被遮蔽的原因是与那时的时代背 景和章剑个人的艺术诉求有着直接的关联。

常玉吴冠中朱德群(常玉吴冠中朱德群)(23)

编辑:秦佳

图文:北京翰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