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大师创立裘派后,京剧界逐步形成“十净九裘”之势,但是解放前后与裘盛戎同时活跃在北京舞台上的“非裘派”花脸名家也颇有几位。除了中国京剧院“铜锤三奎”(即王泉奎、娄振奎和赵文奎)在前边篇目中介绍过,本篇介绍周和桐、张洪祥、罗荣贵、朱玉良、赵炳啸、姚宗儒等几位。

优秀裘派新秀真人真唱反串老生(几位非裘派花脸)(1)

(张洪祥的剧照)

周和桐早年坐科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工净行。解放后加盟马连良京剧团,后加入北京京剧团。1953年周拜郝寿臣为师,是优秀的郝派传人。周和桐工架子花,但有嗓子也能唱。

周和桐最出彩之处是陪马连良演出《甘露寺》《四进士》《淮河营》等。周的孙权和马的乔玄在《甘露寺》相亲一折对刘备一个褒一个贬,一句道白一个眼神都针锋相对、丝丝入扣,观众反响热烈。《四进士》中宋士杰和顾读在“二公堂”对质,顾读气势汹汹以势压人、宋士杰有理在胸毫不相让。周和桐把顾读这个贪官色厉内荏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给马连良的戏增色不少。周和桐在《淮河营》中扮性情暴虐的刘长,与马连良饰演的老臣蒯彻的对手戏更是针锋相对、高潮迭起。

张洪祥是北京京剧团另一位不可多得的花脸。张洪祥具有金派的嗓子,虽然比不上金少山,但是他却能演《乌盆记》和《打棍出箱》里的“判儿”,要扳“朝天蹬”,三起三落,还要喷火。这是武二花的活儿,专演架子花的演员演不了。他长期辅佐谭富英,在《失空斩》中扮马谡或司马懿、在《定军山》中扮夏侯渊、在《战太平》中扮陈友谅。

当年北京京剧团排新戏《赵氏孤儿》,四大头牌一起上阵,裘盛戎原本去杀害赵氏满门的屠岸贾一角,这是架子花脸的活儿,裘盛戎并不对工,费力不讨好,演了几场便吃不消了,他力荐张洪祥出演此角色。经过张洪祥的精心塑造,这个人物的奸狡,阴狠,凶残刻画的入木三分。

《铡判官》是裘派经典剧目,剧中除了包拯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花脸角色,五殿阎罗秦广辉和五殿判官张洪。张洪为救侄男以权谋私,有大段做工表演,被蒙蔽的五殿阎君则与包拯有繁重的对唱。裘盛戎贴演此戏必须有周和桐(阎君)和张洪祥(判官)的配合才最完满。最后一场,老包、阎君和判官同殿质对,裘周张相互咬着唱,十分劲爆,观众过足了戏癮。裘大师的“红花”主演自不必说,周和桐和张洪祥也真正起到了“宝石级绿叶”的效果。

罗荣贵,梨园世家,祖父罗福山工老旦,父亲罗文奎工丑。罗荣贵自幼喜爱京剧,曾跟随周瑞祥学习《草桥关》等花脸戏,八岁时进入荣春社科班学戏。在科班时跟随孙盛文、宋富亭、范宝亭、霍仲三等先生学戏,亦受蔡荣贵先生教益颇多。出科后,曾搭尚小云的班。他擅长演《安天会》里的李天王,戏中李天王有大段唢呐,悟空打一段他唱一段,素有“唱死天王累死猴”之说。因罗荣贵先后和尚长春、李万春、李少春、王金璐、李元春等演《安天会》,故有“老天王”的雅号。

1951年他加入梅剧团,1953年梅兰芳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奇双会》,王琴生在前面唱《定军山·阳平关》,罗荣贵的曹操,罗荣庭孔明,徐元珊赵云,杨荣楼徐晃。罗荣贵还曾陪梅葆玖唱《霸王别姬》,排戏时梅兰芳同夫人都去了,梅先生特意和夫人说:“荣贵和咱们是平辈”。

1953年,罗荣贵陪着程砚秋先生演出《文姬归汉》、《荒山泪》、《朱痕记》等戏。1954年随程剧团到南京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罗荣贵在前面唱《草桥关》,第二出是程先生和于世文的《三击掌》,大轴儿周信芳先生《徐策跑城》。20世纪60年代罗荣贵由梅剧团调入青年京剧团,与王吟秋、赵荣琛等程派名家合作。1963年青年京剧团演员正式评级时,罗荣贵还闹了个不愉快的事,赵荣琛定三级最高,李元春四级……,罗荣贵定九级,他认为定低了,要求长级,领导认为这是“争名利”,结果九级没评上,反而降为十级。

20世纪70年代末,罗荣贵调入北京市京剧团(后成立北京京剧院),演出过全部《逼上梁山》,他饰演鲁智深,还曾陪谭元寿演出《失空斩》、《打金砖》等,并与李宗义、李慧芳、萧盛萱等合作录有资料电影《法门寺》。

朱玉良,自幼随名师李鹤苓、程永龙、刘双喜学戏,后来追随金少山为寄名弟子,后又正式拜刘砚亭名下为徒。18岁,他与谭富英合作《托兆碰碑》,以嗓音高亢名噪京都。1944年至1946年与赵燕侠、管少华、周啸天、李洪春等同台演出。1952年随杨宝森到南京、上海等地演出。1953年搭入山东省京剧团与周啸天合作演出。

50年代中期,朱玉良先后搭入张君秋的北京市京剧三团和徐东明的明来京剧团。市京剧三团的净角不弱,除了朱玉良,还有刘连荣、郝庆海、慈永胜。张君秋和陈少霖主演《四郎探母》,前边可以垫两出花脸戏:朱玉良的《白良关》和刘连荣的《双李逵》。在明来京剧团,徐东明、徐东来、朱玉良、关韵华四人并列挂头牌。他和徐东明、徐东来合演《大探二》等戏,其嗓音高昂,听着痛快。也有评论认为,他的唱不足之处是稍欠韵味。

1958年朱玉良转入天津市京剧团,与张世麟、厉慧良、周啸天合作,其中与周啸天合作时间长达20多年之久。1958年,他与周啸天为中央领导演出了《打登州》。马连良曾赞誉周啸天的这出戏最好。

赵炳啸,幼年受家庭的熏陶影响,小学时即随同父亲开始在北京各票房活动,曾向当时的名票吴述卿、吴子岩(裘桂仙大弟子)学习了《探阴山》《空城计》等剧目。1939年11月,赵正式拜金少山为师,成为金先生仅有的两个入室弟子之一,另一个是吴松岩。在金府的两年间,终日相伴金师左右,艺术上得到金先生的倾囊传授,亲授剧目有《御果园》《双包案》《白良关》《连环套》《逍遥津》《牧虎关》《探阴山》《法门寺》等。

1950年参加中国京剧院,他在三团与李宗义、李慧芳、叶盛章合作,因团里有铜锤花脸王泉奎,故赵炳啸更多的是演架子花和副净。参与了大批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的创排演出。如《兵符记》《三打祝家庄》《三座山》《五侯宴》《猎虎记》《三不愿意》和《古往今来十三陵》《安源大罢工》《洪湖赤卫队》等。1959年三团下放到北京市,赵炳啸调入荀慧生剧团,文革后,赵炳啸加入北京京剧院。这其间长期与荀慧生、梅葆玖、叶盛章、李宗义、李慧芳、孙毓敏、李元春、李韵秋等名家等合作演出。先后参加编排了《小刀会》《贾巫云》《逼上梁山》《司马迁》《火焚纪信》等新编戏。

姚宗儒,少年时师从章少奎。那时他念白不清楚,以为是大舌头。时逢李金声收徒,有雷喜福在座,李金声为姚宗儒引荐,雷先生让姚念了几句白后说:“这孩子不是大舌头,有点嚼舌。”原因是幼功太差。然后给了姚宗儒两段绕口令练习。姚宗儒发奋苦练,后演《四杰村》的鲍赐安,大段念白赢得满堂彩!

他1954年入北京联谊京剧团,1960年到吉林省京剧团。姚宗儒年少时即与景荣庆熟识,中年后正式随景先生学艺深造,为景先生唯一铜锤弟子。后来,姚宗儒被视为“无门无派”的花脸名家。

文革后,北京京剧院一团谭元寿、马长礼他们那里因却少一个当家花脸而很多好戏无法唱,于是景荣庆把姚宗儒推荐给马长礼。那一天,景荣庆和姚宗儒一起骑自行车到马长礼府上,马长礼让姚宗儒试唱两段,时有名琴师李佩卿之子李志良与姚父交好,主动为姚宗儒操琴,一段《探阴山》与一段《刺王僚》唱罢,马长礼先生很是满意,马长礼对景说,“您推荐的还能错的了?”于是,姚宗儒正式加入一团,与谭元寿、马长礼合作了不少剧目,如与谭元寿合演的《连环套》《战太平》《失空斩》等,与马长礼合演的《春秋笔》《伍子胥》《大探二》等。戏剧家翁偶虹先生生前极力称赞姚宗儒颇具才华。他81岁时在电视台上还清唱《大回朝》的唢呐二黄,声音洪亮,底气十足,真是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