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笄,男子加冠、女子加笄,成人(结发)之礼仪,是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仍是人文遗产,所谓“冠笄有成人之容,婚嫁有成人之事”《通典.礼五一》。在东山岛传统婚俗活动中就有“吉日迎娶,良辰象头(‘象头’也作‘上头’是闽台、潮汕方言,指冠笄)”的说法,可见,冠笄仪式是整场婚礼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具有重大意义。其时间节点及注意事项被排到“造福吉课”行程上。

是日良辰,与良辰相克的属相生肖的人员应自觉回避冠笄仪式现场,忌冲煞到喜气。在事主人大厅奉祀的神明龛前地板上,放置着一个笳篱(属圆形超大码的竹编簸

箕),三柱清香上香炉一堂溢喜,时令蔬果供神明天地同欢的喜庆气氛。

少数民族婚俗聘礼(东山岛传统婚俗的成人礼)(1)

新郎新娘双手共扶抬着竹(‘竹’与‘德’的方言谐音相同)篮饭,篮饭内剪放着一张篮饭内径大小的圆形红纸,盛上早稻米,插立上一杆由青铜制成完整的厘戥、一把红色的新竹布尺和剪刀,以及安放着一盏盛有花生油小瓷碟、并点燃着的简易草灯心油灯(‘灯’与‘丁’谐音相同)、两枚硬币一前一后沉压在草灯心上面,具有见红大吉、丁兴财旺,新人佳偶同心同德永结伴,开枝散叶长茂盛的美好寓意。新郎位左、新娘位右,并肩跨进笳篱,肃立于笳篱的正中央且面向神明,喻为立德积福勠力同心、鸳鸯并立幸福美满,互敬互爱共创共勉共进步。

少数民族婚俗聘礼(东山岛传统婚俗的成人礼)(2)

此时,邀请的“师公”(从事民间红白事活动能择日、做法事专职人员的俗称,相当于道士)口念咒语,手拈着一对约有10㎝长的石榴树嫩枝,蘸起碗里烧烬过符箓的“圣水”,一手摇摆着铃铛法器,一手点洒着“圣水”,或单手作揖、或俯首弯腰,恭请厅堂上奉祀的神明来“鉴证”一 一这对新人已是能“辨是非、懂事理”的成年人了。

仪式上,族里的一男一女长辈,双手各持举着一只没有被切削掉竹铆钉(‘钉’与‘丁’谐音相同)的崭新竹米筛(竹编制品,底部有细孔可作筛滤用途),男性长辈持举的米筛里,黏贴着一张绘有八卦图案的正方形红纸,而女性长辈持举的米筛里,撒放着一把炒熟的黑豆,他们伴随着“法事”的进程,米筛在新人的头顶上方,忽作转动、忽作停顿,念着吉利的话语,表示筛走了晦气、消除了业障,元亨利贞,四季平安百事顺意、百年偕老,儿孙满堂圆圆满满。

冠笄礼成,标志着新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的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履行新使命,肩负起起家庭与社会之责任。冠笄仪式活动,彰写出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行为规范,激励“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传统美德,践行奋发有为、向上向善的精神品格,进一步诠释自我的社会公德价值观,并赋予参与当地民俗特殊活动的义务和权利。

篮饭:由竹篾手工编织有较好密封性的日常器品,主要用于红白事的祭礼。主体是圆形的容器;在容器的边沿相互对称的部位编插一条弧形提手,提手的中间位置直立着一个耳环;一个锥形可以自由移动的盖三部分组成的。器品的外侧错落有致地手绘着喜庆吉祥的漆料图饰

编辑 | 田仔 图文 | 陈清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