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1)

一:【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附术语说明)曲度著

1.唐五言绝句由四句两联组成。唐五言律诗由八句四联组成。

2.每联由前面一个出句,与后面一个对句组成。

3.所谓"对",指的是:

①.每一联中,其出句与对句曲式律绝学,龙风文化传。

汇诗寻友聚,你我亲家连。全部平仄正好相反(在押两韵之绝句型中);

②.每一联中,其出句与对句之间的第二与第四字之平仄正好相反(在押三韵之绝句型中)。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2)

曲式一言律欣赏

4.所谓"粘",指的是:

每二联之间,前一联的对句与后—联的出句前二个字的平仄,必须相同。此即所谓的"粘"。

5. 为何要在联内"对",与联间"粘"呢?这是因为根据汉字发音规律,我们的祖先发现,唯有这样按照平仄内在规律组合安排形成的绝句或律诗,才能达到阴阳协调,颂之声调起伏优雅动听的最佳效果。

二:【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式】: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3)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4)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5)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6)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上述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的每个诗谱都是由八句组成,共分四联。

其中:第1、2句为首联,第3、4句系颔联,第5、6句系颈联,第7、8句称为尾联。

近体格律诗规定除首尾联不要求对仗外,颔联、颈联基本上都要求“对仗”(也有特殊情况以后讲)。

那么什么是对仗?怎样对仗?对仗包含哪些形式?怎样掌握对仗?这些都是要求掌握的格律基础知识。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7)

曲式二言律欣赏

三:【下面我们就来研习有关格律诗(词)的对仗问题】

1、何时需要使用对仗?

①.唐五(七)绝句(四句诗式)

唐绝句之任何一式,均无须使用对仗。

②.唐五(七)律诗(八句诗式)

唐律诗之任何一式,均须使用对仗。

2.何处使用对仗?

通常而言,一首八句(四联)组成的唐五(七)律诗,其第二联与第三联必须对仗。但也可例外(以后再讲)。

3.如何对仗?

首先须知对仗定义与分类等基本概念之后,才知如何对仗。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8)

曲式三言律欣赏

四、【唐律"对仗"概述】

1.定义:对仗,即依据"字音平仄"与"字意虚实"所构成对偶的语句。包括二个方面:词语互为对仗和句式互为对仗。

2.由来:古之朝廷议事,皇帝坐塌正中,百官分列两侧相对,此为仪仗。对仗与汉魏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说是其发展而成。对仗本身就是一种骈偶。

3. 规定:①对仗首先规定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

②其次规定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例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③再者规定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9)

曲式四言律欣赏

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例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比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④对仗分类可有几种方法。

例如:运用宽严之分法,则可分成:工对、宽对、邻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见

下面)

运用内容之分法,则可分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10)

曲式五言律欣赏

五:【对仗之分类举例】:

1:宽对

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宽对。

宽对比邻对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

例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2:邻对

用词义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称为"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

例如:白居易《感春》中,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3:自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即在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

例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11)

曲式六言绝句欣赏

4:借对

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对有两种借法。

①.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

例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

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②.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示乙词(字)。

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12)

曲式七言律诗欣赏

例如:俞弁在《逸老堂诗话》中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5: 错综对

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的情况。

例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

对。

6: 流水对

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例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诗的两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

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格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唐五言绝律八个基本句式之对粘规则)(13)

曲式七言律诗欣赏

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点关注不迷路!

愿大家心想事成,开心快乐每一天!

曲式律绝学,龙风文化传。

汇诗寻友聚,你我亲家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