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经脉理论,在整个中医学理论中,可以说是最为难懂,也最有争议,并且其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是最为有效,也最为神奇。

佛家有语“知了、知了”,有“知”才有“了”,知其所以然,才能用其然。

而经脉理论的运用,却跳出了这一常规,历代中医,无论是攻药的、还是攻针的,遵照《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理论,指导用灸也好、用针也好,确实有效,有时效果奇好!

典型的“不知其所以然而用其然”,并且用得还很好,历代出了许多卓有成绩的“经脉大家”,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个谜。

谜是难解的,笔者基于多年的中医实践,提出对于经脉理论的如下思考,提供一种不一样的看法,算是引玉之砖吧。

论脉

经脉,首先是“脉”,“经”是人体“脉”网的分布架构。

脉,篆文结构与籀文相反,为会义造字,由(血)和辰(辰 水系)构成,本义是血水流布全身的网络,篆文异体字由(肉月)和永(永 水系)构成,强调脉为身体内的网络。《说文》:“血理分袤行体者”,袤,大,南北曰袤,东西曰广。

脉的本义是网络,而《黄帝内经》中,只给出了两个关于“脉”的定义:

一个是《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脉”是血所在之处,“脉”为血府,“府”是官方存金储银的建筑,那么这个建筑是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呢?

另一个定义来了,《灵枢•诀气》:“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为“壅遏营气,令无所避”的一种功能描述,而“脉”到底是个什么形状,却隐而不确,其定义要素——本质特征,给了功能:一个是血之所在,一个是阻挡与防止营气躲开。

营气是具有裹血功能的一种气,独得行于经隧,它的位置是在“脉”内,“脉”就成为了一种“既是血之所在,又能阻挡营气”的功能存在。

而现代中医理论认为,“脉是运行气血的通道”,“脉”是一种通道,作用是“运行气血”,从现代汉语语法角度讲,这是一个动宾词组,带有动词性质,改变了“脉”的名称属性,因此,给中医习业者带来的困感是根源性的,“从根上就不明白”,于是“脉”这个概念便陷入了千古纷争,至今不解。

而“经络”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帝内经》里面有数篇是专讲经络的,包括《素问·皮部论》、《灵枢•经脉》、《灵枢•经别》、《灵枢•经水》、《灵枢•经筋》、《灵枢•脉度》等,实质上共同编织了一个隐于体内曰“经”,浮于体表曰“络”的“脉”网。

经络,只是对“脉”网分布架构的一种描述。其本体还是“脉”,而“脉”的形状是不确定的,脉内有“脉气”、“营气”、有血,当然也包括津液,脉外有“卫气”。脉中还有两种气参与,一种是“宗气”,宗气“贯心脉”,心脉包括全身的脉,另一种是“心气”,心藏血脉之气,心主全身之血脉,正是“宗气”与“心气”的作用,形成了可以“给血一个府,又能阻挡营气躲开”的功能“营”。

“营”为四周垒土而居,四周即为一个圆圈,揭示了脉“循环无端”的特征。正如《灵枢•经脉》所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

如此,脉内、脉中、脉外的气,引领着血(津液)循行,循行阳经与五藏之时,为“脉气、心气、营气、宗气、卫气”五气引领,有卫气在脉外约束;循行阴经与胆、三焦之时,为“脉气、心气、营气、宗气”四气引领,无卫气在脉外约束。

当人体活着的时候,“脉气、心气、营气、宗气、卫气”这些脉内、中、外的“气”是活的、是动的,不断循行着的。

“气为血之帅”,气循行的时候,一定是带着血(津液)走的,叫“气行则血行”,气是肉眼看不见,而血(津液)是有形可见的,所以看到或感觉到了血(津液)的循行,因此《黄帝内经》的其它篇章中,把“脉”直接称为“血脉”。

在无形的气作用之下,有形的血(津液)的循行,留下了相对固定的路径痕迹,被人体所感知,便形成了经络走行的认识,才有了如此丰富、如此条理的经络循行路线网,这个也正是“脉”网的分布架构图。

人体经络循行路线网的感知,是逐步丰富起来的。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早于《黄帝内经》的经脉循行路线,只有十一条,叫“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而《黄帝内经》认知经络则有“十二正经、十五别络“等等,这种逐渐感知、逐渐丰富的推论是站得住脚的。

关键的关键是,“脉”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不完全等同于现代解剖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肠道。脉没有固定的形状,经络描述的只是气引领血(津液)循行人体内外时的路径痕迹,所以在描述时,一会儿出,一会儿入,完全符合“气”的出入特征,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由于脉里面除了血,还有津液,都在随着气在循行,所以,现代经络研究,有人认为经络是血管、是神经、是组织液流动、是电阻位差等等,实际上都属于盲人摸象,你摸到头,我摸到腿,可谁也没摸全。

更为关键的是,人活一口气。活气它才循行,循行才有痕迹,人体才会感知。当人死亡以后,气死了,不动了,“气停则血停”,无形的气、有形的血(津液)都不动了,没有气引领着血(津液)循行,自然也就没有痕迹了,这就是现代研究经络感知,“人活着,总能找到点什么,人死了,一解剖,什么也找不到”的原因所在。

故可以概而言之,“脉”是“宗气、心气”作用形成的功能“营”,是气引领血(津液)循行的路径痕迹,经络则是“脉”网的分布架构。

——本文节选自拙著《五形人与治未病》第五章第一节 论脉

脉与经络的区别(脉经脉血脉)(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