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企鹅号“乐乐说历史”,未经授权,不得抄袭、转载。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是西汉贾谊《过秦论》一文中对于秦孝公的评价。那么,作为战国时期卓越的中兴之主、大秦帝国的承前启后之君,秦孝公何堪此名?

历史上的商鞅和秦孝公(战国卓越的中兴之主)(1)

过秦论

在秦孝公之前,其父秦献公为恢复祖上秦穆公时期的强秦地位,在国内实行改革,并与魏国多次征战,以图收复河西失地。在少梁之战中,秦军大败魏军。同年,秦献公卒。当时,秦国虽取得胜利,收复少许失地,但秦国内忧外困的局面并未改变:在国内,民生困顿、私斗成风、老世族专权;在国外强大的魏国还对秦国虎视眈眈!就在这个时候,年仅21岁的秦孝公赢渠梁临危受命,继任为秦国国君。即位之后,秦孝公做了两件大事,最终使得秦国傲立于诸侯之间,并为大秦帝国后世的崛起,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历史上的商鞅和秦孝公(战国卓越的中兴之主)(2)

《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第一件事,便是变法改革。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这是秦孝公的内心写照。他国纷纷变法,秦孝公也广发求贤令,卫国人卫鞅感其诚心,于是入秦,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战国时期最为独特的变法。由于变法危及到了一众老世族的利益,老世族纷纷出来相争阻挠。秦孝公为使秦国强大,毅然决然赋予了卫鞅至高无上的权利,平息了老世族之争。在这次变法中,秦国改革了户籍制度,并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并且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秦国还建立了二十等军功爵制,在农业方面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为消除私斗而严惩私斗、改法为律,制定了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在这种严苛有效的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逐渐开始与中原诸侯会盟。随后秦国又开始了第二波变法: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开始推行县制、加收口赋、统一度量衡等。经过这两次的变法,秦国再也不是从前羸弱不堪的西陲小国,成为了一个国法有序、百姓富裕、军事强大的国家,为后来收复河西失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的商鞅和秦孝公(战国卓越的中兴之主)(3)

《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第二件事,便就是收复河西。

秦国经历变法,国力空前强大,秦孝公于是找准时机,出兵一举收复河西之地,完成了秦献公的遗愿,结束了长期被魏国欺凌的局面,开始一步步成为西边诸侯的霸主。

秦孝公全力支持卫鞅的变法,这种程度是历史上少有的现象,也是秦孝公最具雄主的一面。也正是因为秦孝公知人善任,大力维护卫鞅的变法,秦国才能由内到外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强国,与秦穆公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为后世的几代君王东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秦孝公完全可以称为战国时期卓越的中兴之主和承前启后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