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漂凌育儿。

和孩子打交道多年,我知道,要想和孩子好好说话,要从好好倾听孩子开始。

只是,倾听孩子,也有技巧。

亲子沟通及交流方式存在的问题(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1)

好的倾听,父母能理解孩子所想,让孩子知道,我在认真听你说话。《儿童沟通心理学》认为,一个好的倾听者,需要善用反馈式倾听。

什么是反馈式倾听呢?

就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观点后,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再向孩子求证,进一步了解孩子隐藏的感受,从而帮助孩子合理、积极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反馈式倾听的关键在于,确认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对他的外在行为做出反应。

亲子沟通及交流方式存在的问题(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2)

举个例子,孩子放学回到家,气鼓鼓地跟妈妈说:“我讨厌数学课,我不要上学了。”

妈妈一:你这孩子净说气话,数学那么重要,怎么能讨厌数学呢?再说了,不上学怎么行呢。

妈妈二:你看起来很生气,是数学课上发生了什么事让你难堪吗?还是数学老师为难你了吗?

第一种回应,妈妈并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只是强势回复,企图扭转孩子的想法。

第二种回应,妈妈看出了孩子情绪激动,正处于气愤中,并询问孩子是否在数学课上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孩子反应激烈。

亲子沟通及交流方式存在的问题(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3)

毋庸置疑,第二种回应更好。妈妈的开放式询问,表明她认真倾听了孩子,并试图理解孩子。而且,通过这样的询问,妈妈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样的倾听,就是反馈式倾听,它需要父母具备敏锐的心理感受能力,并将感受表达出来。

当孩子感觉自己被倾听后,才愿意和父母交流。

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运用反馈式倾听,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儿童沟通心理学》中提出,反馈式倾听可以拆分成三个步骤:

1.认真倾听

这一点主要是提醒父母,平时和孩子聊天时,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别打断孩子说话,更别着急否定孩子。

而且,和孩子聊天时,父母要尽量放下手中的事,眼神要和孩子有交流,注视着孩子,用心倾听孩子所表达的心声。

这样,孩子能感受到,妈妈在认真听他说话。

亲子沟通及交流方式存在的问题(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4)

2.听出孩子话语中所传达的感受

倾听孩子时,父母还要揣摩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并和孩子进行确认。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男孩安迪问爸爸,在他们当地,有多少孩子被抛弃。

爸爸很开心儿子对社会问题感兴趣,于是他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个演说,然后又去查数据。

但安迪并不满意,他继续问爸爸,在纽约有多少孩子被抛弃,整个国家呢,整个美洲呢?

爸爸终于明白,儿子关心的并不是社会问题,他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被父母抛弃。

想通了这点,爸爸郑重地告诉儿子,他们不会抛弃他,让他不要为此烦恼。

男孩这才放下心来。

孩子们的话里,往往藏着他们的真实感受,父母不仅要倾听,还要揣摩,方能了解孩子们的话外之意。

亲子沟通及交流方式存在的问题(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5)

3.说出你所听到的感受

父母请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倾听孩子之后,把自己感受到的孩子的感受描述出来,同时说一下自己认为的原因,和孩子确认。

不过要注意的是,要用关心、猜测的口吻,而不是指责。

父母可以这样描述:

老师罚你站在教室后面,你一定很羞愧、懊恼吧。

我知道你害怕打针,但我们还是要去医院,说不定医生只是让你喝点药呢。

我看到你很高兴,迫不及待地想分享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不过可以等一下吗,妈妈有个重要的消息要回复。

父母这样说,孩子会觉得,父母在认真倾听自己,并能理解自己,于是他们愿意和父母交流。

亲子沟通及交流方式存在的问题(亲子沟通不畅家长不必烦恼)(6)

可能有人认为,这种反馈式倾听,不是换了种方式命令孩子吗?

其实不是的。反馈式倾听的重点在于,家长要注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根据经验与孩子进行对话,更不是在沟通中对孩子发脾气、指责孩子。

当亲子沟通不顺畅时,家长与其烦恼,不如学习运用反馈式倾听,让亲子沟通顺畅起来。

与家长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