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讲述的是金安府仁华县算学天才帅嘉谟意外发现自己的家乡多交了一笔人丁丝绢税,于是不顾一切下决心要纠正这延续百年的赋税错误,从而引发大明官场、民间各种明争暗斗的故事。

金会宁府遗址考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实历史)(1)

这个故事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而且就发生在明朝,那么明朝有276年,十六位皇帝,这个故事究竟发生在明朝的哪个时期?

金会宁府遗址考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实历史)(2)

剧中并没有说明故事发生的年代,但原著小说中写得很明白,这个故事发生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此时距离明朝建立(公元1368年)已经过去201年,距离明朝灭亡(公元1644年)还有75年,属于明朝中后期。

金会宁府遗址考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实历史)(3)

隆庆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六年(公元1562年-1572年),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是帅嘉谟发现丝绢税漏洞的这一年,但是丝绢税案一直持续到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前后延续9年。

剧中提到人丁丝绢税起源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成化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成化九年距离丝绢税案发生时已经过去96年。

金会宁府遗址考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实历史)(4)

那么金安府是哪儿?仁华县又是哪个地方?

金会宁府遗址考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实历史)(5)

剧中地名均为虚构,但是事情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这个案子就发生在明朝徽州府(大概包括今天安徽省黄山市及周边部分地区),明朝徽州府下辖六个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而仁华县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县-歙县,并且徽州府的市政府所在地就设在歙县,与歙县县政府同城办公,与剧中设定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六个县变成八个县,且名字都是虚构的。

金会宁府遗址考古(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实历史)(6)

徽州府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文教昌盛,朝中徽州籍的官员不少,各县还有许多退休致仕的官员,而他们都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这也为后面丝绢税案引起的剧烈的反应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