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初乳推广(站在大健康风口)(1)

近年来,随着牛初乳保健食品的日益推广和普及,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质疑,牛初乳制品在开发上也面临各种问题,未来,还需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来进一步规范市场。

01

大健康产业“新风口”

牛初乳目前被国家明确批复的功能为“增强免疫力”,素有“21世纪免疫之王”称号的牛初乳,站到健康行业发展“新风口”,收获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牛初乳制品遍布世界各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很多年前就有牛初乳粉销售。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中,无论是保健品商店还是超市都有牛初乳的身影,牛初乳功能性食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保健食品。

我国最早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牛初乳加工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资料显示,1989年,颜贻谦最初报道了牛初乳提取物“乳珍”的研究成果。随后,我国不断加大对牛初乳的系统研究和完善相关标准的制定等,对于牛初乳的开发利用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和重要作用。

随后,黑龙江、南京等地相继有牛初乳制品问世。“非典”疫情之后,国内几个厂家开始生产来自新西兰的牛初乳保健产品,快速打入国内市场。与此同时,我国自行研发的牛初乳奶粉也开始纷纷亮相,抢占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市场上衍生了多种不同的牛初乳产品复合营养品。如汤臣倍健有牛初乳粉、牛初乳加钙咀嚼片,修正有广膳源牌牛初乳粉,健乐达推出了天美健脾牛初乳冻干粉胶囊,敖东牛初乳奶片还通过了蓝帽认证,还有康麦斯牛初乳粉含片、澳琳达牛初乳粉、生命阳光纯牛初乳粉等。

02

产品遭受质疑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牛初乳产品的研究和利用不断深化,更多优质的牛初乳产品逐渐走向市场,推动牛初乳行业迈入新的阶段,牛初乳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不解与疑问。

对于牛初乳,有人把它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人则认为牛初乳的兴盛源于炒作,也有人质疑初乳奶源的产地及产量,而在整个牛初乳消费市场中,对牛初乳争议最多的还是其营养免疫功能,以及深加工技术、免疫球蛋白的提纯技术等,这也限制了它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缺乏系统的宣传推广,也没有建立专业的标准体系,导致国人对牛初乳及制品的认知匮乏,消费者对初乳中所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保健作用了解甚少,甚至还有人不知道牛初乳是什么,也有一些乳业权威人士持怀疑态度,而有些商家随意夸大其功效性,必然会使消费者缺乏客观的认识,这也是引起众多质疑的主要原因。

牛初乳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从众多功能性食品中脱颖而出,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有前景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备受推崇,消费者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牛初乳,既不要夸大其成效,也不能片面否定其价值,只有正确认识牛初乳,才能合理利用。

03

开发面临挑战

目前市场上的牛初乳产品中,保健食品类主要以纯粉、胶囊、片剂、初乳奶粉、纯牛初乳等形式存在,此外,喷剂等形式也在积极筹划之中。牛初乳作为功能性食品,若想进行大规模开发,必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首先,需要保证牛初乳中热敏性功能组分,尤其是IgG的生物活性。通过微胶囊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酸碱变性,增加稳定性,如果没有胶囊保护,则需要采用较高浓度蛋白质配方,最好加入变性程度低的乳清蛋白。此外,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产品的受热程度。

其次,对于牛初乳要注意适度“拆分”,利用多种技术可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牛初乳IgG,但成本非常昂贵。牛初乳作为一种富含IgG的基料使用时,最大特点就是天然含有具缓冲效应、可抑制蛋白酶水解活性的糖蛋白组合,因此不可“拆分”过度。

再者,需完善牛初乳功能食品检测技术,可以防止一哄而上,保障产品质量,避免以次充好。市场上有一些标示为“初乳”的产品,实际上只是廉价的乳清粉,对人体没有特别益处。

最后,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采用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对于儿童食品可以直接采用牛初乳基料强化,因为这部分人群胃部PH偏高,一般在4.0左右。而成年人平均在2.0左右,需要从配方组合的角度考虑如何保护IgG的生物活性。

04

市场尚不规范

牛初乳由于没有统一进行管理,产品良莠不齐,整个市场仍比较混乱,企业也很难建立起完善的产品检测与质量保证体系,消费者在选择上更是无所适从。直至首部牛初乳行业标准出炉,带领牛初乳逐渐走向规范化。

据悉,2005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京发布了《生鲜牛初乳》和《牛初乳粉》行业规范。对于牛初乳的定义、感管指标、卫生指标以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等内容均做了详细规定。此规范的出台将使牛初乳市场有章可循。

此外,国内目前只有新疆制定并公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DB65/T2042-2003)生鲜牛初乳收购标准》,目前牛初乳产品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记者在查询电商平台时发现,汤臣倍健牛初乳粉标准代号为Q/TCBJ 0049S,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牛初乳粉标准号为Q/DXT JP 0027J,健乐达牛初乳冻干粉标准代号为Q/TMJN 0003S,这三款产品执行的标准均为企业标准。

目前,国内的牛初乳市场还不成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有关牛初乳的一系列生产、加工、上市、检测等标准能否顺利面世,还需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筹备,良性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推动产业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