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原注: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行军,行营。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长安故园,岑参曾在长安居住八九年,故称长安为故乡。强,勉强。登高,古有重阳登高饮酒的习俗。送酒,典出《南史隐逸传》晋陶渊明“九日无酒,逢王弘送酒,即便就酌,醉而归”。遥怜二句,此诗至德二载(757)秋作于凤翔,时长安未收复,故园离战场很近,所以说菊花傍战场而开,不能归赏。

译:

重阳佳节又来到,我也从俗强登高。

无人送酒来助兴,令人心中感寂寥。

长安如今未收复,故乡菊花该开了。

菊花开在战场旁,不能归赏真懊恼。

评:

这首诗从行军中度重阳这一生活侧面,透露出诗人对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分裂的愤懑和期盼唐王朝重新统一的愿望。

这首每句皆转,愈转愈深。想去登高,然而感叹无人送酒助兴;因无人送酒而想到陶渊明;又因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而联想到“故园菊”;又因故园之菊而想到此际正在战乱之中。层层翻进,如弹丸脱手。“战场”二字,无限悲怆,非泛泛的故园之思。因为菊花本是恬淡闲逸生活的象征,而如今却开在战场旁边,谁能承受?此乃加倍写法,感慨尤深。

二,岑参《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秦山数点似青黛,渭水一条如白练。

京师故人不可见,寄将两眼看飞燕。

注:

蒲关,蒲津关,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位于今陕西大荔县黄河西岸。秦中,关中,今陕西一带。青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白练,白色的帛。

译:

蒲关望秦山,苍翠缀天边。

滚滚东流去,渭水如白练。

长安故人见不到,我今寄去一双眼。

先看长安众亲朋,再看长安飞春燕。

评: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急于回归长安的心情。

诗的首二句点出所在地蒲关所见远景。岑参诗中爱用“点”字,表明他遣词炼字,好用具象性字眼,而这正是岑参诗歌奇峭的表现。

诗的末二句设想奇特,富有浪漫气息。李白思念友人,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之句,岑参这里寄上的却是双眼。飞燕乃长安春天之物,“两眼看飞燕”,即谓双眼追寻在长安而不可见的故友亲朋。以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抒发诗人的情感,正是岑参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附图八幅,岑参诗意图: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秦山似青黛,渭水如白练。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3)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4)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5)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6)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7)

西归绝句12首(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