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原产我国岭南地区,因其叶脉如圭而称“桂”,广西桂林即取意“桂树之林”。农历八月别称“桂月”,概因此月桂花开,有歌摇云“八月桂花遍地香”。

八月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八月桂花遍地香)(1)

花期恰是中秋赏月佳时,月中阴影形似桂树,故桂树亦称“月桂”;笃信“万物皆有灵”的国人遂放飞思绪,终成“吴刚伐桂”的神话。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道:“旧言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人常砍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毛泽东词《蝶恋花·答李淑一》中“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一句就出典于此。

历代文献不乏桂树记载:《吕氏春秋》有“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长门赋》有“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yín】”的诗句。《晋书·郄诜【qièshēn】传》载:郄诜升为雍州(今陕甘宁一带)刺史,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年在位)在东堂接见他,问他自以为如何,答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典故的出处,后多比喻科举时考中进士。

八月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八月桂花遍地香)(2)

桂花花蕾小巧,芳香弥浓,古人称之“天香”。唐代宋之问曾赞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月窟飞来露已凉,断无尘格染蜂黄。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宋代范成大的这首诗,道出桂花所以有香雾着人,芬芳九里,是因为“月窟飞来”“断无尘格”。自此,桂树多了一个“九里香”的雅号。因为桂花清香高洁,也是“比德”的好材料,据明廖用贤编《尚友录》记载:“汉武帝谓东方朔,孔、颜之道德何胜?”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意思是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国人喜爱桂树,除了那总能令人陶醉的宜人芳香,更是因那随砍随合,永远年轻的寓意。唐代冯贽《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陈叔宝(583—589年在位)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八月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八月桂花遍地香)(3)

古人吟诵桂花的诗句笔趣不少,这是明代解缙(1369—1415年)撰的一联语:“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联中谐音构思奇巧,足见新颖有趣。桂花长寿,全国现存百年以上古桂2200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株约占0.5%,著名的有陕西南郑县圣水寺的“汉桂”、江西南昌青云寺的“唐桂”、成都北泉公园的“宋桂”、桂湖公园的“明桂”、绍兴鲁迅故居的“清桂”等。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山石相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

《花镜》中曾这样描述“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升枫柏,雪泛荻芦。……乃清秋佳境也”。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

八月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八月桂花遍地香)(4)

传统配置中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的称谓,也常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4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喻吉祥之意。全国最知名的“桂园”,莫过于位于重庆市中山四路65号,原国民党上将张治中(1890—1969年)的公馆,“桂园”得名于院内所植的2株桂花树。

1945年8月,张治中特将此处备作从延安乘专机飞抵重庆谈判的中共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内的市内办公会客之所。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曾宴请过各国驻华团体负责人和中外各界友好人士。这里亦是当年国共两党代表进行谈判和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的旧址。

八月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八月桂花遍地香)(5)

桂花除观赏价值外,更具有保健、食用、药用价值。桂花其性温味辛,具有“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润发”等功效。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糖等,均为人民所喜爱。桂花树也可以结果,但果实不能吃。最后需讲清楚:烧肉常用到的调味品桂皮,并非木犀科的桂树,而为樟科的肉桂和大叶清化桂的干皮和枝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