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居主俗话说36:高山塝上一匹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人到中年城头看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到中年城头看山(在山居主俗话说36)

人到中年城头看山

在山居主俗话说36:高山塝上一匹坡

“阳雀叫在清明前,高山塝上好种田;阳雀叫在清明后,高山榜上好种豆。”阳雀,杜鹃鸟也。前两句预示今年天气雨水匀适,后两句预示天气或旱。“塝”,何谓也?山坡之谓也。找朋友帮忙,他一句话“撑到塝塝上去了”,表示“没逗”。可能成都那边主要是坝子,因此就没有这种说法。

有人问:“塝上”、“塝塝”的“塝”,到底该啷个写?嘢——又遇到个要写方言“本字”的。问的人很清楚:重庆梅子塝、黄金塝作“塝”,而“黄泥磅医院”却作“磅”。

“塝”啥意思呢?重庆江北区姜孝德先生《“黄泥塝”释“塝”》云:

在重庆的地名中,黄泥塝挨骂的次数算是最多的一个了。因为电脑里没有“塝”这个字。现在好了,电脑字库里有这个字了。就是不知究竟用“塝”还是“磅”。直到今天,互联网上也并存,黄泥塝车站,黄泥磅派出所……没有几个人说得清谁是谁非。

“黄泥塝”这个地名,在专家学者的眼里,还真是个珍贵的活化石。就像长寿的但渡,专家认为这是古代的疍人留下来的,它不仅可以证明疍人在长寿居住过,而且也是研究疍人迁徙的重要证据。

黄泥塝的“塝”字怎么解释,说来还真是挺复杂的。我并不满意词典的解释,曾问过本地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老先生。他说:不论从臂膀的“膀”字,还是张榜的“榜”字来考虑,黄泥塝的“塝”字都应是高处的意思。想想黄泥塝的位置,也觉得这话有道理。重庆方言中的“塝田”,就是指山高处的田。如果把“塝”字解释为“高处”,毕竟是揣测出来的。

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田边土坡,沟渠或土埂的边(多用于地名):张家塝,在湖北。”安徽省六安市有个地方叫“塝上庄”,如果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来看,那不就是田边土坡或沟渠、土埂上的村庄。这可能吗?

“塝田”,互联网在线词典解释为“山边地势较高的田地”,或者是“靠山的高处的田”。黄泥塝一带历史上可能曾经有巴、濮、疍等族群的人居住,会不会是古代南方某个少数民族语言的遗存呢?如果是,那么在今天的少数民族语言中,说不定还能找到这个词。经过一番辛苦的查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苗语词典·黔东方言》中找到了。坡,苗语说pang;山坡,苗语说bang。用这个词义来解释“塝”就对了,黄泥塝就是黄泥坡,“塝田”就是山坡上的田。这样的释义以后应该收入到《现代汉语词典》中。

知道了“塝”的音、义,回头却发现汉语本身也支持“塝”为“坡”的解释。汉字“坂”、“陂”其义为山坡、斜坡;读音ban与bang的差别,仅是一个简单的旁转而已。至于说“塝”到底是起源于汉语,还是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大概只有语言学家才能回答了(2009.1.31)。

其实,可能正好相反,是苗语可能是借用汉语。

塝:《集韵·宕韵》:“地畔也。”(蒲浪切)畔即坢、坝之义。

埲:《嘉庆一统志·贵州·都匀府》:“蒙家埲在荔波县南五十里。又穷来埲在县东。旧皆置土熏司。”《汉语大字典》折合音bàng,当即川渝的“塝”。

这个“塝、埲”当为后出字,先前当是“封”字。

封: “制其畿疆而沟封之”郑玄注:“封,起土界也。”(《周礼·地官·大司徒》)

《诗·周颂·时迈序》“巡守告祭柴望也”郑玄笺“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也”孔颖达疏:“聚土曰封。”(《诗·周颂·时迈序》)聚土必成坡。

“提封五万”吕延济注:“隈也。”(《文选·班固〈西都赋〉》)《慧琳音义》卷二十“堤封”注引如淳注《汉书》:“旁曰堤,堤曰封。”“隈也”跟“旁”义接近,实际上就是“边坡”。( 府容切)

它的后续是“阪”、“岅”、“坂”、“坢”,山坡的意思。“下坂走丸”,坂,坡也。

泮:《诗·卫风·氓》“隰则有泮”毛传:“坡也。”(普半切)

坢:贺敬之《行军散歌》:“芦花公鸡叫天明,脑坢上哨子一哇声。”自注:“脑坢,窑顶上,山坡。”秧歌剧《周子山》“上川的红军上来了……就要冲到寨子下头阳坢上了”张庚《秧歌剧选》注:“阳坢——向阳的山坡。”普半切,上缓滂。

还有“边”、“畔”、“分”、“坟”、“坝”(《集韵·冭韵》:“坡也。”博盖切)、“陂”、“坡”等字。

“封塝……→阪坂……→坝坡……”这一组词,都有“斜”的意思。《玉篇》《广韵》:“陠,哀也”,邓福禄先生以为“哀也”是“衺(邪)也”之误,确不可易。此系词的整体研究,请参阅武汉大学文学院《长江学术》2017年第一期邵则遂、唐磊《论“坡”义地名词“坂”》。

广东惠州“高榜山”,有“挂榜阁”,是从科举“金榜高中”角度取义的。其实从“高塝山”去理解,也差不到那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