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记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不义而富贵 于我如浮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不义而富贵 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中记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粗菜淡饭,喝白开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睡觉,也照样乐在其中。人生的乐趣,并不一定非要靠丰富的物质生活,更不需要虚伪的荣誉。如果不合乎仁义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那是非常可耻的,那样的富贵,对孔子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一股非常大的力量,如果孔子追求富贵,那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孔子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讲自己的“仁义”思想,期望能遇到一个贤良的君主,能够推行孔子“仁义”的思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的最伟大之处。当孔子周游列国时,大多数国家对孔子都很排斥,一方面是因为孔子推行的“仁义”主张做不到短期内富国强兵,另一方面担心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力量太大不受控制,所以大多数国家对孔子的态度都不友好。但卫国是个例外,当时的卫灵公、南子、还有卫国的大臣们,对孔子既尊敬又照顾,还有传言说卫国要请孔子做卫国的国君,连孔子的弟子们也开始怀疑,但没有人知道孔子到底有没有想当卫国国君的想法。

孔子的弟子冉有忍不住对子贡说,我们的老师真的想当卫国的国君吗?子贡也不知道孔子的真实想法,于是子贡对冉有说,我去问一下咱们老师。如果我们是子贡,我们会怎么向孔子提问呢?相信大多数人会直接问孔子是不是想当卫国的国君。但子贡并没有直接提问,而是间接地孔子提问,子贡的提问艺术太高明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子贡问孔子说,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那是了不起的古代贤人呀!子贡又问,老师他们两人为了仁义,不肯当国君,而宁肯饿死在首阳山,你说他们最后会不会后悔?孔子说,他们不会后悔的,因为他们立定了志向,为了达到自己的道德标准,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怎么会后悔呢?子贡听到老师这样说,就不再问孔子了,回去后对冉有说,我们的老师决不会当卫国的国君。子贡虽然没有直接问老师是否想当卫国的国君,但是子贡却是问到了问题的本质,问出了孔子的真实想法。因为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说他们求仁得仁,宁肯饿死也不当国君,等于是孔子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和立场,他也决不会贪图富贵而去当什么卫国的国君。正如孔子自己所说的那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